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噻呋酰胺和嘧菌酯为有效成分,通过对溶剂、表面活性剂的筛选,确定4%噻呋·嘧菌酯展膜油剂的最优配方为噻呋酰胺2%、嘧菌酯2%、癸酰胺10%、十二碳醇酯5%、601#2%、JP-95112%,助溶剂(油酸甲酯和溶剂油200#的质量比为2︰1)补至100%。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4%噻呋·嘧菌酯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较好,有效成分用药量为90 g/hm2、105 g/hm2时,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68.77%、73.18%,药后30 d防效分别为82.39%、87.48%,均优于对照药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小麦赤霉病菌潜在抗药性的产生,筛选出高效防治药剂,本研究测定氟环唑和氟唑菌酰羟胺及其5种不同配比混剂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增效组合筛选及田间防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氟唑菌酰羟胺的EC50分别为0.870 2、0.289 5 mg/L;氟环唑和氟唑菌酰羟胺按照1∶1质量比混配后的EC50为0.270 6 mg/L,协同增效系数为1.605 6,具有增效作用。其按质量比1∶1复配后的组合物防效显著优于其单剂的防效及市场上其他单剂防效,最高可达90.16%。  相似文献   

3.
几种杀菌剂及混剂对葡萄褐斑病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褐斑病是葡萄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其化学防治具有一定难度。测定了市场上用于防治该病害的10种主要杀菌剂的室内杀菌活性,活性较好的杀菌剂有40%氟硅唑EC、50%咪鲜胺WP、10%苯醚甲环唑WG。通过混剂筛选试验,10%苯醚甲环唑WG∶50%多菌灵WP(质量比4∶1、2∶1、1∶1)、40%氟硅唑EC∶70%代森锰锌WP(质量比4∶1、2∶1)、50%咪鲜胺WP∶70%甲基硫菌灵WP(质量比4∶1、2∶1、1∶1)是较好的杀菌剂组合,对葡萄褐斑病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孙芹  兰杰  李志念  司乃国 《农药》2020,59(3):228-230
[目的]明确烯肟菌酯与氟环唑、咪鲜胺对苹果树主要病害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喷雾法。[结果]室内筛选试验发现:烯肟菌酯与氟环唑在1∶4、1∶2、1∶1、2∶1、4∶1配比下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增效作用明显,在1∶5、1∶3、1∶1、3∶1、5∶1配比下对苹果树腐烂病增效作用明显;烯肟菌酯与咪鲜胺在3∶1、1∶1、1∶3、1∶5、1∶7配比下对苹果轮纹病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8%烯肟菌酯·氟环唑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在120 mg a.i./kg剂量下,春梢防效达到88.71%,秋梢防效达到81.67%。[结论]烯肟菌酯与氟环唑、咪鲜胺等混配,多个比例下均对3种病害增效作用明显,有效降低了新杀菌剂抗性风险,为混剂开发提供了方向,为生产用药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5.
张秀焕  翟明涛  徐辉 《农药》2014,(3):222-224
[目的]研究氟醚菌酰胺(LH-2010A)和己唑醇混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醚菌酰胺与己唑醇混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进一步验证。[结果]氟醚菌酰胺与己唑醇按5∶5(1∶1)、6∶4、7∶3、8∶2、9∶1混用,EC50值分别为0.016 8、0.023 2、0.034 5、0.081 0、0.134 5 mg/L。按1∶1混配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60~90 g a.i./hm2的用量对纹枯病菌防效达90.67%~93.36%。[结论]氟醚菌酰胺与己唑醇按1∶1(5∶5)比例混用后对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防治贡柑黑腐病的有效药剂。[方法]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苯醚甲环唑等15种药剂的EC50、EC95值,并做氟硅唑等5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以EC95(mg a.i./L)排序,抑菌活性较高的有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代森锰锌、丙森锌、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田间防效较好的有10%氟硅唑WP、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WP、50%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WP和72%代森锰锌.霜脲氰WP,而10%氟硅唑EW防效较差。[结论]耐雨水冲刷的杀菌剂和剂型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天然化合物蛇床子素防治草莓白粉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60gg/ml蛇床子素在处理草莓白粉菌24h后完全抑制其分生孢子的萌发。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表明,1%蛇床子素水乳剂80~125μg/ml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达68.7%-79.5%,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μg/ml防效达72.9%,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87.5μg/ml防效仅为45.6%。DMRT分析结果表明,1%蛇床子素水乳剂对草莓门粉病的防效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防效相当,极显著高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采用湿法超微粉碎法,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成膜剂等的筛选,获得5.5%戊唑·氟虫腈悬浮种衣剂优化配方,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该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病虫害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5.5%戊唑·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病虫害表现出较好的防效。采用药种质量比1∶200~1∶100进行小麦种子包衣,对小麦全蚀病防效为74.25%~83.93%,对小麦蛴螬防效为82.77%~86.11%,对蚜虫防效为83.91%~90.23%,小麦增产率为16.63%~18.32%。  相似文献   

