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愉  林群 《矿山机械》2006,34(5):18-20
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由集矿机、输送软管、中间矿仓、扬矿管及采矿船等组成,如图1所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采矿船在海面按设计的线路行走,同时集矿机在海底运行并采取半埋入海底表面的多金属结核。采集的结核在集矿机内清洗、脱泥和破碎后,经软管输送到连接于扬矿管下端的中间矿仓,并经扬矿管扬送到海面的采矿船上。串接于扬矿管道中间的潜水矿浆泵作为动力装置,将中间矿仓内的结核矿浆吸入管道并泵送到采矿船上。  相似文献   

2.
集矿机是把赋存于5000m左右水深复杂环境下的海底表层多金属结核矿石采集起来,经初处理后输送至海面采矿船上的采矿设备。它是大洋采矿系统中难度最大、最关键的部分。研制成功的集矿机模型机经陆地性能和水厂模拟采集结核试验表明,研究方向是正确的,为确定我国集矿技术和设备发展方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深海履带式集矿机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矿机是深海流体提升式采矿系统的核心设备。基于太平洋C-C区锰结核的赋存条件,介绍集矿机的采集原理、炎型及其设计要求,并着重了履带要矿机在集矿头与行走机构设计方面必须考虑的问题,对我国现阶段的集矿机研制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集矿机是深海流体提升式采矿系统的核心设备。基于太平洋C-C区锰结核的赋存条件,介绍集矿机的采集原理、类型及其设计要求,并着重讨论了履带式集矿机在集矿头与行走机构设计方面必须考虑的问题,对我国现阶段的集矿机研制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深海采矿集矿机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集矿机是用于水深5000m左右,环境条件复杂恶劣的海底集其表层多金属结核矿石的设备。文章以深海采矿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科学技术进步可能实现的目标,对工业开采使用的集矿机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洋采矿集矿机行走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集矿机是大洋采矿系统中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它要求在水深4800~5200m的大洋软底正常可靠地高效进行采矿作业。因此行走方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大洋采矿的成败。选择行走方式的核心问题就是集矿机能在剪切强度极低的软海底上行走,满足承载能力高、牵引力大、压陷深度小、搅动海底轻的要求。2行走方式的选择在过去30年间,国际上已开发和试验了的某矿机行走方式主要有拖曳式、螺旋桨式、阿基米德螺旋式和履带自行式四大举型(图1)。(1)拖曳式:由海面采矿船钢绳牵引,结构简单,对海底扰动和破坏小,但不便控制…  相似文献   

7.
深海采矿集矿机定位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采集海底资源,世界有关国家研制了不同结构的集矿机。但确定集矿机与采矿船的行走路线是深海采矿的难题。介绍了利用短基线声学原理进行集矿机定位,并阐述了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水下集矿机的运行轨迹,以及抗干扰的对策和延时的修正。  相似文献   

8.
日本工业技术院从1981年开始,制定了开采4000~6000米深海底锰结核的大型科研计划。采矿系统中的集矿系统的研究是最复杂的,因为研制集矿机械,必须试验集矿机对深海底堆积层的力学作用,只有了解了堆积层的承载力、沉降特性、集矿机行走时受堆积层粘着阻力的影响等问题,才能研制出  相似文献   

