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C/PET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等速变温DSC法对PC/PET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玻璃态结晶时,随着PC含量的增加,PET组分的结晶速率先增加后降低。耐从熔体结晶时,体系的结晶速率随着P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讨论了PC对PET组分结晶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液晶共聚物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Jeziorny与Mo等方法研究了聚丙烯(PP)改性前后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降温速率Φ的增加,结晶温度Tc向低温方向移动;在相同的Φ下,与纯PP相比,液晶共聚物/聚丙烯(LCP-H1/PP)样品的Tc值升高且峰型变窄。对于不同的Φ,LCP-H1/PP均低于纯PP的t1/2值,而LCP-H1/PP比纯PP的n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LCP-H1在PP中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提高了PP的Tc和成核速率,呈现球晶三维生长。此外,LCP-H1/PP比纯PP的ZC值有所提高,表明液晶共聚物(LCP-H1)的加入使得PP结晶速度加快。Jeziorny法和Mo法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热致液晶高分子聚酯醚砜及其共混物变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平板流变仪及熔融指数仪研究了一种新型热致液晶高分子材料酯醚砜(PEES0的流变行为,测定了该聚合物的熔体粘度-温度,粘度-剪切速率关系。以及聚合物的熔融指数-温度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热致液晶的流变特性。同时研究了该液晶聚合物与含酚酞基的降芳醚砜(PES-C)组成的不同组分含量的原位复合材料在360℃下的熔融指数变化,表明该液晶聚合物能降低PES-C的熔体粘度,进一步说明此液晶聚合物  相似文献   

4.
阻燃性液晶共聚酯/PET共混物的热氧化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实验室合成的一种阻燃性的液晶共聚酯与PET共混,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共混物进行了热氧化降解动力学研究,发现该液晶共聚酯的加入对PET的降解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共聚改性聚合物电解质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SC方法对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及其LiClO4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进行了测试,用Mandlkern,Ziabicki-Jeziorny,Ozawa和一种修正方法对该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冷却速率下,试样开始结晶温度顺充为90:10:∞〉70:30:∞〉70:30:20,PO和盐含量的增加都能使结晶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T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形态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解度参数预测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A)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的相容性。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PEA/PET共混物虽然在理论上是热力学相容的,但因PEA的热致液晶性,从液晶有序相变为各向同性存在热效应,致使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产生偏差。PEA/PET共混物呈两相结构,当PEA含量少时,两相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共混物熔体在剪切力作用下,液晶相形成取向微纤  相似文献   

7.
8.
在氮气氛中采用热重分析的方法对热致液晶共聚酯60PHB/PEN的热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Friedman和Chang两种单一加热速率方法对活化能Ea、反应级数n和频率因子Z等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加热速率和计算方法对热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聚苯硫醚共混物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酞型聚醚酮可显著改善聚苯硫醚的冲击韧性,本工作运用差示量热扫描技术(DSC),研究了聚苯硫醚及聚苯硫醚/酚酞型聚醚酮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定量计算了有关参量。结果表明,含10%(质量)酚酞型聚醚酮的聚苯硫醚具有最高的结晶能力,据此探讨了酚酞型聚醚酮对聚苯硫醚结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热分析仪及偏光显微镜对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进行了研究。DSC曲线上都有明显的玻璃化转变(T_g)及两个熔融峰(T_(m1)、T_(m2)),表明聚合物具有明显的液晶性;WAXD曲线上在2θ=20°左右可观察到较强的衍射峰,在2θ<13°的小角范围内也可观察到多个比较尖锐的衍射峰,前者表明分子链横向排列,间距在4.5~5A,后者表明聚合物分子径向采取较完美的层状超分子结构顺序排列,以上结果证实了共聚物是近晶型结构;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棒状或小锥状的近晶型液晶的典型织构,进一步支持了WAXD所得结论。  相似文献   

11.
用流变仪对聚砜与一种半芳族聚酯液晶聚合物( T L C P)共混体系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均低于纯聚砜体系的粘度。表观粘度的大小与所添加的液晶聚合物的量有关,也与温度的高低及剪切速率的大小有关。 T L C P的加入可明显改善聚砜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几个预测共混物及复合力学性能与填料含量关系的理论方程,对芳香聚酯型液晶高聚物与聚醚醚酮及酚酞型芳醚砜共混物的模量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按这些理论方程在界面完全粘结假设下计算出来的模量数据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热致液晶高分子及其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 Instron 毛细管流变仪上测定了热致液晶高分子 KU 9221/聚碳酸酯(PC)共混物和热致液晶高分子 KU 9231/聚醚砜(PE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低切变速率下,液晶高分子的粘度大于 PC 和 PES 的粘度,液晶的加入未能使 PC 和 PES 的粘度下降。高切变速率(通常注塑成型的注塑速率)下,液晶的加入能显著降低体系的粘度。低切变速率下液晶相尺寸大,长径比小。高切变速率下液晶相尺寸小,长径比大。  相似文献   

14.
PES与热致液晶高分子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ES与热致液晶聚合物(LCP)HBA/PET(60/40)共混物的转矩流变和剪切流变性能。加入2%~5%HBA/PET(60/40)可使PES熔体在低剪切速率下的表观粘度下降2~4倍。共混物的粘流活化能也低于纯PES的活化能。加入少量LCP(5%以下)可望大大改善PES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5.
原位复合高分子材料的成纤过程与增强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流变、形貌和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将一系列经典模型经适当处理后与实验值相结合的方法,了质变臻液晶高分子分散相的原位成纤行为,并以几个物理参数表征分散相的成纤过程;推导了微纤模量与宏观模量的关系,定时计算出微纤的模量及其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测值吻合良好,由此提出了一个材料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聚醚砜与热致液晶共混物的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示差扫描量热器,动态粘弹谱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热致液晶与聚醚砜的相容性,当液晶含量小于10%时,共混物为相容体系,含量在10%-20%为部分相容体系,含量超过20%为相分离体系。  相似文献   

17.
聚碳酸酯/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玻璃纤维三元体系经过注塑成型,TLCP在加工过程中原位形成直径在1um以下的微纤结构,同时,由于TLCP具有剪切变稀的流变性能。使得三元体系的加工性能比聚碳酸酯/玻璃纤维二元体系有所改善,玻璃纤维的折断率降低,玻璃纤维在加工流动方向上的取向增加,从而得到既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又有良好熔融加工性的聚碳酸酯硪位混杂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热致液晶聚合物 ( L CP)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近况 ,评述了含有 L CP的共混物中微纤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分析了组分高聚物的流变性能与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的关系。阐明了热致液晶原位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该类材料加工成型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19.
在流变分析和形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Taylor、Cox、Grace等模型,研究了热致液晶高分子分散相的原位成纤条件与微成纤过程,并以We数、粘度比、生存寿命等参数表征了热致液晶高分子分散相的成纤行为。结果发现,理论计算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用DSC研究了液晶聚合物(LCP)的含量对PA1010/聚丙烯(PP)共混合金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用TGA研究了共混合金的热稳定性:用拉伸试验检测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1010/PP共混合金中加入0.6%-0.8%(质量)LCP时能起微纤增强和异相成核剂作用,提高合金结晶温度和结晶度,使结晶完善程度略有增加,结晶速率略受影响,并且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明显增强,但对其热稳定性影响不大。当LCP含量增加到5%时,将作为独立组分在共混合金中起作用,使PA1010和PP的结晶峰均出现明显分峰现象,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