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海域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表明 ,在陆架海域都不同程度地发育着中生代盆地 ,它们主要属于构造残留型和断陷型盆地 ,中生代盆地虽然石油地质条件复杂 ,找油找气的难度较大 ,但大多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其中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和研究表明 ,其除了新生界古近系为重点勘探目的层之外 ,中生界也为不可放弃的油气勘探新领域。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来东海油气勘探有关中生界资料的总结研究 ,较系统地阐述了东海陆架盆地中西部地区中生代盆地的地质结构、构造格局、地层分布和岩相特征 ,进行了油气地质条件初步分析评价 ,指出盆地南部的福州凹陷存在着中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 ,其油气资源规模中等偏小 ,一般以形成中 -小型油气田为主 ,具备一定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2.
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业已成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构造、沉积、有机地化和储集层物性的研究表明 :该区在中生代为主动大陆边缘盆地 ;该区白垩纪岩浆活动比浙闽沿海地区弱且晚 ,对烃源岩的破坏相对较弱 ,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保存 ;该区持续的近岸和滨海环境、晚三叠世 (?)—中侏罗世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 ,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 ;台北坳陷南部的烃源层系为中下侏罗统 ,储集层系为白垩系 ,台西盆地和台西南盆地的侏罗系—白垩系具有类似的生储条件。台北坳陷南部、闽东坳陷北部和台西南盆地为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东海陆架和台西南盆地中生界业已成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构造、沉积、有机地化和储集层韧性的研究表田:该区在中生代为主动大陆边缘盆地;该区白垩纪岩浆活动比浙闽沿海地区弱且晚,对烃源岩的破坏相对较弱,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保存;该区持续的近岸和滨海环境、晚三叠世(?)一中侏罗世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台北坳陷南部的烃源层系为中下侏罗统,储集层系为白垩系,台西盆地和台西南盆地的侏罗系一白垩系具有类似的生储条件。台北坳陷南部、闽东坳陷北部和台西南盆地为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东海陆架中生代残余盆地特征及勘探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乐 《中国海上油气》2005,17(3):148-152
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主要分布于盆地中南部的福州凹陷、闽江凹陷和渔山低隆起地区。钻井揭示,中—下侏罗统为中生界主要烃源岩。中侏罗世末期、白垩纪末期的地层抬升剥蚀,以及古—始新世的断裂活动对中生代形成的原生油气藏破坏作用明显。古近系内部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该层系不仅是新生代原生油气藏的主要聚集场所,也是中生界次生油气藏的有利聚集层位。东海陆架中生代残余盆地勘探应“中新(生界)结合、上下兼探”。渔山低隆起地区具有双源供油气的优势,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5.
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及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近海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有效勘探面积 2 4× 10 4 km2 ,最大沉积厚度 15 0 0 0m ,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但目前勘探程度低 ,油气资源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西湖凹陷和丽水凹陷。西湖凹陷局部构造条件优越 ,发育 3套烃源岩 (平湖组为主力烃源岩 ) ,下第三系多旋回沉积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 ,具有好的含油气远景 ;西斜坡断阶带和南部中央构造带是西湖凹陷最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丽水凹陷发育 2套烃源岩 (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是主力烃源岩 ) ,古新统储盖组合发育良好 ,存在古新统含油气系统和古新统 始新统复合含油气系统 ,具有相当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好的勘探前景 ;丽水西次凹南部邻近凹陷中心且与断裂分布有关的构造带以及凹陷北部的西斜坡带是丽水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6.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成藏要素及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是该盆地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朝鲜已在盆地东部发现油气,而我国至今尚未获得实质性突破。勘探资料证实,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发育3套烃源岩,上侏罗统为主要烃源岩,其次是古近系和下白垩统。存在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烃源岩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砂岩为主要储层,下白垩统和古近系泥岩为区域盖层,关键时刻为始新世末。分析认为东部坳陷最有希望的油气勘探层系在下白垩统,其次为古近系和上侏罗统。  相似文献   

7.
