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堆焊熔敷成形技术进行了FV520B沉淀硬化不锈钢再制造实验,在此基础上,对FV520B不锈钢MAG堆焊再制造成形组织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机械振动对再制造成形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FV520B不锈钢MAG堆焊再制造成形组织由马氏体+碳化物沉淀硬化相组成,且沿成形高度方向组织呈周期性变化特点,具有一定的自相似分形特性;振动会一定程度上增大孪晶形成几率,对马氏体板条具有破断作用,且马氏体板条宽度随振动转速的不断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受振动的影响,晶格畸变和各晶面择优取向性都将发生变化,但不同晶面变化规律不同;振动的加入使得(110)晶面和(211) 晶面的Bragg衍射峰峰位向低衍射角方向发生偏移,且随振动转速的不断增大,偏移量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110)晶面衍射峰半高宽宽度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其晶面择优取向性则呈现先增强后减弱趋势;在0到共振转速区间内 (211) 晶面衍射峰半高宽宽度随振动转速的不断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当振动转速大于共振转速时又呈减小趋势,但其晶面择优取向性则随振动转速的增大呈现持续增强趋势;总体上,亚共振频率振动(振动转速f=3000 r/min)对FV520B不锈钢MAG堆焊再制造成形组织结构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利用贷车轴余料45钢做辊芯表面埋弧自动堆焊2Cr13的工艺方法,并对堆焊层硬度,组织及其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常温下HRC43~50,450℃回火2h后HRC45左右,圆火6h后HRC40~42,完全满足了轧钢生产中对辊道辊的要求,已投产使用。 相似文献
5.
连铸辊表面堆焊层开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扫描电镜断口分析及显微硬度测定等手段对连铸辊表面堆焊层开裂部位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堆焊工艺制定不当,热影响区的过热区形成高碳粗大马氏体组织及保留了较大的焊接应力.是导致堆焊层开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扫描电镜断口分析及显微硬度测定等手段对连铸辊表面堆焊层开裂部位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堆焊工艺制定不当,热影响区的过热区形成高碳粗大马氏体组织及保留了较大的焊接应力,是导致堆焊层开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汽车前轴辊锻模具的堆焊再制造工艺,包括焊前模具处理和模具预热,堆焊合金层,焊后退火热处理等。堆焊修复后的模具大幅度提高了辊锻模具寿命。 相似文献
8.
表面工程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以多种方法制备出优于基体材料性能的表面功能薄层.表面功能薄层的厚离仅是工件整体厚度的百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但却使工件表面获得比基体材料更高的耐磨性能或抗腐、耐热性等.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对以316L不锈钢为本体、以Stellite 6合金为密封面激光堆焊层的核阀试样进行高温、大剂量的C+注入,测试分析了注入层的微区成分、C+浓度分布及其表面物相,测试了堆焊层受注前后面的表面粗糙度及显微硬度,并进行了摩擦磨损性能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高的靶温和大剂量共同产生的增强扩散作用以及表面溅射效应可使C+的注入深度提高2个数量级,且浓度呈准高斯状分布;位错强化、析出强化、固溶强化及碳化物的弥散强化作用提高了注入层的显微硬度,使注入层的抗磨损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 乌柱尔重机厂,在生产中,使用和分析了深淬透性的轧辊钢9X2MΦ、75XM,对大型轧辊钢的质量和组织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轧辊的强度和应力状态也作了研究.改进和掌握大型工作辊和支承辊的工频感应加热淬火问题,主要目的是提高加热到组织转变温度时的热透深度,以达到强化和在最大深度中残余应力的合理分布.为保证薄板轧机的质量,要求轧辊的最高硬度为Hs90~102.同时改进轧辊的热处理工艺方面;以及提高轧机材料的质量和均匀性;轧辊的使用性能也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以特定的模拟高压辊磨机磨辊表面工作状况的试验方法,以硬度更高的硼化物代替铬的碳化物为硬质相,同时通过改变基体的组织结构与形态来提高堆焊材料的抗冲击、抗磨损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学金相显微镜和SEM对磨损试样的显微组织及其微观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多元合金铁基堆焊层的组织、性能和热处理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了多元合金铁基堆焊层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在800~950℃范围内,堆焊层经正火处理后的硬度值为32.5~34.3 HRC,而淬火后堆焊层的硬度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回火稳定性较低.该堆焊层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应为焊后经560℃×2h回火处理.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