9.
9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水稻穗颈瘟高效、低毒、安全杀菌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嘧菌酯等9种杀菌剂进行药效比较。结果表明:50%嘧菌酯WG 180.0 g/hm2、20%稻瘟酰胺SC 300.0 g/hm2、40%稻瘟灵WP 600.0 g/hm2、75%三环唑WP 281.3 g/hm2的防效较高,病穗率防效及病指防效分别为85.86%~87.47%及89.68%~90.93%;50%醚菌酯WG 120.0 g/hm2、12.5%氟环唑SC 100.0 g/hm2、10%己唑醇SC 75.0 g/hm2、430 g/L戊唑醇SC 80.6 g/hm2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及病指防效分别为72.74%~80.85%及78.61%~84.34%;25%咪鲜胺EC 337.5 g/hm2处理的防效较差,病穗率防效及病指防效分别为66.59%和72.70%。防治水稻穗颈瘟可以选用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咪鲜胺等常规杀菌剂及嘧菌酯、氟环唑、戊唑醇等新型高效杀菌剂。  相似文献   

10.
4种新型杀菌剂对甘草锈病的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防治甘草锈病的有效药剂,试验选用4种杀菌剂并分别设不同剂量,通过1次施药及药后7 d两次施药对甘草锈病进行防治.结果表明:1次药后7 d,10%苯醚甲环唑WG的防效较高,180、90 g a.i./hm2剂量下的防效均在60%以上,表明该药剂对甘草锈病具有较好的速效性;2次药后7 d,各药剂不同剂量对甘草锈病的防效均有所升高,其中10%苯醚甲环唑WG的防效最高,180、90、60 g a.i./hm2的防效分别为74.46%、76.38%和68.74%,25%丙环唑EC和20%三唑酮EC的防效相当,70%丙森锌WP的防效最低;2次药后14 d,10%苯醚甲环唑WG仍保持较高防效,180、90、60 g a.i./hm2剂量下的防效分别为72.33%、65.16%和66.15%,表明该药剂对甘草锈病具有较好的持药性.10%苯醚甲环唑WG对甘草锈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选志  曹晓玲  王亚利 《工业催化》2014,22(12):969-972
二甲氧基甲烷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溶剂、化工中间体、制氢和燃料添加剂等领域应用广泛,以甲醇为原料一步合成二甲氧基甲烷是C1化工的研究新热点。以TiO2为载体,通过负载V2O5并采用Ti(SO4)2改性制备V2O5/TiO2-SO42-催化剂,在温度(135~150) ℃、V(CH3OH)∶V(O2)∶V(N2)=1∶(1.5~4)∶(7~20)和原料气流量(5 000~8 000) mL·(g·h)-1条件下,将甲醇直接氧化合成二甲氧基甲烷。结果表明,甲醇转化率为48%,二甲氧基甲烷选择性为80%。  相似文献   

