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俊宴 《城市规划》2019,43(4):63-69,92
空间问题是城乡规划学科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在规划实践快速增加和学科外延快速拓展的同时,对空间本体的研究,尤其是对空间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国际典型城市街坊的空间形态比较研究,从空间的特征属性入手,阐述影响城市街坊空间形态的内在机制,依托自上而下的空间逻辑提出空间削切设计法,兼顾了土地经济性和空间功能美学需求,进而建构城市街坊空间设计的具体步骤:守边、退角、掏中、划场、定高、分裙,将其推进到可操作的层面。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案例详细解析空间削切法在城市设计中的理性特征和应变方式。  相似文献   

2.
刘兴  姚振可 《山西建筑》2009,35(31):10-12
以郑州大学新校区学院组群中的连接体这一实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组群的空间形态作用分析,反思其设计手法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总结,从设计的角度就连接体如何更好的参与组群良好空间形态营造提出建议,以期为学院组群连接体的设计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苏州传统居住街坊形态研究及更新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建民 《城市规划》1989,(2):《城市规划》-1989年2期-9-13.4页-《城市规划》-1989年2期-9-13.4页
本文通过对苏州传统民居保护区的形态分析,在规划方法上进行了探讨,针对传统居住街坊的规划特点,提出了形态类型分析——控制规划——环境及单体设计三阶段规划程序。  相似文献   

4.
格网——城市区段空间形态设计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正  韩冬青 《城市规划》2003,27(3):69-72
讨论了城市区段空间形态设计的格网方法 ,从过程性和复合性两个方面提出了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理解方式 ,对认识城市空间形态的两种不同视角及组织城市区段空间形态的两种不同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在相关国外城市设计案例分析的基础上 ,从格网的生成、调整和深化设计等方面探讨了运用格网模式组织城市区段空间的基本方法。最后 ,结合城市设计实践进一步引介了格网方法的理性特征和应变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降速-提质"转型对于空间形态的品质和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空间形态分区以街坊三维形态作为基本控制单元,为城市总体层面的空间形态优化提供理性化支撑,促进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在调控城市建设中发挥更重要更有效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理论实践的基础上,厘清了空间形态的逻辑体系,从空间内在机理入手,阐述其公益性、经济性和美学性的价值导向和城市空间表征,并剖析空间形态分区的控制要素,揭示了空间形态发展的内在机制,分析了空间形态分区的控制目标、工作内容和方法以及可能产生的作用,初步建构了空间形态分区的框架,进而提出了城市空间形态分区控制的方法体系,建立空间形态的结构骨架与外在意向的整体控制框架,从基于公益性的空间底线划定、基于经济性的基础模型和基于美学性的设计修正、基于操作性的控制管理等方面,探索城市空间形态分区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春虹  王璐瑶 《住区》2022,(3):120-126
居住街坊作为居住基本组成单元,成为开放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相对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构造措施,居住建筑保温节能是影响居民居住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为了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着重对寒冷地区居住街坊的组合方式、空间形态、界面和内部环境的合理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主动应对气候条件的居住街坊设计形态,力求为严寒和寒冷地区开放住区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街坊是城市空间组成的基本单元,胡同是北京历史文化与文物建筑的重要载体,是构成旧城市廓街坊的基本架构。在历史的传承与进化过程中,城市的发展必将是导致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功能区域的再分配,胡同体现着组织旧城空间基本功能,并规范着区域内功能空间的个性与基本特征。通过对胡同空间形态的构成与历史演变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心商务区的由来和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区等相关概念的阐述,介绍了中心商务区的演变、空间形态和新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城市发展的情况提出我国中心商务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心商务区的由来和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区等相关概念的阐述,介绍了中心商务区的演变、空间形态和新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城市发展的情况提出我国中心商务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潘媛媛 《山西建筑》2008,34(4):65-66
对佛山城市中心"双核"结构空间形态的形成、差异进行了分析,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大佛山中心区"双核"形态整合的总体思路和结构框架,以构建大佛山城市中心区的连续整体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1.
城市发展伴随中心的形成与变化,商业中心演变轨迹是城市发展的见证,研究商业中心空间活力的时空分布对城市现代化更新与发展十分关键。本研究基于百度热力图数据,借助ArcGIS等空间分析软件解析武汉市16个典型商业中心活力时空分布特征,量化排序武汉商业中心活力等级,将武汉商业中心形态格局划分为多中心集聚、线状集聚、点状集聚三种类型,通过形态要素分析,探究有利于商业中心发展的形态类型特征,针对武汉商业中心形态活力特征提出三种协同效应,扩展城市活力形态研究框架,以期为商业中心活力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观点。  相似文献   

