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常用的放线跨越障碍物的方式,是采用由一般跨越架架体、承力绳、防护杆或防护网组成的跨越架系统,其跑线断线事故状态下承载能力有限。为提高跨越架的承载能力,介绍了在研制的格构式跨越架的基础上,研发的双轨推进式跨越架硬封网系统,阐述了双轨导轨推进式跨越架实现的功能、工作原理及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双回路钢管塔的施工技术,指出内悬浮外(内)拉线回转摇臂抱杆分解组塔技术使用范围比较广.详细介绍了该项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张北—雄安1 000 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线路4S004,4S005跨越乌龙沟长城,两基塔高均超过200 m,是送变电行业山区施工地形最险峻、塔高最高的高跨塔。将山区超高钢管塔组立新方法分解为抱杆本体选择及施工方法确定两部分,采用座地单动臂抱杆完成铁塔组立,实现了输电线路在复杂山区地形使用大型机械组装重型抱杆组塔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为今后山区超高钢管塔的组立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电力线路的常规运行、施工中必须要用到的电力拉线制作工艺已经无法适应新要求了.传统的电力拉线制作工艺,流程复杂,操作繁琐,需要两人以上配合完成,制作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开发一套电力线路拉线制作工具,对制作工艺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电力拉线制作质量和制作效率.本文以电力线路拉线在电力系统中所起到的作用以...  相似文献   

5.
在山区张力放线过程中,经常出现线索上扬问题,给架线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结合500k V七甸-罗平Ⅱ回送电线路工程实践,对山区张力放线出现的线索上扬问题和所采取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分析并结合现场情况,解决了张力放线过程中线索上扬问题,为今后同类地区架线施工中线索上扬问题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预制舱技术是配送式变电站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采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可实现现场安装,有效提高二次系统的施工、调试效率与接线准确度。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为智能变电站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建设模式。预制式设计解决传统建设模式存在的现场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建设质量难以掌控、二次接线工作量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供电质量。因此,提高架空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了实地观察、文献调研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在实地观察中,深入了解了架空输电线路的放线施工过程,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施工人员缺乏经验、设备不够先进等。通过文献调研,我们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放线施工技术,如绳索吊装、单点吊装等。研究结果表明,绳索吊装技术相对于单点吊装技术来说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但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时间,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易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在以往工程计算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发展快、操作简单、运算快、精度高的优点,开发了涵盖牵张力和牵引力计算、弧垂计算、连续爬坡弧垂修正计算、布线计算等10项计算模块的张力放线计算软件,通过在张力放线计算软件中设置各计算参数计算公式,设计人性化的操作界面,按设定计算功能快速准确得出计算结果,在架线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减少技术人员复杂繁琐的计算过程,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施工放线内业计算繁琐、手工计算易出差错且不直观等问题,介绍了利用CAD程序的标注工具和查询功能,并将其应用于土木工程自动完成施工放线的内业计算,标注、查询的参数精度高、简单、直观、快捷。  相似文献   

10.
特高压线路铁塔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特高压线路的铁塔重量大、铁塔高、横担长、结构复杂。介绍根据不同的塔型、地形和交通状况,选择合适的组塔方案,配备合适的组塔抱杆,并探讨内抱杆组立铁塔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受力计算和工器具选择。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输电线路的脱冰跳跃现象,采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研究输电线路脱冰动力响应,根据导线实际截面推导得出导线单元6自由度刚度矩阵,构建了包括输电塔、导地线、绝缘子、间隔棒等在内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档数、脱冰率、档距、覆冰厚度、导线型号、风速、绝缘子串串型和材料及高差这9个参数对输电线路脱冰的影响,并通过大量数据拟合出可考虑多参数影响的导线脱冰跳跃高度简化公式。另外,考虑脱冰作用和横向风荷载的时间相关性,研究了多相导线间在脱冰和横向风共同作用下复杂的相互运动。  相似文献   

