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鸱吻在古代建筑房脊的两端有两个对称的,高高耸起的饰物,形状似龙形,卷头缩尾,张开大口衔着正脊,背插宝剑,这就是鸱吻。其龙形是由鸱尾逐渐演变而来的。地方和民间建筑的物饰千变万化,有狎鱼、海马、鳖龟等。总之都是兴云作雨的海中神兽,古人期望着借助它们的神力来避火。藻井在建筑物内,一般用于殿堂明间顶部中央,绘龙纹或菱、藕一类花卉。东汉文载:"井者,东井之象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  相似文献   

2.
《消防与生活》2007,(12):38-38
我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构架结构,木结构的致命弱点是容易发生火灾。因此,防火就成了中国历代政府和民间百姓非常重视的大事。我国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有:  相似文献   

3.
正吻     
我国古建筑大屋顶正脊两端张嘴向内的龙形饰物,现通称为正吻。琉璃制的正吻,随瓦的大小分有八个级别。作为屋脊两端的饰物,正吻经历了一个颇为复杂的发展过程,鸱尾演变为鸱吻,大约出现于中唐或晚唐。清代官式建筑正吻的剑把,从建筑沿革的角度分析,它却是源出于对鸱尾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消防与生活》2011,(8):34-34
我国古代建筑形式多样,技艺精湛,但大多采用木构架结构,其致命弱点是容易发生火灾。因此,防火就成了中国历代政府和民间百姓非常重视的大事。为强调预防火灾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建筑上出现了许多寓意着“和平吉祥”、“以水克火”的防火标识,下面介绍的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标识。  相似文献   

5.
《砖瓦》2021,(9)
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符号中使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建筑符号,它的演变过程不仅局限于建筑学、符号学范畴,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宗教文化等。通过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主要研究方法,从建筑装饰符号的角度出发,以时间顺序为起点对中国古代建筑鸱吻符号的文化渊源、历史沿革、功能特征等进行分析,并着重对明清鸱吻符号的形态、构件进行研究。对明清时期鸱吻的样式进行梳理总结,以及其设计语言的来源进行探究,对明清鸱吻的样式有更深刻清晰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脊饰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上的一种特殊装饰件。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着两件黑龙江宁安县渤海上京城遗址出土的文物,琉璃鸱吻和兽头。鸱尾象征着一种传说中的海生动物的尾。对照实物结合古代建筑屋顶脊饰发展变化,渤海上京城出土的脊饰应该是早期的鸱尾而不应该叫做“琉璃鸱吻”。陈列在历史博物馆的另一件文物名“兽头”,这个“兽头”究竟是垂兽还是戗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消防与生活》2012,(4):33-34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防火技术方面曾领先世界水平。古代某些防火技术,一些好做法一直留传至今,在民间得到广泛应用,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古代建筑中大量运用古代防火技术,使得大量木质结构的古民居能够完好地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8.
现代鸱吻     
传说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这位龙子喜欢在危险的地方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因此,古代建筑的房檐上常塑有鸱吻的雕像,以此祈愿宅邸辟除火灾。  相似文献   

