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项目在建设初期未进行职业卫生"三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切实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建设单位委托我们对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当前芯片制造行业对职业病化学危害因素的迫切要求为背景,分析了芯片制造的工艺流程、技术方法,调研了常见重点电子化学品危害因素的种类和致病机理,提出了芯片制造行业化学品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法和研究方向,即企业设计之初,应将职业危害提前预判,在企业投资初期进行职业危害防护设计、评价.加强职业危害防护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贯彻CDIO教育教学理念,加强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课程的企业实践.指明国家应加大芯片制造行业职业危害防护的科研投入和科技立项,重点关注职业危害防护技术和防护装备的研发,对电子化学品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划分引发烟威地区农民工职业病因素的危害等级,建立预警体系.[过程]搜集烟威地区农民工职业病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据拟合等方法,建立体力劳动、高温作业、粉尘作业、有毒作业四种主要职业危害等级划分的数学模型.[结果]通过对烟威地区企业危害因素有关数据模拟运算,得到农民工从事主要行业职业危害因素等级,为建立预警体系提供了判断依据.[结论]烟威地区农民工从事行业的危险性普遍存在,应加强对危险度高的岗位工种的防控力度,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工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安全2类危险源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危险源辩识的具体方法.为更科学、准确的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评价,以单元内危险物质的临界量为参考值将系统中的危险源划分为一般危险源和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并针对这2类危险源提出了相应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和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方法.这些方法对化工企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对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系统安全2类危险源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危险源辩识的具体方法.为更科学、准确的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评价,以单元内危险物质的临界量为参考值将系统中的危险源划分为一般危险源和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并针对这2类危险源提出了相应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和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方法.这些方法对化工企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对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评价对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生产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特点,运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将生产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分解为人、机、料、法、环五个子系统,运用半定量SCL法确定各个子系统的安全等级,然后运用加权平均法得到生产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总体安全等级,最终将该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评价模型应用于某化工企业.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安全评价分值为62.7,其安全等级为三级,属于临界安全级,应从人、机两方面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上海市闸北区生产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及《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随机抽查了已完成首批申报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因素调查摸底的27家生产企业并进行了现场核查,发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27家生产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进行核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为开展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剧毒化工企业的特点,利用安全检查表法系统地评价化工企业的安全情况,分析化工企业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及薄弱环节,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冶金企业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尘、毒、焦炉逸散物、噪音和高温、振动及放射等,要坚持依法治理,坚持有章可循,坚持标本兼治,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对苏州高新区的15家主要化工企业进行筛选,识别出对水环境有潜在风险的4家化工企业,运用危害量化模型评价方法,通过泄露、扩散等相关模型计算企业潜在污染事故对水环境的危害范围,在此基础上,根据危害范围内环境敏感点的情况,构建水环境风险危害指数模型,由此计算各环境风险源的环境危害指数,从而为苏州高新区的水环境管理和风险预警提供政策依据,也对其它经济开发区的水环境风险分析提供了示范案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及社会对企业运营中的、职业健康因素越来越重视,而小型化工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生产作业条件较差,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其安全状况已成为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小型化工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十分必要。本文对小型化工企业建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实施认证审核需关注的事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工作场所存在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等对人体产生健康损害的因素及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和研究煤焦化所面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从而提出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运用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对珠海临港工业区某化工厂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了定量计算和评价.介绍了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的评价程序和计算步骤,定量计算了火灾爆炸可能导致的危害程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单元的危险系数和安全措施补偿系数.最后得出了单元危险分析的安全评价结果,并给出了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评价的目的包括4个方面:1)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3)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基于神经网络的食品安全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安全评价模型的准确度高低,直接影响食品安全状况评价、预测的准确率.结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理论,从食品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建立食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AHP)改进逆向传播(BP)神经网络算法中随机初始化计算权重的方法,训练样本数据,并以测试数据作为验证,检测模型的误差收敛速度和拟合度.结果表明,这种BP神经网络结合AHP方法构建的模型具有实用、精度高、快速、客观等优点,可用于生产、加工、销售等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评价、区域食品安全评价以及种类食品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职业危害形势的严峻性及我国现阶段职业危害防治研发基地和支撑条件案件相对落后的实际,提出建设国家职业危害实验基地。通过国内外调研,根据初步规划研究将建立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生物监测、工业通风研究、减振防噪研究、人类工效学研究、劳动防护用品检测与研发等七个研究中心,组成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和职业卫生工程两个研究平台,为提高我国职业危害的防治水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许多组织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多采用现场调查法、安全检查法(SCL)、事件树分析法(ETA)、故障树分析法(FTA)等进行危险源辨识,采用生产现场危害分析法(LEC)、法律法规判断法进行风险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由于上述三项工作分开进行,往往造成前后脱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国内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统计监管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体系进行改进的构想,并对相应的统计决策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开发.该系统能够完成职业危害数据的上报与数据采集,并采用柱状图、趋势图、职业危害目标管理图、危害频率、严重率、统计分布与置信度分析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对特定范围内(可按时间、区域、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经过在试点地区的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开展我国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9.
自来水中残余铝的健康危害风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自来水中残余铝的健康危害风险程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健康危害风险评价法:把传统评价方法中污染物的浓度改进为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函数,采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数学模拟的计算法,利用风险评价软件Crystal ball进行风险值计算.通过对某城市自来水中残余铝的健康危害风险进行分析,发现该城市自来水中残余铝的健康危害风险值和人们最大可以接受的风险值在同一数量级.  相似文献   

20.
FAHP评价法是目前系统评价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为使其运算更简便,评价结果更准确,通过对传统FAHP评价法的理论公式进行系统整合,并加入最大隶属度有效性验证及校正公式重组后构成了改进FAHP评价法(Improved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IFAHP),结合MATLAB程序设计,将上述公式进行编程,并组合成主函数Main.m.以某水泥企业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项目为例,建立了该项目评价体系模型,并将模糊指标量化,将量化后的源数据输入主函数Main.m中得出最终评价结果.程序运行过程中,许多人为的判断及选择均被程序语言所替代,评价过程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对于越复杂的系统评价,其应用空间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