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核电站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核电厂工程建设用地的规划必须认真贯彻国家节约和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文章在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造的各个阶段,对工程的建设用地做到科学规划,严格执行用地指标,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张菊萍 《居业》2021,(11):11-12
随着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新的高质量发展规划,逐步向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型规划转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至关重要;本文以永春县为例,分析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探索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以供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3.
西宁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是基于G1S与数据库技术,遵循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关标准、规范,为解决西宁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中评价数据管理、评价计算和成果管理等需求而设计并开发的。该评价系统创新性地将GIS与数据库技术应用到了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中,使得用地信息、评价结果与图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不仅提高了评价的效率,而且直观地表现了评价的结果,同时有利于西宁市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和监督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村镇住宅建设节约用地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村镇住宅区建设用地面积过大及土地利用率低的原因 ,阐述了节约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提出努力盘活现有土地存量 ,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节约用地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层声音     
《城市规划》2008,(2):5-6
<正>国家对建设用地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管理国务院1月7日下发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对于建设用地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精神,将节约土地和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在政府部门决策和各项建设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加强和规范北京城市建设节约用地管理,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共同编制了《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针对建设用地标准过高、过多、过粗甚至缺失的具体情况,提出节地指标及建议。交通场站设施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引言 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批复明确了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的目标,要求北京坚持节约为先,切实解决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水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合理用地。《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强调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并提出了“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和方针。为贯彻落实这两个规划,积极推进北京节约型城市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用地观念,将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在政府部门决策和各项建设中,科学规划和使用土地,以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于2007年初启动了《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武汉市目前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并为武汉市各级政府下一步制定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我们开展了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评价研究工作。介绍了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思路,并重点阐述了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以及评价指标标准化方法等,最后给出了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建设》1997,(9):22-22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有限,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如何处理好“建设”与“吃饭”的关系?近些年来,各地在村镇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比较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科学制定和实施村镇规划是合理用地,节约和保护耕地的关键;改革传统的建设方式,适当迁村并点,相对集中建设,建农民公寓等是节约和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本期《简报》特刊登部分地方在村镇建设中节约用地的实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沈揆 《安徽建筑》2013,(3):48-49
合肥正处于城市化速度加快、工业化不断推进的关键时期,建设用地的供给需求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愈显凸出,实施节约集约用地迫在眉睫。滨湖新区作为合肥市未来发展的窗口,研究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建设方式和利用策略,对于抑制城市的无序蔓延、促进高标准的设施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36)
本文通过分析琼海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现状、特点,提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梳理琼海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五种主要模式,探讨节约集约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建设信息》2008,(21):74-74
据悉,《长沙市黎托片节约集约用地专项规划》近日已出炉,在15.22平方公里土地上,通过开发地下空间等六种节约集约用地方式,节约建设用地15.76平方公里,增加19万居住人口,并使公共绿地率提高10%左右。目前规划正在完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在满足日照和其它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用地是住宅设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节约用地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增加层数;2、加大进深;3、层层退台,缩小房屋间距,综合这三种节约用地的方法,笔者构思了一个大进深多层高密度花园住宅设计方案(见图),力图在节约用地、实现多层高密度方面取得一些效益。该设计方案根据不同建筑面积的户型按照下大上小的次序分层排列,使每相邻两层  相似文献   

14.
村庄建设用地再开发是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手段。现阶段村庄建设用地再开发主要通过项目形式展开。为了保证项目有序推进,科学开展村庄建设用地再开发实施后效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目标实现状况、土地管理状况和开发效益状况3个层面构建了村庄建设用地再开发实施后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广州市林和村和横沙村为评估对象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借鉴性。但是指标的构建和量化仍是研究的难点。故而未来的研究应包括三方面:一是强化村庄建设用地再开发实施后效应评估体系的大数据研究;二是探讨村庄建设用地再开发实施后效应评估过程的机制;三是探究村庄建设用地再开发实施后效应评估的辅助性政策。  相似文献   

15.
建筑节地     
在城镇化过程中,要通过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程度。重点是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合理发展、基本稳定、有效控制;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和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节约用地;城市集约节地的潜力应区分类别来考虑,工业建筑要适当提高容积率,公共建筑要适当提高建筑密度,  相似文献   

16.
土地储备有利于促进但不必然带来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和节约利用。以重庆市都市圈为例,文章探讨了在土地集约和节约利用条件下,一定时期土地储备控制规模的(即规划储备量)预测方法。文章分析了土地储备控制规模确立的思路与技术流程,包括预测城镇建设用地总需求、总供给;评价或评估现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潜力;在此基础上预测土地储备控制规模(含土地储备增量规模和存量规模)。据此方法和原理预测出重庆市都市圈未来15年的土地储备控制规模。基于集约利用的土地储备控制规模的确定是土地储备规划和土地储备年度计划制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对我国现有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年来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对本次《通知》中涉及建设田地的相关规定进行解读,以期有利于相关部门及市场各方更好地理解和执行。  相似文献   

18.
规划信息     
《城市规划》2020,(4):5-8
<正>高层信息TOP VOICE国务院: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审批权下放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在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决定》明确,将国务院可以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对国务院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市在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一、研究背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制度推行落实的前提是摸清“家底”。然而,以往开展的城市建设用地调查评价工作仅大体摸清我国城市内部建设用地的数量及其变化,城镇内部存量资源配置效率尚不清楚。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建立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制度是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不合理、城镇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底数不清等问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上海城市规划》2014,(2):124-124
上海市政府目前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上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规划范围目标内,并适度留出发展空间。此外,按照国家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对新增建设用地实行“稳中有降、逐年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