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夹杂物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钢中夹杂物的尺寸、种类、数量和形态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无取向硅钢中的夹杂物,以尺寸较小的MnS、AlN、Cu_x S等为主。对磁性能影响较大的夹杂物尺寸为0.1~1.0μm,随钢中夹杂物数量增加,对硅钢磁性能劣化的影响增大。采用钙、稀土处理,可以去除无取向硅钢中绝大部分的微细夹杂物,并形成尺寸较大的稀土、钙氧硫化物。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应优先改善夹杂物的尺寸,尽量避免生成0.1~1.0μm尺寸范围内的夹杂物。同时,根据冶金设备、精炼方法、连铸工艺,选择夹杂物控制高纯化,还是无害化生产路线。  相似文献   

2.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铸坯夹杂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首次模拟CSP流程生产出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本文对铸坯夹杂物形貌、大小及类型作了初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4.
夹杂物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冷轧无取向硅钢中主要的夹杂物对磁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减少和控制夹杂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取样检测结合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钙处理对成品无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特征及硫化物夹杂的析出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尺寸大于3μm的有害夹杂物主要是AlN、MgO-SiO2、CaO-Al2O3-SiO2类复合夹杂物及其与MgS、MnS、CaS的复合析出物。钙处理钢中没有检测到单独的Al2O3、SiO2及铝酸钙类夹杂物。钙处理钢中形成的液态3CaO·Al2O3、MgO·SiO2和Al2O3夹杂物被精炼渣吸收,改性去除了钢中大尺寸Al2O3夹杂物。钙处理钢中尺寸大于3μm的氧化物夹杂主要是含CaO和(或)CaS的Al2O3-SiO2类夹杂。硫化物在MgO-SiO2类氧化物表面的析出有利于其形貌趋于规则。钢...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添加单一稀土元素Ce后2.9%Si-0.8%Al无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的变质机理。依据冶金热力学理论计算了Ce添加后,钢液中可能生成的夹杂物种类,分析了各种夹杂物存在的稳定性和相互转化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SEM、EDS研究了Ce对无取向硅钢中夹杂物数量、尺寸、形貌及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Ce显著降低了无取向硅钢中微细夹夹杂物(小于1μm)的数量,增加了粗大夹杂物(2~5μm)数量;Ce使AlN、Al_2O_3等夹杂物变性为球状的CeO_2S_2+AlN、CeS+CeAlO_3和CeS+Al_2O_3等复合夹杂物,有效抑制了钢中MnS的析出。  相似文献   

7.
宋程  项利  石超  李建军 《电工钢》2024,(1):39-45
通过工业试验研究了不同稀土含量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稀土质量分数为0.002 1%时,稀土元素主要形成(La, Ce)AlO3夹杂物,从而进行脱氧、变质钢中Al2O3夹杂物;随着钢中稀土含量的增加,稀土主要形成以(La, Ce)AlO3-(La, Ce)2O2S类和(La, Ce)2O2S类稀土夹杂物,主要降低了钢中硫化物的析出量,但是此时生成的稀土夹杂物对钢中大量温降过程析出和二次氧化产生的Al2O3类夹杂物的改性作用较弱,这导致稀土含量高时钢中Al2O3夹杂物的数密度明显增加。此外,夹杂物长宽比的统计结果表明,稀土处理使铸坯中夹杂物发生明显球化,但在随后的热轧工序中,常规处理与稀土处理的热轧板中夹杂物的平均长宽比差异较小。即在工业生产实际中,稀土处理对成品组织中的夹杂物的长宽比影响很小,影响夹杂...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无取向硅钢,采用非水溶液电解+扫描电镜观察方法,探讨了化学成分体系对夹杂物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Al元素含量升高,氧化物夹杂数量明显减少。氮化物夹杂数量先是快速增多、而后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夹杂物平均尺寸逐渐变大。低铝状态下,硫化物夹杂数量较多;高铝状态下,硫化物夹杂数量明显减少,而且CuxS夹杂消失。高硅低铝系列钢、中硅低铝系列钢、低硅无铝系列钢、高硅高铝系列钢夹杂物数量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9.
无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的存在会抑止晶粒生长,使基体的均匀连续性中断,其在钢中的形态、含量及分布情况都不同程度影响着硅钢的性能,尤其是对磁性能起关键的作用。因此,全尺度分布考察夹杂物对无取向硅钢夹杂物的研究极为重要。本实验确定了适用于不同牌号无取向硅钢夹杂物全尺度分布的分析方法:样品制备—小样电解—过滤喷金—根据不同牌号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放大倍率扫描观测—夹杂物颗粒的分类统计。通过统计的结果,结合电解的失重量可以得到不同尺度的体积分布数据。实验分析了不同牌号和工艺无取向硅钢夹杂物的种类、形貌、大小和尺度分布,并初步考查了夹杂物与磁性能的关系,对无取向硅钢的工艺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稀土处理无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高效硅钢,进行了RH精炼稀土处理试验研究.针对不同的稀土处理条件,观察了夹杂物的形貌和尺寸分布,探讨了稀土处理后钢中的夹杂物形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最佳的稀土合金添加数量为0.6~0.9 kg/t.经过合适的稀土处理后,可以有效抑制尺寸相对较小的、不规则的AlN、MnS复合夹杂生成,促进钢...  相似文献   

