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国锋 《有色矿山》1999,(1):10-11,19
吉林镍业公司富家矿,应用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采矿。因充填矿石井出水,不能保证充填料的输送质量,影响了充填体的强度。通过对充填砂石井出水的治理,使充填体强度提高,保证了充填质量。  相似文献   

2.
安庆铜矿高阶段矿房充填体的稳定性关系到矿山正常生产。为此,对充填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影响充填体的稳定性因素,提出了保证充填体质量及提高充填体强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安庆铜矿高阶段矿房充填体的稳定性关系到矿山正常生产。为此,对充填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影响充填体的稳定性因素,提出了保证充填体质量及提高充填体强度的措施 。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磷矿采用混凝土胶结充填替换掉不稳定矿柱处理空区的方案,开展了碎石混凝土充填材料配比试验研究。针对影响充填材料强度的因素,以碎石和棒磨砂作为充填骨料,试验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充填体7d及28d试验结果进行非线性规划,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可得到单轴抗压强度与料浆浓度、砂灰比和砂石比的关系式。最终确定充填材料配比参数为砂浆浓度78%、砂灰比为2、砂石比为4:6。该配合比混凝土充填体28d单轴抗压强度可达到14MPa,7d单轴抗压强度可达到8MPa,满足采矿工艺对充填体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磷矿采用混凝土胶结充填替换掉不稳定矿柱处理空区的方案,开展了碎石混凝土充填材料配比试验研究。针对影响充填材料强度的因素,以碎石和棒磨砂作为充填骨料,试验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充填体7d及28d试验结果进行非线性规划,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可得到单轴抗压强度与料浆浓度、砂灰比和砂石比的关系式。最终确定充填材料配比参数为砂浆浓度78%、砂灰比为2、砂石比为4∶6。该配合比混凝土充填体28d单轴抗压强度可达到14MPa,7d单轴抗压强度可达到8MPa,满足采矿工艺对充填体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骨料堆积密实度是孔隙率、骨料粒径、级配关系的综合反映。为研究骨料堆积密实度对充填体强度影响的规律,以废石集料和风砂为骨料,开展了堆积密实度试验;以水泥掺量、水灰比、质量浓度为变量,以单轴抗压强度为考察指标,开展了骨料密实度对充填体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料堆积密实度对充填强度有较大影响。在实验范围内,随着废石集料的增加,混合料堆积密实度呈"拱形"先增大后减小,当砂石比为5∶5时,密实度达到最大值为0.724,此时可充分发挥混合料的强度效应,此后废石占比每提高10%,充填体7d和28d强度分别降低12.5%和11%。充填体强度与水泥掺量和质量浓度成正相关,而与水灰比成负相关;满足7d和28d强度分别为2.5MPa和5MPa的前提下,最佳水泥掺量为240kg/m3,最佳水灰比为1.6,最佳砂石比为5∶5,最佳质量浓度为79%。  相似文献   

7.
张志威  孙达  王韬  何东 《采矿技术》2015,(3):31-32,51
介绍了程潮铁矿全尾砂胶结充填生产的工艺流程,阐明了为保证充填质量所采取的监测控制措施,包括充填造浆浓度和胶凝剂给量的计算方法与控制,充填体强度监测,以及充填料浆流动性与泌水率的控制,通过质量控制,不仅满足了安全生产强度要求,还将充填体胶凝剂用量控制在0.121 t/m3以内,有效降低了充填成本。  相似文献   

8.
确定了南矿深部胶结充填系统流程以及充填材料的组成、配比、砂浆输送浓度、砂浆输送速度、管径大小,对设计的充填体强度进行了试验验证,提出了控制充填质量、保证充填体强度的对策措施,结果表明,南矿深部胶结充填系统比原系统提高了充填输送浓度,减少了堵管现象  相似文献   

