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国强 《城市规划》2007,31(10):23-29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扩展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与乡村各种要素功能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所形成的独特地域,在城市空间扩展进程中,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发展与演化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必要一环。文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了中心城区边缘区发展的界限范围,并且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通过对天津的分析,强调城市中心城区以及边缘区的区域群体发展中的规划设计和控制引导,以此来探求中国城市化空间构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从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成为必然趋势,"存量规划"成为新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形式,城市边缘区的空间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日益凸显。文章首先归纳城市边缘区发展的共性问题,并对成都和北京在边缘区空间规划中的创新和实施效果做出总结,而后以山东省招远市为例,分析了招远市西部片区的空间特征和资源禀赋,提出边缘区应围绕当地优势资源,构建特色产业—空间单元,走三产融合,城乡一体发展的道路,最后提出应该从生态、产业、空间、设施、风貌五大要素着手系统构建发展路径,以更好地指引城市边缘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城市边缘区概念、特征和范围的界定,通过对2008—2017年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作者合作网络、突变性关键词分析,探寻国外城市边缘区的地域结构理论及研究方向,进而了解我国城市边缘区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并在对城市边缘区研究方向权重最高的城乡规划学科的空间扩展、演变肌理、土地利用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评述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过渡的重要地带,也是城市空间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区域,呈现出过渡性、动态性、交错性的特征。研究借助ArcMap10.2软件划分2000年以来四个时期西安城市边缘区的形态特征,并从空间演化强度和各向异性两个方面分析其空间演化过程。同时揭示西安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化特点,即西安城市边缘区正经历由"单一型"边缘区向"组合型"边缘区演化的同时,成为土地城镇化转换和城市空间增长的重要区域,开发区、新城逐渐成为城市边缘区空间增长的主体形态,促进了城市边缘区空间重组与重构。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城市边缘区的概念、特征和范围界定的认识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城市边缘区在国外发展的进程和国内研究动向,并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边缘区发展差异,以及未来我国城市边缘区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梁晨 《城市规划》2024,(3):55-64
快速城市化伴随着城市边缘区的生态衰退与价值耗散。由此引发的区位比较优势削弱限制了边缘空间的资本积累和价值创造潜力,导致存量难更新和增量不经济的双向发展困境。本文在回溯城市边缘区生态资本化历程的基础上,构建生态价值耗散的空间表征和认知局限解释框架,最终提出城市边缘区生态价值捕获的空间规划响应策略。研究得出:城市边缘区的生态价值耗散强化了空间要素替代,延缓了土地更新时机,并衍生了生态成本多尺度扩散;价值核算偏差、增长脱钩困局与生态管制悖论是制约城市边缘区生态价值认知的关键因素;在规划实践中,通过“时空统筹”的资源梳理、“城绿融合”的价值创造和“刚柔互补”的系统运营维护能促进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再生产”。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外延式扩张的不断加速,城市边缘区作为全面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切入点,其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边缘区各功能类型的城镇组团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空间与社会单元,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元素,也应是城市边缘区建设的出发点。对城市边缘区及各功能类型城镇组团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边缘区,提出了新时期适宜边缘区的多功能类型社区及社区网络结构发展模式,以推动城市化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杜嵘  陈洁萍 《中国园林》2022,38(4):68-73
中国国土空间发展正经历着一系列变革。城市边缘区的绿色空间体系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过渡地带的自然资源要素,不仅承担着区域居民日常休闲的功能,还具有连续城乡生态系统、调控环境韧性能力等多重功能。以南京主城边缘带绿色空间景观系统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绿色空间系统进行评估。系统评价从个体、局部和整体3个空间尺度展开。个体对每个景观斑块的中心性进行计算得到整个系统的核心要素,局部考察景观系统的层级结构,整体则从系统完备性和结构稳定性出发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系统3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分析与评估,探索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城市的快速蔓延,很多位于城郊的水系逐步纳入建成区,成为城市重要的绿色开放空间.然而,已有滨水空间研究主要聚焦城市中心区的河流,而对城市边缘区河流的研究又多局限于河道治理.本文借鉴城市边缘区的分析视角,以北京清河海淀段为例,通过梳理水系、建设用地、基础设施、人口等人居环境关键要素的演变,总结大城市边缘区...  相似文献   

10.