9.
矿业简讯     
我国深海采矿试验研究取得生大进展一个为国家长远发展项目──深海采矿技术研究服务购大型多功能海洋采矿实验室最近在长沙矿山研究院建成,并通过中国有色总公司验收.该实验室占地面各400Om2,由集矿机试验大水池、集矿头试验小水池、场矿试验塔、维修间和露天试验场等五部分组成。可进行深海采矿的某矿方法、设备性能、管道提升方法及其工艺参数的试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实现某矿、扬矿、测控一体化的实验室。它的建成为我国开展深海多全月结核采矿技术的研究开发温供了条件用证,同时标志③我国深海采矿技术的试验研究条件进入…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深海流体提升采矿系统的采矿船动力定位,光纤遥测和集矿机控制三项技术以及目前国际海洋采矿财团为这种采矿系统所配置的监控设备,指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海洋底部采集多金属结核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可行的采矿运输系统乃是将结核与海水混合的浆体通过管道输送到海上的集矿船。本文综述了这一浆体管道输送应用的现况和若干国内外试验研究和技术发展,并重点介绍结核输送系统的主要部分,即硬管装置及其试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集矿机在数千米以下的深海底进行采矿作业时,如何掌握集矿机所在确切位置,实时跟踪集矿机的运行轨迹,并控制集矿机在特定的矿区按照规划的采集路线进行行走和采矿,是集矿机导航定位系统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深海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外应用的深海导航定位大多采用应答式的基线水声系统,但在深海应用中暴露出精度不够、干扰严重、滞后严重等问题,无法满足集矿机定位要求。SGZD-1型深海集矿机惯性导航定位系统以萨格奈克效应作为理论基础,利用激光陀螺捷联惯性测量技术,首次将该项新技术成功应用于深海水下移动设备,有效地解决了水声定位存在的问题,使深海水下移动设备的导航定位有了突破性进展,最大误差降至1 m以内,满足了集矿机水下定位要求,并使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迈进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洋多金属结核集矿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大洋多金属结核开采的集矿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开发项目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八五”期间,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了2台试验集矿模型机,模型机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建成了一座占地4000m^2的深海采矿综合实验室。“九五”期间,进行了扩大实验研究,研制出了中试集矿机,并在150m水深的湖中进行了综合湖试,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对我国十年来深海采矿集矿机技术的发展作了回顾,总结了攻关解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深海集矿技术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在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技术研究这一领域中开展研究工作历时20余年,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简要评价了国外在深海采矿系中的集矿技术的研究成果,分析集矿技术研究及集矿机研制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采用自行装置的复合式集矿机研制方案。  相似文献   

15.
胡琼  张贵萍  吕彤 《矿冶工程》2020,40(1):6-10
针对深海采矿系统在海底黑暗地带工作无法直观、便捷地监测这一问题,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Visual C++和Vega Prime软件联合开发的深海采矿视景仿真系统。利用Terra Vista软件和Multigen Creator软件构建了三维虚拟场景,包括采矿系统三维实体模型的创建和海底地形的生成,并在Vega Prime软件中实现了视景仿真。介绍了利用Visual C++二次开发Vega Prime视景仿真系统的方法,根据加载的实时数据驱动集矿机模型,控制其运动路径。阐述了Vega Prime与OpenGL联合开发的关键技术及方法,并绘制了集矿机的行走轨迹图。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案能逼真、准确、实时地模拟集矿机在海底的动态运动,对深海采矿作业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洋采矿集矿机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曲 《矿山机械》1997,25(8):1-3
介绍中国大洋矿区开来环境,流体提升采矿法及集矿机研究的现状,同时对我国工业开采集矿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深海采矿集矿机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我国深海采矿集矿机的研制背景和研究开发历程,对我国现有深海采矿集矿机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情况进行了总结。对集矿机在我国深海采矿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在深海底栖工程装备方面的移植和拓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李艳 《矿山机械》2006,34(8):26-27
随着陆地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丰富的海洋矿产必将成为难以取代的接替资源而为人类所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开采技术及装备已成为各先进工业国家的重要研究对象。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的任务是在海底采集多金属结核矿石,破碎后扬升至海面采矿船,然后经脱水并运输到口岸。  相似文献   

19.
履带式集矿机的拉格朗日运动方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履带式集矿机在海底运行的情形及其串联的软管进行了简化与假定,据此建立了集矿机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履带式集矿机在深海底作直线运行时的拉格朗日运动方程,该方程对研究集矿机的运动状态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友葩 《中国矿业》1997,6(5):87-89
1引言众所周知,采用重力放矿的采矿工艺要大幅度提高放矿的生产能力,改善工作环境及减轻劳动强度是相当困难的。镜铁山矿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采用振动放矿,则是实现连续放矿及提高放矿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振动放矿与重力放矿相比,振动放矿条件有明显改善,重力放矿是利用松散矿石的重力,以克服矿石内部和淄井周壁的摩擦力,而使矿石流出的被动放矿,而振动放矿属于主动(强制)放矿。在振动放矿机的强烈振动下,沿振动台板不断向前移动,从而实现了连续放矿,扩大了矿石的流动范围,增加了放矿口有效高度,减少了放矿口堵塞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