12.
光皮树籽油的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提取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探讨提取条件对光皮树籽油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光皮树籽油的提取得率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溶剂>微波功率>固液比>萃取次数。最佳提取工艺:40 g 光皮树籽,提取溶剂石油醚,固液比为1∶3(g∶g),微波功率 800 W,提取5次,每次1 min。此时光皮树籽油的提取得率可达 8.11 %。该工艺流程为光皮树籽油提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分析越南安息香种子油、果实和果壳的脂肪酸组成的在线甲基化-气相色谱法。将微克级的安息香样品与2μL衍生化试剂三甲基氢氧化硫(0.2 mol/L)加入裂解器,在350℃下瞬间反应,由气相色谱在线检测到8种脂肪酸甲酯成分,主要有棕榈酸( C16∶0)、硬脂酸( C18∶0)、油酸( C18∶1)、亚油酸( C18∶2)和亚麻酸( C18∶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4.5%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达47.29%。5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小于3.81%。并结合相似性分析法比较了4种不同产地的安息香种仁与6种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安息香种仁的脂肪酸组成相似,其脂肪酸组成与食用植物油相近,与玉米油的组成分布最为接近,相似系数在0.987~0.990,且越南安息香种子中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C18∶2和C18∶3)与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相近,高于一般植物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越南安息香种子油脂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HClO4/H3 PO4/CrO3氧化插层体系制备低温可膨胀石墨,通过对反应物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水洗温度及水洗程度、干燥温度、膨胀温度进行研究,确定了膨胀石墨体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反应物m(C)∶m(HClO4)∶m(H3PO4)∶m(CrO3)=1∶3.0∶1.5∶0.8,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70...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短链烷基酯类高吸油树脂。通过研究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分散剂种类及用量等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的高吸油树脂最佳工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当n(BMA)∶n(BA)=0.67,BPO质量分数为0.5%,DVB质量分数为0.5%,采用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且其质量分数为3%时,树脂的形态结构最好,且吸油率最大。研究表明,树脂可吸收四氯化碳11.2 g/g,甲苯6.0 g/g,汽油3.9 g/g,柴油2.2 g/g,且树脂的保油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氧化镁粉末为载体,N2H4·H2O为还原剂,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Cu2O/MgO催化剂。考察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最佳原料配比为n(Cu2+)∶n(NaOH)∶n(N2H4·H2O)=5∶11∶5,对筛选出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进行正己醇脱氢制备正己醛工艺条件考察,采用SEM、XRD和BE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50℃、空速1.25 m L·(h·g)-1、催化剂用量12 g和N2流速0.05 L·min-1条件下,正己醇转化率为59.33%,正己醛选择性为93.81%。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硬脂酸和油酸为改性剂,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湿化学法对硬硼钙石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改性温度、改性时间、液固比及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硬硼钙石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XRD、热重分析、SEM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硬硼钙石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硬脂酸用量为5%(质量分数)、改性时间为75 min、改性温度为75 ℃、液固比(mL/g)为2∶1的条件下,改性产物性能最佳,活化指数达到99.45%;在油酸用量为5%(质量分数)、改性时间为50 min、改性温度为60 ℃、液固比(mL/g)为1∶1的条件下,改性硬硼钙石的活化指数达到68.30%。  相似文献   

18.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洗涤含油污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潘  刘静  张永奎  刘瑾  姚太平 《化工进展》2014,33(10):2753-2757
针对新疆某油田重度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洗涤剂的复配及洗脱条件的优化研究。考察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硅酸钠助剂浓度对残油量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平平加,APEO)间存在着较强的交互协同作用;两者复配可以增强洗涤效果,并减少药剂用量。优化的复配洗涤剂配方为: LAS 2g/L,平平加3g/L,Na2SiO3 3g/L。复配洗涤剂洗涤含油污泥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液固质量比10∶1、洗涤温度70℃、洗涤时间1h,在此条件下污泥含油量从26.07%降低至1.21%。对污泥洗涤前后的红外光谱检测表明该复配洗涤剂对于污泥中原油的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都有洗涤效果,特别是对饱和分的去除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蓖麻油裂解制备癸二酸工艺因使用稀释剂邻甲酚和催化剂铅氧化物而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对环境温和的液体石蜡作稀释剂,筛选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制备癸二酸,开发清洁生产工艺,研究发现,采用氧化铁作催化剂可取得良好的裂解反应效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蓖麻油质量的1.00%,V(稀释剂)∶V(蓖麻油)=4∶1,V(碱液)∶V(蓖麻油)=1∶1,反应温度280 ℃,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癸二酸收率达67.2%,分离后纯度达到99.0%。表明氧化铁作为催化剂配合液体石蜡作稀释剂可望开发一条蓖麻油裂解制备癸二酸的清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0.
以高活性聚异丁烯(PIB)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采用直接加热法制备了聚异丁烯丁二酸酐。试验考察了反应添加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对产物酸值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7 h,n(MA)/n(PIB)为2.3。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为褐红色透明黏稠液体,产物酸值(以KOH计)达到90.8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