袁医娜  许拓 《中外建筑》2010,(6):134-136
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南中心城市的整体结构形态变化迅速,中心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的新发展用地,是湖南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本文在界定湖南中心城市边缘区的基础上,对湖南中心城市边缘区的空间设计进行了研究,从空间结构清晰度、整体空间品质特色、土地利用、交通、公共活动空间、居住空间结构、空间文化、生态环境、空间安全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湖南中心城市边缘区空间设计原则、方法,以指导实际的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雪松  雷丽芬  郜珊 《华中建筑》2012,30(4):107-110
在我国城市快速扩张的今天,城市边缘的生态环境问题愈来愈引起世人的关注。该文从城市边缘区和城市扩展入手对城市边缘区的组成要素、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导出了形成现状的成因,并提出构建大城市边缘区良好生态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的先锋地区,代表着一一个城市演变与更新的趋势,从而具有动态性、模糊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建设部门重点规划和关注的地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内的城市边缘区自20世纪80年代起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边缘区范围、构成、空间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近期众多的城市建设项目也都涉及海淀的城市边缘地区,如边缘集团的调整、绿化隔离带的规划措施、城中村的整治、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
随着城市的发展,长沙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也随之变化。本文首先界定了长沙城市边缘区的范围,其次总结了近年来长沙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的演变,然后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房地产发展模式、教育科研发展模式以及旅游发展模式几种长沙城市边缘区适合采用的模式,提出了长沙城市边缘区组团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王思元 《中国园林》2012,28(6):118-121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位于城乡之间的地域实体,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承担着城市边缘区的形态建构、社会空间融合、可持续发展维护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对城市边缘区及绿色空间进行了释义,总结出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格局的3种类型:"绿环/绿楔""镶嵌式绿块""绿色补丁",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规划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作为城市生态基底的组成部分,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其空间结构有利于搭建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通廊。该文从生态学理论角度出发,阐述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组成要素、基本特征和优势,结合我国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和未来政策方向的发展要点,探讨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优化策略,提出建立景观生态保护与开发分级、构建弹性发展的复合生态网络修复路径、以生态为主导开展多元生态文化产业等措施,以期为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拓展,我国城市化率在2016年达到了57.35%,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系统的交界处,呈现出范围大、社会结构复杂、用地类型多样等复杂的特征。从城市边缘地区城镇的基本功能出发,尝试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景观美学四个方面构建城市边缘地区城镇景观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合肥市边缘地区五个城镇进行景观评价,并探索出边缘地区城镇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城市边缘区空间资源的局限性与多元利益主体需求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愈变尖锐。空间资源配置的本质是权利的分割、配置与交易。这种权益变化体现的社会现象是边缘区空间结构形成的内在机制引发的。以当代苏州市边缘区为例,通过对具有政治、社会、经济等学科特征的多元利益主体和城乡规划学科的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综合研究,为构建和谐、合理的边缘区空间结构寻求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城市-乡村的交界地带,城市边缘区具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构成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在开发活动的动态演变过程中,对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及城市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化过程最为快速的地区,上海城市边缘区承载着乡村向城市转换,推动着城市结构与形态的不断发展变化。选取上海近30年的城市发展空间与数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上海边缘区空间演变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现状演变发展情况的总结,尝试从空间、用地结构、开发项目类型3个方面对上海城市边缘区开发特征进行总结,作为国内其他城市边缘区开发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城市边缘区在利用方式、利益主体、形成发展机制及特殊的区位条件影响下,其空间形态多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针对城市边缘区的空间扩展过程和机理,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参照国外针对城市边缘区地域结构理论、演变机制及近期的研究动态,我国学者从城市边缘区空间的演变过程及机理、边缘区问题及理论的应用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同时,指出城市边缘区的研究仍需从更深层次、更广阔的视野开展。  相似文献   

20.
以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空间的边缘扩展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从城市边缘空间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空间形态。在引入人性化的整合机制时。将城市边缘开敞空间解析为节点、通道、场所等基本结构三要素所组成,提出加强城市边缘节点的催化功能.强化城市边缘场所的关联功能.增强城市边缘构筑物的过渡功能等作用机制。通过整合使其成为连续性、网格状的城市边缘开敞空间。解决了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城市边缘地带的环境恶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