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谢花开,春去秋来,片片遐思从头顶飞过,去那烟雨醉倒的江南,越过那秦岭淮河,到达了目的地,那迷人的水乡一长江流域。于是就将这飞翔的掠影留在了那片怀恋的热土,于是曾几何时便有了“金陵玉殿迎啼绕”的灿烂,便有了“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娇美。  相似文献   

2.
太白山峡谷出口处那条千年流淌的汤峪河,好让我魂牵梦萦.不仅仅因为她流近我的故乡,还因为那里有一所座落在谷口右岸的小小水文站.少年时期,我们曾三五成群步行十几里到这里的‘大塘子”洗温泉澡;我们曾随外祖母、母亲到半山坡的那孔“牛窑”中抚摸石牛以治病;我们稍大一点便随父兄们由此一趟趟进大山,在密林深处割柠条、砍柴禾……每当路过谷口,总会看见河对岸那所简陋的水文站静静地倚在岸边那棵孤独的刺槐下,默默地与汤峪河厮守.父辈们常讲,别小看河对岸那几间普普通通的土瓦房——这可是方圆几十里内唯一的省管单位;别小看常在河边忙碌的那几个人——他们都是吃“皇粮”的国家人.于是,我从儿时起,便对这所单位和这里的人有了敬畏和向往.自打上学、工作进了城市,二十多年中在每日的喧闹中绷紧了神经,便会不时地怀念起那条潺潺不息的汤峪河,也就羡慕起那几位水文人神仙般的生活环境来.只是离别年久,终不得知那座房舍与主人们依然故我还是迁居他乡?春上,省水文局的朋友们怂恿我去变化了的汤峪口看一看.一是采访之需,二是合了我的眷恋之情,我们便欣然成行了.从西安出发,沿高速公路近两个小时的奔驰,便已打通了二十多年的时空阻隔.打开车门,我已置身于那向往已久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夏雨 《陕西水利》2013,(1):46-47
空旷的生产车间里,伴随着轰鸣声,只见3台流水线PE管材生产机械在欢快的转动着.一根根黄色、黑色、白色的PE管从圆形铁管中缓缓地"走"了出来.在那缓缓的行进中,自动喷码机一左一右地在管壁上"书写"着管材规格和型号.尺寸达到要求后,自动切割机咔嚓一声,便将那无尽头的PE管切割成整齐的管材.这些管材堆放到一定量后,便被运到另一台打磨机械前,经过打磨,一根根可以互相衔接、管口光滑的管材就成形了.这是笔者日前在蒲城桥陵塑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看到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正>楠溪江,养在浙江永嘉"怀中",与乐清的雁荡山做"芳邻"。悠悠三百里楠溪江,水清、瀑多、岩奇、村古、滩秀。披览现代文人笔下的楠溪江,好似美景打开心扉,眼睛看到宁静。朱自清先生在《白水漈》中,对浙江永嘉瓯北白水漈瀑布有传神描述。"水到那里,无可凭依,凌虚飞下,便扯得又薄又细了。当那空处,最是奇迹。白光嬗为飞烟,已是影子;有时却连影子也不见。有时微风过来,用纤手挽着那影子,它便袅袅地成了一个软弧;但她的手才松,  相似文献   

5.
春的萌醒     
大副挺着那张雕塑般没有一丝表情的脸又轮了一圈舵轮,我便把眼光从他脸上撤下来移到向后滚动的江水上。江水虽然流动,却并不比大副的脸更有什么令人品味之处。已经航行两天了。不,十九年了。江水仍然“哗、哗”只用一个频律冲击着船帮。我努力去回忆一些快乐的事用来抵触枯燥的气氛,但一切回味也都是枯燥的。于是我便在记忆的荧屏上捕捉瞬间的温暖。出航时,淘得让我担心的儿子偷偷地把一块巧克  相似文献   