9.
李俊 《安徽消防》2000,(6):41-41
中国皖南徽派古民居建筑上有很多独特的科学防火措施,历经千载,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究其古老的民居防火手法,就单体建筑上防火措施而言,其基本的做法主要是“木结构不外露。”徽州山多地少,建筑十分拥挤,而且古代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木材发生火灾且往往火烧连营,有时延烧几十家、几百家甚至几千家,为解决这一矛盾,徽人在采取了封火墙进行防火分隔措施之后,更进一步从建筑外部采用不燃材料对木结构进行全方位保护,以期达到邻里失火不会相互殃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建筑设计中大量运用防火技术措施,使得大量木结构的古建筑能够完好地保存至今。古代建筑的部分消防设计可谓现代防火门的鼻祖。古建筑中往往设有高明的防火墙以备不测。明代,为确保盛放皇帝銮驾仪仗等器物的仓库万无一失,仓库除沿护城河设置外,还建造了绝对可靠的防火隔墙。每隔7间房屋空出1间,并将这间房屋的四壁砌成无门无窗的砖墙:然后,在房间内充填三合土,直到顶部,用夯压实;最后,封砖盖瓦。这样,从外部看,是一间无门无窗的房屋;从内部看,却是一堵5米厚的防火墙。白壁青瓦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典型特征,马头墙具有防火和防风双重作用。徽州古民居的门扇、窗扇在实拼木板上镶贴方砖,外边包以铁条,可谓现代防火门、防盗门的鼻祖;徽州古代寺庙、祠堂等建筑屋脊上怪兽嘴里吐出的曲折金属舌头,实际上是古代的避雷针。运用这些手段同样是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闽南粤东的民间建筑装饰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一个颇有特点的体系。民间匠师以他们特有的风格和手法,建造了为数颇丰的佛寺、道观和宅第等建筑,其中可以表现出这个地区建筑装饰的一些特点。脊饰由实用性向纯意念性转化追本溯源,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构件确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人对于防火的意识是非常强烈的,这在江南民间古建筑中处处能够体现。古建筑巧妙精湛的设计和构筑,凝聚着古人对古建消防的智慧和创造,对今人极具借鉴和参考作用。 说起江南民间古建中的消防建筑,最有代表性的有风火墙、马头墙、砖门、备弄、荷花池等。江南民间古建与北方的四合院不同,江南民间古建院讲究的是深宅大院,最普通的江南古建有三进,第一进为墙门间,第二进为大厅,两侧厢房,第三进为带楼的住宅区,在厢房或厅间筑有厨房间。大户之家就不同了,少则五进,多则七进,甚至九进,如位于苏州吴江黎里镇的柳亚子故居便…  相似文献   

13.
二度空间的设计思维的方式,影响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刻、玉石的加工、剪纸,二度空间的设计思维在影响着各个门类的艺术,鸱吻作为建筑屋脊装饰的一部分自然而然的受到了传统设计思维的影响。无论鸱吻的造型如何的改变,它的大致轮廓是不会改变的,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崇拜的改变而变化,线刻和浮雕的装饰手法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鸱吻也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封建礼制符号化。本文就围绕中国的传统设计思维来谈论鸱吻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的法克之林中有关消防的法律很多,虽然那时还没“消防”这一词,但大都与防火有关,“火禁”,《周礼·秋官氏》中有记载:“中春,以木锋修火禁于中国。这已说明“火禁”是防火的禁令。《左传·襄九年》中有:“来灾,乐喜为司城,乐喜…··,知将有火灾,素成为备火之政”。其中“火政”就是防火的措施及法律。唐代“寒食节”(清明节)前禁火的“火今”也是涉及防火的法律。说来道去,如果谈及古代有关防火的刑罚的法律,你会觉得古代消防法严格,甚至严酷。我国商代的法律就开始用刑罚手段管理火,谓之“大政”。殷代的“殷…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建筑众多,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古代建筑是历史文脉的物化形式。然而古代建筑的防护是一项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诸多危及古代建筑安全的因素中,最具毁灭性的灾害之一就是火灾。由于我国古建筑大部分以木及砖木结构居多,因此最容易发生火灾。基于此,本文针对古建筑特点、古建筑难保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木及砖木古建筑的防火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你可曾知道,徽派建筑中蕴含着古代防火灭火的巧妙构思,融汇着悠长的消防文化,让《徽州古民居消防探源》向你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古代寺院建筑瓦屋面及与我国唐代屋面作法的联系郭建桥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结构体系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尤以我国的盛唐时期,建筑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达到了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唐朝在隋大兴城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发达的重要成就之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性,是中国古代劳动者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晋祠宋代建筑圣母殿科学合理的运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种建筑手法,大殿整体结构规整、檐头弧起,各种建筑手法的运用合理严谨、美观实用,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政法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针对我国火灾频发的情况,发表讲话时说:“最近连续出这样的大问题,我的心情是很沉痛的,封建时代是要下罪诏的。”何谓罪诏?我国古代,每逢发生重大火灾时,皇帝颁发诏今,请文武大臣检讨防火工作的过失,直接对改善防火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当时叫做“诏求直谏”、研究历代名当然就建筑选址而言,也不一定都属于迷信。在某些情况下,选址是很重要的,选址不当,违背规范要求,确实是容易引起火灾的。宋庆历三年十一月初二(IO4年12月6日),开封府上清宫发生火灾。包拯上奏皇帝日:“人火天火同…  相似文献   

20.
《消防与生活》2007,(10):23-23
现代建筑的防火措施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实施防火分区,通过防火分隔物,将火灾限定在一定的空间之内,保证火灾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蔓延出去,为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赢得时间。防火分隔物有楼板、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阀、防火卷帘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