9.
焦家金矿充填料浆浓度与灰砂比,充填站制备工艺,采场充填工艺影响充填体强度和接顶率。其中采场充填工艺与充填体质量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分析充填体质量影响因素,针对寺庄矿区长进路充填,提出梯次分段半封闭充填工艺。新充填工艺提高了充填体强度,保证了长进路的充填接顶率,减少板材和充填管路的消耗,同时提高了充填效率,有效避免了充填料浆的溢流跑浆现象,对矿山长进路充填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充填质量是充填法采矿安全与高效生产的基础,优化充填工艺和加强生产管理是提高充填质量的重要保证。针对金川矿区充填存在的质量问题,开展了对充填工艺和生产管理的调查与研究,进行了混合料胶结充填体强度试验研究,确定了河砂的合理掺量为20%~23%。经过在金川二矿区应用,验证了该混合料配比是合理的,为提高充填质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全尾砂充填体正交-BP神经网络强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矿山采用全尾砂胶结充填,需加入减水剂以保证充填料浆流动性能,其充填体强度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化学物理作用。为了解各因素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规律,准确预测其强度,建立了基于正交试验的BP神经网络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预测模型。预测过程中,为提高样本可信度,以料浆浓度、灰砂比、减水剂比例为影响因素,设计了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方案作为研究数据基础。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了各因素对全尾砂充填体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充填体早期强度(7 d)影响最大的是料浆质量浓度,其次为灰砂比、减水剂比例,对充填体后期强度(28 d)影响最大的是灰砂比,其次为料浆浓度、减水剂。以7 d、28 d强度为输出因子,运用BP神经网络对充填体强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为9.98%,平均误差为2.71%,精度较高,预测可靠性强,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铁山矿尾砂胶结充填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絮凝沉降技术是小铁山矿尾砂胶结充填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原理,对影响充填质量的各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基于此分析结果,实施絮凝沉降试验,从而研究小铁山矿的尾砂胶结充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充填料浆中添加6~8g/t聚丙烯酰胺,既能降低溢流水中固体物料含量和水泥离析,又能提高充填物料的沉降速度,同时还能改善充填体的形成状态,使充填体基本达到均质,提高充填体强度,使充填质量达到采矿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全面分析大冶铁矿全尾砂胶结充填质量的影响因素,详细对比了充填搅拌工艺改变后,胶结充填体抗压强度波动的变化。具体分析了二次搅拌替换普通搅拌对充填质量的改善,在有效提高充填体平均抗压强度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充填平均抗压强度波动变化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到工作面的倾斜作用,在俯采阶段采用超高水材料袋式充填时,充填体易向煤壁方向塌落。为了克服这一难题,以山西大庄煤矿813充填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简要力学模型分析充填体失稳原因,提出了稳定性控制方法:调整超高水材料的配比及加强对充填体的支护。俯采超高水材料充填在大庄煤矿首次应用并取得成功,其实践说明:超高水材料是性能良好的充填材料,可以克服俯采条件下的充填体易失稳等难题。  相似文献   

15.
高水材料硬化体特性及其充填体力学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分析了高水材料硬化体多方面的特性,并从高水材料对其尾砂固结充填体力学性质的影响、高水固结充填体对采空区周围岩体的作用、高水因结充填与围岩共同作用等方面探讨了高水固结充填体的力学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高水材料固结充填体具有速凝早强、高结晶水、强度再生、耐水等特性,使其充填作用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胶结材料充填体,且更适用于深部高应力环境及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充填。  相似文献   

16.
李立涛  杨志强  高谦 《金属矿山》2016,45(4):177-180
河北钢铁集团石人沟铁矿三期工程采用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开采,以水泥为胶凝材料时充填成本高。为考察采用固体废弃物开发低成本和高性能的新型充填材料的可行性,以水淬渣为胶凝材料,进行了不同原料配比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掺量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大于石膏掺量;料浆浓度为68%、胶砂比为1∶5条件下,石灰掺量为3%、石膏掺量为16.0%时,得到的充填体强度最高,7 d强度为2.42 MPa,28 d强度为5.87 MPa,可以满足石人沟铁矿充填采矿对充填体强度的要求。试验结果可以为石人沟铁矿实现低成本全尾砂胶结充填开采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弹性力学简支梁、薄板及加拿大米切尔理论模型等分析方法,结合尾矿胶结充填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计算了下向矩形进路充填体顶板的理论强度需求。同时,通过近两年充填站取浆养护充填体的强度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了可定量表征实际充填强度工业离散性的浮动安全系数,最终得出了适用于企业现阶段充填质量控制水平的下向进路充填体实际强度需求。通过研究和试验,优化了充填配比设计参数,达到了合理降低胶结充填成本、提高矿山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为类似矿山下向进路充填体强度需求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滤水器密实充填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充填采矿法愈来愈广泛地用于资源开发与回收,但管道充填过程中的洗管水和引路水是导致充填不接顶的主要原因。为实现采矿密实充填,研制了一种安装方便、使用效果好的充填滤水器,该滤水器能大量排出充填多余水,且不滤出充填胶凝剂,具有提高充填料浆浓度,增强充填体强度,改善充填接顶效果等作用,是一种理想的矿山密实充填脱水设备。现场试验表明可广泛使用于充填法矿山。  相似文献   

19.
充填体不均匀性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填采矿法要求充填体具有一定的强度以保证后续回采的安全。传统方法是通过实验室配比实验进行充填设计,然而由于充填料浆离析分层的原因,充填体表现出不均匀特性,充填体现场实测强度与设计强度相差较大,这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设计了一种简单、可靠的充填体中水泥含量的检测方法,以该方法为基础,通过相似模拟水槽实验,系统研究了充填体的不均匀特性。结果表明:砂灰比为4的充填体强度呈S型分布,砂灰比为10的充填体强度呈线性递减,低砂灰比充填体表现出局部均匀、整体分层的特性,并得出充填体强度与水泥含量不成正比关系,水泥颗粒大量聚集在一起不利于充填体的强度,水泥含量高并不代表强度高。  相似文献   

20.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二期工程首采地段采用充填采矿法进行开采。由于在充填过程中充填料浆的离析分层等原因致使形成的原位充填体具有不均匀性,其强度与实验室充填体标准试块的强度也有很大差异。通过建立大比例尺三维立体仿真物理模拟实验系统,研究采场内充填体强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充填体强度随料浆流动方向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高灰砂比的充填体强度波动程度较小,且在下料口位置附近充填体强度与标准充填体试块强度相当;在竖直方向上充填体强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且高灰砂比的充填体强度增幅较大。通过对充填体样本进行电子扫描显微镜实验观察其微观结构,从本质上解释不同位置充填体强度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