6.
心中的星     
他,一个鳏夫,一个守闸人。他是外乡人,村民自然不知晓他的身世,也不知其名姓,便称之看闸的。队长、书记、局长都这么叫他,他也极乐意接受。他矮且精瘦,却极健朗;眼小小的,却极富神采;嘴巴奇大,却吝啬言谈。唯其手粗糙且大,垒坝、护坡,侍弄些蔬菜,摆弄些花草,没个空闲。他守的那座闸,距村仅千米之遥。我作为一个乡间学子,闲暇时常去那里寻找乐趣。日子一久,便与他结了忘年之交。为了这情谊,便恋上了那闸,那守闸人,那一片天地。“你,不觉得孤独吗?”他笑,声朗朗的。我于是明白他的不孤独。  相似文献   

7.
我国祖先在很早就开始佩戴颈饰,考古发现几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已使用兽骨、兽牙、贝壳等串成的串饰,并用染料染成红色.据推测,当时人们在与猛兽的搏斗中发现失去鲜血就等于失去生命.而猛兽的牙齿,利爪的力量很强大.于是人们佩带串饰来显示自己的勇敢和力量,同时也希望由此而吸取到猛兽的力量和生命力,后来便逐渐演变成项链.  相似文献   

8.
照相的启示     
有位摄影师给大家拍集体照,照相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咔嚓"一声几十个人照下来,总有几个闭眼的,于是又重新照,但总有人在最后一刻眨眼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好办法.他让所有人全闭上眼,听  相似文献   

9.
故乡恋曲     
每次离开故乡,总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心绪,挥也不去,依依难分。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黄河北岸的一座小城做秘书工作。每当独坐斗室,望着窗外如黛的山峦,那如烟似雾笼罩的神秘和那挺拔的身姿,别有一番情趣。但我更爱故乡那一望无际的平原沃野,于是,故乡便以不可抵挡的诱惑,引我归思难收。我的故乡在淮河支流沙颍河之畔,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地方——项城。东西南北都有流水缠绕,东、北  相似文献   

10.
踏着兰田猿人和半坡村人渔猎的弯曲小径,老子站在黑河源头发出“上善若水”的歌吟,第一次从形而上学的哲学观点揭示了水的本质和真性.几千年后,又一位先哲李仪祉先生跋涉于神农部落生息的陈仓古地,将洛阳铲插入宝鸡峡口,望着汤汤渭水,作出一个伟大预言:由此筑坝引水,可泽渭北广袤农田.于是,便有了贤良们手中的“宝鸡峡引渭工程”蓝图;便有了渭北人民梦寐以求引水上塬的夙愿;便有了历经10年下马上马的悲喜剧;便有了1971年7月15日的通水典礼和人民群众的引吭高歌:“红太阳照亮宝鸡峡,千年旱塬美如画……”  相似文献   

11.
台南人称妈姐是佛。在咸丰年间,台澎水陆总兵官恒裕,献给台南妈祖庙的匾额写着"真真活佛",官员如此称呼,民众也都遵从,于是台湾人便将神和佛一起来奉祀。  相似文献   

12.
江河的记忆     
儿时,生活在大山深处一座矿山的我,对江河湖海的所有想象,来源于有限的书本及父母的讲述. 在因开采矿石而形成的镇子旁,有一条小河,那是孩子们游戏的天堂.或许是受到开采矿石的影响,本该清澈的河水有些浑浊.春天及秋日,小河成了溪水,而到了夏季,这小小的溪水便流量大增.  相似文献   

13.
远古的人类为了遮日,挡风,避雨,居住在大自然恩赐的山洞里。为躲避野兽的伤害,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他们常常要用大石块将洞口堵住。这样,洞里的采光、通风也就受到影响。于是人们便在洞口旁边的洞壁上,距地较高处凿开一洞。于是人类便有了自己的建筑。正如老子所说:  相似文献   

14.
经常入梦来的,就是姥姥门前的那条河了。 那条河是人工挖掘的。过去不曾有,因为总沥涝,接年成灾,于是民意所盼,终于在茫茫盐碱滩上逶迤出那条河来。 开掘那河时,我还是孩童。那是一次启迪人生的震撼:寂寞的乡村里忽然沸腾起来了,县乡村三级干部走马灯似的挨家挨户做工作,讲道理。于是家家户户并了屋,腾出空房,门上画了号码,等待着河工进驻。  相似文献   