12.
徽州村落的形态构成和景观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琍 《华中建筑》2004,22(1):103-106
分析了徽州村落组群方式和规律、村落形态构成。指出,徽州村落的形态构成基于一种内在的自然秩序,它以节奏、韵律、生气等启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分析了徽州村落景观的要素、组织、意象。  相似文献   

13.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测度与识别是城乡规划研究的热点议题。对此,论文首先从功能、等级、形态3个维度概述了多中心城市研究的内容;其次分析了用于多中心识别的数据类型,包括地理信息数据、位置大数据以及经济社会数据;最后将识别内容与数据类型进行关联,认为数据类型的选择应同识别中心的功能、等级、形态相一致,而数据类型、规模、更新周期则限制了识别类型的多样性。基于此,对我国多中心城市研究提出展望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汪霞  张帆  李跃文 《山西建筑》2006,32(21):47-48
从形态入手,以水域空间建筑组群与水体环境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控制建筑群平面布局、组织天际轮廓线、控制建设强度和建筑高度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一些水域空间建筑组群规划与设计的具体手法和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旧城胡同系统建筑空间形态研究 城市历史地段的街道格局是构成城市纹理并体现该地段乃至整个城市个性的重要要素之一,因此,在历史地段的保护过程中,街道格局的保持和街道系统的整理十分重要1.要保护北京旧城的胡同(以至整体格局),就必须先掌握每条胡同两侧街坊的建筑空间形态现况.从北京旧城现行的各种保护规划分析来看,大多着重在街坊内部的建筑个体的风貌与质量评估,未能充分体现建筑的整体空间组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彭科  黄耀志 《山西建筑》2008,34(3):18-19
就城市住宅建设所存在的中心问题,提出了从住宅形态研究角度,基于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探寻了住宅形态的内在逻辑架构,以为城市住宅设计与营造提供一种理性思考,加强城市住宅建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街坊整体开发模式”在保证城市规划功能全面实现的同时,可以实现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打造高品质的街坊整体形象,提升物业价值,已成为国际、国内超大型城市中心区域开发建设的一种创新模式。在梳理、总结既有文献中街坊整体开发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深圳前海合作区十九单元03 街坊整体开发案例,对街坊整体开发模式的内涵、落地举措、优缺点展开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多元主体合作环境下的街坊整体开发模式实施的主要措施和做法,以期为类似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空间句法的量化分析方法,对郑州市城市中心区的空间形态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形态方面,郑州市城市中心区呈"双轮毂"的空间形态特征和"线面结合"的空间发展模式,然而新老城区两种空间形态的硬性拼贴,破坏了其空间形态特征和发展模式的延续性;在空间结构方面,老城区是全市最具活力的区域,街区尺度空间结构中心性对于城市尺度空间结构中心性具有基层支持作用;郑州市城市中心区依然呈单中心的空间结构,这与2020年总体规划中实现多中心空间结构体系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9.
地理设计作为将设计方案的形成和地理环境影响因素的模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规划设计方法,受到GIS界和规划设计界的共同关注。针对大尺度、多因素影响的现代城市设计需求,研究提出了基于地理设计的城市三维空间形态设计方法,即在城市空间实体对象模型基础上,对城市骨架网络、建筑组群体量布局、重点建筑立面造型和景观小品进行参数化设计和渐进式优化;同时,研究结合重庆市钓鱼嘴半岛的项目实践,对比了该方法与传统的CAD设计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曹传新 《规划师》2013,29(8):81-85,91
中心城市区域化是我国城市—区域发展中的普遍趋势,当前中心城市区域化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城镇的一体化。中心城市区域化是应对外部压力、地域连续性和地域联系加强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组合城市、簇群城市和都市区三种形态类型,能够更好地响应全球竞争、带动区域发展和促进空间均衡。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分别通过规模扩张、产业集群和区域协调等路径实现中心城市区域化。延龙图一体化是比较典型的中心城市区域化类型,在应对东北亚合作、促进吉林省域发展及平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经济格局的价值导向下,根据其发展基础和阶段,宜采取组合型的空间形态和区域协调型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