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网格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网格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孕育而出,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网格技术开发实现的网格在线考试系统,提出了基于OGSA的在线考试系统体系结构,阐述了系统操作管理、试题管理以及虚拟数据库等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网格在线考试系统能够使各种资源安全、高效的共享和利用,广泛应用于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考试.  相似文献   

2.
网格服务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基于Web服务的工作流应用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了。为此,本文将工作流技术扩展到网格环境中,首先介绍了工作流技术和网格服务的相关知识,然后给出了一个网格服务工作流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OGSA架构的网格服务工作流管理系统,将工作流的业务处理流程转化成一系列服务请求和满足的过程。最后本文重点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其中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3.
基于可扩展性的网格服务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放网格服务结构(OGSA)定义了一类专门用于实现创建新网格服务实例的接口-Factory,并提供了在网格服务中创建、管理和交换信息的机制。虽然,client/proxy可以动态地创建网格服务实例,但是不能创建网格服务。同样,OGSA也缺乏动态配置网格服务的机制,而不能适应网格环境中的资源的动态性。引入了一种可扩展的网格动态服务结构,提出了一些新的网格服务。在这些服务中,client/proxy可以动态地上传用于构建新服务所需的服务代码。Java以及run-time环境使得开发、测试和配置网格服务更具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一个小型网格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个小型网格原型系统是基于OGSA(开放网格服务架构)体系结构和Web 服务架构而构建的网格服务的基础平台,按照OGSI网格服务规范标准,用GT3(Globus Toolkit 3.0)网格开发工具包开发实现。程序设计符合通常的分布式计算编程模型,它包括服务器端编程和客户端编程两个部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通过WSDL服务描述文件来完成的。最后通过实验展示了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网格体系结构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格体系结构是网格最核心的技术。该文重点介绍了五层沙漏结构和开放网格服务结构(OGSA),并简单介绍了“清华ACI系统结构”、织女星网格体系结构、Legion系统结构和GIS网格体系结构,最后对网格体系结构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网格技术的发展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 格 技 术 是 一 种 新 兴 技 术 有 着 很 多 的 优 点 和 亟 待 解 决 的 问 题 本 文 详 细 阐 述 了 网 格 的基 本 概 念 及 其 内 涵 分 析 了 目 前 广 泛 研 究 的 体 系 结 构 在 讨 论 了 关 于 网 格 的 研 究 状 况 之 后 指 出 网 格研 究 必 须 面 临 的 问 题 和 发 展 前 景 。  相似文献   

7.
校园网格的负载均衡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inaGrid支撑平台的开发成功,将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中国高校的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在ChinaGrid环境下,基于校园网格的服务器集群响应能力低下。目前已提出多种技术与方案以解决并提高校园网格的服务器集群的响应能力,负载均衡技术就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文中根据校园网格的特点和影响负载均衡的因素,对基于校园网格的负载均衡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种网格自调度负载均衡算法。  相似文献   

8.
校园网格的负载均衡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ChinaGrid支撑平台的开发成功,将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中国高校的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在ChinaGrid环境下,基于校园网格的服务器集群响应能力低下。目前已提出多种技术与方案以解决并提高校园网格的服务器集群的响应能力,负载均衡技术就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文中根据校园网格的特点和影响负载均衡的因素,对基于校园网格的负载均衡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种网格自调度负载均衡算法。  相似文献   

