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根据煤的经典着火理论,从建立煤在流化床中燃烧的热平衡方式入手,建立煤颗粒在流化床中着火和燃烬的热力模型,并用褐煤在小型电加热流化床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对宽筛分煤和窄筛分煤,着火温度既是煤颗粒自身性质的函数也是运行条件的函数。当其他条件确定以后,着火时间和燃烬时间随流化床温度的变化而平滑变化。随着燃烧进行,灰层阻力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流化床锅炉而言,当煤颗粒含碳量降到一定程度后,即认为燃烧结束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2.
燃煤锅炉在低负荷和煤种变化时的稳定燃烧和燃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根据工业锅炉燃烬室的燃烧特点 ,以一台热效率高、环保指标好的 1 .4MW热水锅炉为研究对象 ,利用七孔探针测试了三种不同形状的燃烬室入口和燃烬室内的空气动力场。测试结果表明 :工业锅炉中 ,炉内燃烧室与燃烬室之间的折烟墙的形状对炉内燃料燃烧有较大影响。由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在炉内形成较好空气动力场的燃烬室和燃烧室之间的折烟墙应由原传统出口水平方式改为倾斜方式 ,倾斜角改为 2 5°~ 32° ,这有利于降低炉内飞灰及飞灰可燃物含量 ,有利于节能与环保。  相似文献   

4.
燃煤循环流化床模型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来宏 《热能动力工程》2000,15(3):249-251,259
利用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等基础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本文床内气固浓-淡流动模型,建立适用不同结构参数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模型,考虑了床内气体、固体颗粒的返混、循环过程,以及煤燃烧、NO的生成和分解、颗粒磨损等因素。在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上进行实验研究,模型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气固两相浓-淡流动模型所建立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模型可以正确地模拟循环流化床的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5.
介绍肋内外普遍采用的垃圾焚烧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采用层状--流化床内循环双床垃圾焚烧技术。  相似文献   

6.
贺耘 《工业锅炉》1990,(3):12-14
蒸发量≤1t/h的手烧蒸汽锅炉是我国最早开发设计的产品之一。生产年代长,品种多用户量大面广,生产厂家也多。双层炉排手烧炉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由日本流入我国东北地区。70年代以来,因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要求,人们开始重视这种燃烧方式,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等院校及一些研究所、锅炉厂都开展了研制工作使该炉型逐步得到改进。但在节约能源、环境污染、安全结构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  相似文献   

7.
程强  韩涛  王凯 《节能技术》2008,26(2):189-190
对一台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改烧稻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稻壳是成功的,能够减少排放,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业锅炉以燃煤为主,全国容量1t/h以上锅炉近40万台,炉型以链条锅炉为主。其中容量4t/h以下台数80%以上,容量10t/h以上不足15%。因此解决链条锅炉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目前国内生产的和运行中的链条锅炉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实际运行中锅炉排烟温度超标达180~250℃,过剩空气系数超标,达1.8~3.9。(2)炉渣含碳量超标,达15%~30%,要求10%以下。(3)层燃方式中漏煤、灰、风、渣严重,炉排侧密封不严,影响送风不均。(4)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超标,达8%~12%,要求6%以下。(5)燃煤未经筛选,往往达不到链条炉基本要求。链条炉…  相似文献   

9.
层燃燃煤锅炉改烧生物质燃料引起的事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金华地区发生的数例层燃燃煤锅炉改烧生物质燃料引起的后管板渗漏事故的原因:DZL型层燃燃煤锅炉改造为烧木屑、稻壳等生物质燃料后,燃烧由层燃为主变为室燃为主,原锅炉的炉膛形状、结构及受热面布置将不能适应生物质燃料燃烧要求。提出了一些预防及改进措施,例如可增加炉膛容积、设置前置燃烧室或者在炉膛内增加辐射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减小炉膛出口的喉口面积等。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市1台UG635—3.82/450-M型层燃电站锅炉改造成4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成功经验.对这2种炉型的燃烧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粉煤流化床燃烧_PC_FBC_炉膛烟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新型高效、清洁煤燃烧方式,即粉煤流化床(PC-FB),在一座0.3MW的试验台上,系统而详细地研究了PC-FB炉膛空间烟气温度的分布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PC-FB炉膛空间内烟流的稳定性与均匀性;床层温度、流化速度、床料的平均粒径、二次风率、二次风的投入位置对炉膛内烟温分布的影响,并总结出合理的炉膛烟温分布。  相似文献   