15.
远古的人类为了遮日,挡风,避雨,居住在大自然恩赐的山洞里。为躲避野兽的伤害,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他们常常要用大石块将洞口堵住。这样,洞里的采光、通风也就受到影响。于是人们便在洞口旁边的洞壁上,距地较高处凿开一洞。于是人类便有了自己的建筑。正如老子所说:“凿牖以为室,有室居之”。 当人类由狩猎向畜牧业和农业发展时,建筑也随之发展,居住也由洞穴转向人们自己建筑的  相似文献   

16.
正谈及高架桥,现代人思绪繁复。当涌动的车流凌驾于高架桥之上,"交通大跃进"引发的便捷效应渐显,我们抬头仰望墩柱撑起的桥面,鸣笛音作响,那是不可阻挡的时代先声;当桥边商圈日趋败落,车辆尾气扰民生厌时,人们垂头走过高架下的四方荫道,发动机轰鸣,这是不愿再听的都市噪音。面对高架桥时,我们自相矛盾。我们憧憬它,期盼它,寄希望于这种交互式疏导工具能理顺城市交通,于是建造它;我们肯定它,赞美它,认为这种都市上下层叠景观功能卓越,意义远大,于是使用它;我们厌倦它,鄙夷它,视其为"噪音废气发源地"及"城区商圈扫帚星",于是拆掉它。爱之,恨亦相随。高架桥,拷问着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对于所处城市,以及这个时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正>前两年去美国旅游,导游曾幽默地对我们说:"中国人在路上内急了首先想到的是麦当劳,而美国人首先想到的则是政府大楼。"星期四是旅游团自由活动时间,据说离下榻酒店20英里外有一个叫马尼图斯普林斯小镇,那里从现场音乐会到流行美食样样都让你流连忘返,于是一大早便欣然前往。在马尼图斯普林斯欣赏了一场音乐会,中午品尝了酿猪排,走出餐厅不久肚子有些胀,可附近没卫生间。再往前走,看见了镇政府大楼。我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君宁     
1986年我大学刚毕业,便在闽南老家的郊区,租了一个农家小院.君宁迟我一年毕业,每次回闽南,就会在那里小住一段.那是个临山的小村庄,山上草木郁郁葱葱,在树林深处有座古庙,当时寺院香火凋零,只是偶尔有僧人挂单.每逢有僧人居住,我们就上山参访,听师父说法开示,回来后我们就开始谈佛教与世外高人.  相似文献   

19.
玩水的哥们     
我们哥几个是在一座远离城镇的大型水库工作的水利职工,城里的哥们则称我们是“玩水的”。在这丘陵山沟里“玩水”可不象在城里的游泳池里扎猛子。这里的风吹、日晒、雨淋、水蒸那不在话下,重要的是这份日复一日的单调寂寞,使哥们无可奈何。于是哥们平时就使劲地工作,使劲地丰富自己的生活,生怕这份青春的热情会在这单调寂寞的日子中消蚀掉。在哥们当中,本人喜欢熬夜爬格子。虽然十投九不中,但也乐此不疲。偶有豆腐块、火柴盒样的变成铅字,便要被哥们吹捧一番。然后,拉  相似文献   

20.
编余指挥     
在寿县规模宏大的治淮工地上,人们只要一提起黄声伍的名字,便不由得肃然起敬,异口同声地赞道:“编余指挥黄声伍,那可真是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啊!”老黄今年62岁,是寿县水利局退休干部,原张马淠堤加固工程指挥所副指挥。去年10月初,县治淮工程指挥部调整各重点工程指挥所领导成员,已“超役”工作一年的黄声伍找到指挥部领导说:“我在治淮战线上已工作40年了,回家也闲得慌,你们就让我继续参加治淮战斗吧!”领导理解老黄的一片赤诚之心,就答应了他。于是,老黄便成了工地上的“编余指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