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及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近海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有效勘探面积24×104km2,最大沉积厚度15000m,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勘探程度低,油气资源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西湖凹陷和丽水凹陷.西湖凹陷局部构造条件优越,发育3套烃源岩(平湖组为主力烃源岩),下第三系多旋回沉积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具有好的含油气远景;西斜坡断阶带和南部中央构造带是西湖凹陷最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丽水凹陷发育2套烃源岩(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是主力烃源岩),古新统储盖组合发育良好,存在古新统含油气系统和古新统-始新统复合含油气系统,具有相当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好的勘探前景;丽水西次凹南部邻近凹陷中心且与断裂分布有关的构造带以及凹陷北部的西斜坡带是丽水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充分利用海域钻井、地震资料和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在综合分析中生界烃源岩发育条件和地化特征基础上,采用Trinity盆模软件,以区域沉积相研究成果、烃源岩地化指标和暗色泥岩百分含量统计数据为约束条件,预测了中生界有效烃源岩厚度和成熟度的平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海南部中生界中下侏罗统福州组和下白垩统受海(或湖)侵影响的深湖.半深湖相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生油气条件良好。其中,福州组烃源岩为钻井所证实,是海域中生界的主要烃源岩,发育有暗色泥岩和煤两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少量为Ⅱ2型,现今已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整体评价为较好的烃源岩;集中分布在闽江凹陷和基隆凹陷的南部,暗色泥岩厚度介于200~760 m之间,南厚北薄;成熟度R0介于0.5%~3.5%之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熟。下白垩统暗色泥页岩类烃源岩是海域中生界的次要烃源岩,这一认识拓展了东海南部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有机质丰度较低,母质类型为Ⅲ型,已成熟,整体评价为中等~差烃源岩;在闽江凹陷和基隆凹陷广泛分布,暗色泥岩厚度介于50~450 m之间,东厚西薄;成熟度R0由西向东逐渐增熟。  相似文献   

9.
下扬子区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扬子区中生界具有海相和陆相两种盆地沉积的特点,分别发育了海相烃源岩和陆相烃源岩。下三叠统海相烃源岩是下扬子区最有利的烃源岩,陆相沉积也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印支-燕山运动对原海相盆地进行了严重的改造,对海相油气圈闭保存有重大影响,同时对陆相烃源岩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然而,在构造活动相对薄弱的地区。特别是区内几个重要的中生代盆地,仍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 3个带 ,即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坳带 ,其构造格局各具特色 ,并且均有自身的烃源岩。西部断陷带由多个以古新世为发育高峰期的半地堑组成 ,主要烃源岩为下古新统湖相泥岩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丽水、椒江凹陷 ,围绕下古新统主力烃源岩寻找油气是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中部隆起带是中生界残留盆地的叠置区 ,主要烃源岩为侏罗系湖相泥岩 ,福州凹陷是该带较有利的勘探区 ,烃源岩的规模、潜力以及圈闭保存条件是福州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东部断坳带是厚度逾万米的新生代沉积断坳区 ,主要烃源岩为始新世煤系地层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西湖凹陷 ,烃源岩和盖层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 ,东海盆地比较现实和最具勘探前景的地区是西湖凹陷及丽水、椒江凹陷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分馏塔塔体与热膨胀系数的关系、变形原因、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肖涤  刘忠友 《石化技术》2002,9(3):138-141
通过宏观检查,金相组织检验及裂纹断口观察,分析了制硫车间解吸塔(C-403/2)塔体裂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更换新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齐静  赵智 《石油规划设计》2002,13(6):134-135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拟定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现代经营战略——顾客满意战略。建筑企业要处处体现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和主线的质量策划和质量控制。项目管理要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率,依靠先进的施工方法,坚持管理创新,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通过强化过程控制,以过程精品塑造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18.
苯乙烯环氧化制环氧苯乙烷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环氧苯乙烷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主要用于香料,制药工业。环氧苯乙烷主要由苯乙烯环氧化制得,本文介绍了卤素法,过氧化物法,氧气或空气环氧化法以及相应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断失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的构造-古地貌,并阐明了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受郯庐断裂及其派生断裂的控制,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呈现整体沉陷,为一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凹中发育3个近东西向的次隆,将青东凹陷分隔为4个次洼,由南至北,次洼的规模逐渐扩大.受构造-古地貌的控制,沙三下亚段青东凹陷的东部发育扇三角洲,西部和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体发育部位明显受次洼的控制.由于凹陷规模小,物源供应充分,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砂质沉积不同程度超覆于次隆之上,次隆地带水浅浪强,形成规模不等的砂质滩坝.发育于东部断坡带的三角洲砂体,发育于西部缓坡带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以及发育于次隆地带的砂质滩坝砂体均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和较好的圈闭背景,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