9.
EJB组件技术在洪水预报网格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结合一个洪水预报系统的改进,介绍了EJB组件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基于多层结构的洪水预报网格系统中的应用,并分析了EJB在该系统架构中的优劣及一些性能改进措施,最后讨论了EJB技术在网格环境下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网格体系结构是构建网格的基础,本文阐述了网格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以协议为中心的五层沙漏结构,以及以服务为主的开放网格系统服务体系结构,并分析了OGSA的最新核心规范WSRF的优势,有利于读者对网格计算的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网格服务及调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是在Globus网格计算工具包和Web Service技术融合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规范和标准.OGSA以服务为中心,将一切都抽象为服务,网格服务是OGSA的基本概念.在介绍了网格服务的思想之后,分析了OGSA的架构体系,讨论了网格服务的组成以及典型标准接口的功能描述,研究了创建网格服务实例的过程,提出了一个网格服务调用模型,并对其处理过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网格计算及网格体系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网格计算是继Internet和Web技术之后,信息技术的第3次革命,最终将改变分布式资源的共享和服务方式。对网格计算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介绍网格系统构建的核心技术,即网格体系结构的研究及最新进展情况。且着重介绍了以协议为中心的5层沙漏结构和以服务为中心的新一代网格体系结构OGSA。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从网格技术的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网格技术从计算和数据网格向服务网格发展的重要趋势。由宽带业务发展产生的新需求展开分析,指明了新型的服务网格技术对于宽带业务模式革新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从我们的研究课题出发,提出了面向服务的电信宽带网格整体技术架构,然后主要阐述了该架构应用服务层和应用基础架构层两个层次的主要功能和实现机制,具体包括内容分发服务网格、多媒体在线游戏服务网格、宽带小区协同服务网格三个应用和资源,用户,安全,业务管理等基础服务机制。最后总结了服务网格给电信宽带业务模式转变带来的重大革新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Web服务和网格计算技术,出现了日益融合的趋势。网格研究人员在Web服务规范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补充和改进,提出了适合网格需要的网格服务规范。网格服务规范的代表就是WSRF,它较好地解决了如何在一个成熟的无状态的Web服务框架内以一种标准的方式实现有状态资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格服务的协同设计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产品设计合作企业的资源和个体优势,更好地支持企业产品协同设计,从协同设计平台功能需求出发,研究了基于网格服务的协同设计平台的体系结构、资源集成与共享、网格服务实现、网格门户实现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网格服务的协同设计平台.该平台通过开放网格服务框架,实现了合作企业软件集成和设计资源共享,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设计的质量.最后通过机械产品协同设计表明了该平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冯战申  吴亚桢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9):2329-2331,2340
被称为下一代的网格体系结-OGSA,是建立在原有的"五层沙漏结构"的基础上,并结合最新的WebService技术提出的.OGSA的基本思想是以服务为中心.在阐述了其基本思想之后,通过一个智能搜索引擎的设计和实现,详细介绍了基于OGSA的服务设计流程,全面展示了OGSA的基本思想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网格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王晓斌  才书训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12):3281-3284,3337
通过对国内外网格体系结构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网格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使读者对网格体系结构有一个清晰整体的认识。描述了3个最具代表性的网格体系结构,对网格计算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 (SOAs) support service lifecycle tasks, including Development, Deployment, Discovery and Use. We observe that there are two disparate ways to use Grid SOAs such as the 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 (OGSA) as exemplified in the Globus Toolkit (GT3/4). One is a traditional enterprise SOA use where end-user services are developed, deployed and resourced behind firewalls, for use by external consumers: a service-centric (or ‘first-order’) approach. The other supports end-user development, deployment, and resourcing of applications across organizations via the use of execution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services: A Resource-centric (or ‘second-order’) approach. We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two approach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empirical experiments and an architectural evaluation methodology (scenario, mechanism, and quality attributes) to reveal common and distinct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e impact of potential improvements (which are likely to be manifested by GT4) is estimated, and opportunities for alternative architectures and technologies explored. We conclude by investigating if the two approaches can be converged or combined, and if they are compatible on shared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9.
基于OGSA的服务网格应用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资源的共享能力,在校园网环境下,借助于Globus平台搭建了校园服务网格应用系统.该系统将已有的计算资源和服务,利用网格环境中日臻成熟的中间件技术设计了满足特定需求的服务网格系统构架.提出了基于OGSA-GT3的校园服务网格应用系统的结构CSGA,讨论了CSGA的实现方案和执行流程.在开发的原型系统进行了计算服务的实现,并阐述了服务网格系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NAREGI is a 5-year Japanese National Grid Project during 2003-2007, whose chief aim is to develop a set of grid middleware to serve as a basis for future e-Science. NAREGI also aims to lead the way in standardization of grid middleware, based on the OGSA architecture. Its super-scheduler is based on the proposed OGSA-EMS Architecture, in that it becomes the first working implementation that implements the documented component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OGSA-EMS architecture document v.1.0. Through the efforts and experience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the documented OGSA-EMS architecture is quite feasible, but will require significant amount of refinement and speed improvements to finalize its detailed specifications. The super-scheduler also supports co-allocation across multiple sites to support automated execution of grid-based MPIs that execute across machines. Such a resource allocation requires sophisticate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OGSA-EMS components not covered in the current OGSA-EMS architecture, some of which are non-trivial. Overall, job scheduling with OGSA-EMS has proven to not only work, but also that its job allocation and execution time is within reasonable bou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