12.
在一小型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煤颗粒的脱挥发份实验,研究了床层温度,煤种,气氛等因素对煤的C,H,N元素在脱挥发份过程中变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循环流化床中贴壁回探流的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昕 《热能动力工程》1998,13(3):178-182
通过在循环流化床模型进行的试验研究,探讨了贴壁回探的形成机理,提出了贴壁回探 的物理模型。对工程设计和循环床理研究都有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流化床部分煤气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台小型流化床部分煤气化气化炉上,以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给煤量、流化风量和蒸气量),进行了三种不同煤种的气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床温随给煤量和蒸汽量的增加以及流化风量的减小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煤气中CO含量随给煤量、流化风量和蒸汽量的增加以及煤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煤气中H2含量随给煤量和煤化程度的升高以及流化风量和蒸汽量的减小而降低;CH4含量随给煤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流化风量、蒸汽量和煤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另外,煤化程度升高,生成煤气的热值减小。  相似文献   

15.
内循环流化床及其粒子带出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目前流化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内循环流化床”的概念。指出下旋流场是实现粒子内循环的重要条件。用三种物料进行了粒子带出率试验,验证了内循环流化床对控制粒子带出率的有效性。在内循环流化床中,气固扰动强烈,混合充分,粒子停留时间长,有利于提高燃烧和脱硫效率。内循环流化床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投资省、运行维护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流化床旋下飞灰作为试验物料.在一截面为0.285米×0.285米.高为6米.热输入为0.3MW的加旋流化床试验装置上.系统地研究了加旋流化床颗粒扬析规律。试验结果发现.加旋流化床中颗粒扬析速率常数远低于普通鼓泡床.但飞灰在矩形截面加旋流化床内的扬析特性与玻璃珠在圆形截面加旋流化床内的扬析特性存在很大差别,在相同的颗粒粒度和操作条件下.前者较后者大得多;加旋流化床悬浮空间的二次风的分离特性和旋风分离器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7.
在热输入为1 MW增压流化床燃烧中试试验装置上,对加压煤部分气化得到的气化半焦进行了加压燃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煤气化半焦增压流化床燃烧中试装置的各分系统设计合理,全系统能协调、稳定运行。在燃烧室压力0.5 MPa,燃烧温度900℃,过剩空气系数1.2~1.3,流化速度1.1~1.2 m/s条件下,半焦的燃烧效率达到99%以上,飞灰含碳量在2%以下;此外,还发现适当提高半焦燃烧的床温和一个适宜的空气过剩系数有利于半焦的充分、稳定燃烧,而飞灰循环对提高半焦燃烧效率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在流化床中热裂解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稻壳为原料,在自制的小型流化床上研究了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温度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0℃、500℃、550℃和600℃4种热裂解温度中,500℃时平均产油率最高为52.87%.对热解产物进行分析发现:生物油是1种复杂的舍氧有机化合物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几乎包含了所有化学类别的有机物;气体产物中主要以CO、CO2、CH4和C2-C4为主,CO、C2-C4和CH4的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热解焦样则随温度的升高,其表面形态出现断裂破碎.  相似文献   

19.
在讨论脉动燃烧对传热特性影响的基础上,基于脉动流化燃烧概念,试验研究了脉动流化床中的传热特性,得到不同空截面风速、静止床层高度和声波扰动下的传热系数,并与同一运行参数条件下非脉动流化床及纯气流脉动燃烧器中的传热特性进行对比.总结影响脉动流化床传热特性的各种因素,分析不同运行参数对传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