12.
陈强 《中外能源》2009,14(9):50-53
对一些需要重新再认识的被封堵储层.井筒中桥塞或水泥塞的传统处理方法包括大修施工、液压转盘或直接用液压钳旋转油管两种。大修施工安全可靠,但工期长(10d以上)、费用高(施工费用为40~50万元);液压转盘或直接用液压钳旋转油管的方法成功率低,对油管伤害较重,甚至会造成井筒复杂,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螺杆钻具是以外筒循环液体为动力的井下钻具.由旁通阀、马达、万向节和传动轴4部分组成.其工艺特点是将高压液体的能量转变为井下旋转的机械能,带动井下磨鞋或其他工具,来处理井筒桥塞或水泥塞。现场应用表明,螺杆钻具具有速度快,工期短(3d左右)、费用低(施工费用不超过10万元)、成功率高、安全可靠、不伤害管柱、可多次重复使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计算输电线路不均匀覆冰后所产生的不平衡张力,并分析各种线路参数对其产生的影响以便为覆冰设计提供指导。根据耐张段内串偏移量及档距变化量建立非线性方程组,采用牛顿法求解输电线路不均匀覆冰所产生的不平衡张力并分析了线路各种参数对其产生的影响。大量计算表明:增大导地线安全系数能增大不平衡张力;增加悬垂串串长和减小高差能有效减小覆冰时的不平衡张力;档距分布不均将有利于减小不均匀覆冰时的不平衡张力;适当增加耐张段内的档距数,覆冰不平衡张力将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大截面导线对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具有重要意义,西北(宁东)—华北(山东)±660 kV输电线路采用4×JL/G3A-1000/45导线方案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针对1 000 mm2大截面导线结构和架线技术与扩径导线的不同,主要介绍架线设备的选型、张力放线、导线压接、紧线和附件安装等施工技术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实践证明,采用"一牵四"方案架设1 000 mm2大截面导线,作业安全、高效、环保。  相似文献   

15.
黄庆锦 《电力与能源》2012,(3):296-297,301
针对锦屏—苏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在包夹段张力放线过程中会引发较高感应电问题,通过建立相应感应电模型,按锦苏线两极导线分别悬空2m和28m仿真计算,得出导线B悬空2m时对地感应电压为5.032kV,悬空28m时对地感应电压为55.436kV。结合±800kV锦苏线工程的施工特点和以往专用接地工器具的使用经验,制定了放线时防感应电的技术措施和操作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保证了张力放线过程中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西北与华北电网宁东-山东±66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近10项“世界第一”技术创新特点.从系统联网角度阐述了该工程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国家“西电东送”战略要求,通过国家电网的统一规划、建设和调配,西北750kV骨干电网作为“三华”送端电网的格局已经形成,该直流联网示范工程将西北黄河上游水电、宁东火电打捆外送,对于西北地区煤电、水电、风电等能源大规模外送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将实现更大范围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西气东输三线入闽工程开工建设、新版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实施,对配套建设燃气电厂的选点布局、必要性、经济性、投资环境、电力市场、建厂主要条件、工程设想和环境社会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在龙岩配套建设燃气电厂是比较好的选择,也是必要和可行的,同时指出了目前还面临的问题和主要风险。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兰花百盛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主斜井井筒横穿河床流砂层为例,简单介绍了管棚注浆支护的施工步骤、施工工艺及流程、施工的参数和设备。其支护效果显著,对条件类似矿井井筒过流砂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柴油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的要求,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以其特有的优点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研究。高压共轨系统的共轨压力分布情况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数值计算过程中着重分析了共轨系统结构、尺寸等对共轨内压力场分布的影响,针对共轨管道内的压力分布问题,运用三维分析软件Fluent,对共轨管道内的高压燃油流动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将几种结构设计方案和不同边界条件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明确了可显著减少压力分布不均的共轨结构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具有超深、超稠,以及高密度、高黏度、高含胶质沥青质、高含硫化氢、高矿化度的"两超五高"特点,50℃原油黏度在1500~(210×104)mPa·s之间,原油黏温拐点深度为2500~5000m,采用掺稀油降黏方式生产。常规抽稠泵受排量限制,难以满足稠油举升需求;电泵运行寿命短,成本高。为提高机采井运行寿命,降低采油成本,在常规液压反馈式抽稠泵基础上,研制CYB-83/44侧向进油大排量抽稠泵。该泵上泵筒长度10.2m,最大冲程8.7m,进油通道仅为0.2m,进油口直径达到51mm,配套8m冲程抽油机,最大理论排量可达179m3/d。根据柱塞外径尺寸,设计了两种管柱及杆柱组合方式,并分别在稠油井中进行了矿场试验。结果表明,油井地层产量增加,稀稠比下降,有效泵效提高,且与电泵相比,免修期增加,采油成本显著下降,可替代小排量电泵在超稠油区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