11.
利用装配拉伸台的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一种高锰钢(Fe16Mn0.6C)高温拉伸性能,并原位观察了拉伸过程中表面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Fe16Mn0.6C高锰钢在300~1100℃热变形时,抗拉强度由950MPa降低至30MPa左右;延伸率起初逐渐降低,在700℃达到最低值30%,900℃时增加至65%,并在1100℃时降低至32%。原位观察发现随着温度升高,孪晶难以形成,导致材料在700℃时出现塑性低谷。计算了Fe16Mn0.6c高锰钢的堆垛层错能,并据此分析了温度和孪晶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SEM-EDS等分析方法,分析了KR-BOF-RH-ASP流程生产无取向硅钢精炼过程非金属夹杂物的变化,并确定了夹杂物的主要来源。试验结果表明,RH处理后夹杂物以不规则形状的Al2O3为主,中间包试样中Al2O3类夹杂物大幅减少,而含CaS、MgO-Al2O3类的复合夹杂有所增加;各工位夹杂物尺寸多集中在0.5~3μm。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低硅高锰钢生产过程中硅含量超标的原因。对转炉工序采取了弱沸腾出钢,严格控制下渣量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了转炉工序的增硅;通过选择合理的精炼工艺并进行工艺优化,实现精炼工序增硅量的最小化,从而实现低硅高锰钢硅含量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14.
王霞  张晓琨 《山西冶金》2011,34(4):64-66
随着钢铁工业生产技术进步以及检测手段的提高,GB/T 10561—89《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方法》所规定的检测方法,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新标准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较好地解决用光学显微镜评定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一系列问题,该标准图谱的显微评定方法较旧标准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刘青江  周勇 《山东冶金》1997,19(6):11-13
对碱性电弧炉氧化法熔炼高锰钢的熔炼工艺参数进行了改进,使产品钢中非金属夹杂物降低,机械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6.
低碳钢固态相变过程的原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SLM)原位观察了低碳钢升温及降温过程中的固态相变,直接观测出升温时低温铁素体(α)到奥氏体(γ)以及奥氏体(γ)到高温铁素体(δ)的相变温度,和降温时δ到γ以及γ到α的相变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从75℃/min升至130℃/min,α—γ相变开始温度从961.6℃升至1014.0℃、γ→δ相变开始温度从1351℃升至1386.9℃;降温时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70℃/min增至530℃/min),γ—α相变开始温度从871.6℃降至858.4℃。在升温速率为130℃/min的情况下,随着升温最大值的提高(1300℃至1480℃),γ—α相变温度降低,相变开始温度从895.2℃降至858.4℃。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含磷量的耐大气腐蚀钢薄带的高温相变过程进行了原位观察。结果表明,磷对薄带耐大气腐蚀钢高温相变过程有显著影响,随着含磷量的提高,高温δ→γ相变起始温度和相变终了温度都明显降低,且相转变温度区间增大,相变过程持续时间延长,使高温的6相滞留至较低的温度;残余的δ相能有效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为γ→α理的转变提供有利的形核核心,从而细化奥氏体晶粒。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DS)和大样电解等手段,对20CrMnTi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F精炼促进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但浇注过程存在吸气现象,造成铸坯中T[O]和[N]含量分别为18.53×10-6和46.94×10-6;铸坯中显微夹杂物体积率较高,为0.085%~0.11%;钢液和铸坯中显微夹杂物主要为氧化物、硫化物、硅钙和钙铝酸盐复合夹杂,是典型的脱氧和脱硫产物;中间包钢液和铸坯中大型夹杂物含量分别达到1.011 mg/kg和0.785 mg/kg,主要为S iO2类和硅铝酸盐复合夹杂,这些夹杂物中K2O和Na2O含量较高,是典型的含有结晶器保护渣成分的复合夹杂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