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温化学镀镍探讨:络合剂对化学镀镍层孔隙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辅养  马廷椿 《表面技术》1992,21(5):232-234
实验表明络合剂对镍磷合金化学镀层的致密度影响很大,使用配合得当的组合络合剂,化学镀镍层的厚度在数微米内孔隙率即趋于零。  相似文献   

2.
赵善芬  张振邦 《表面技术》1996,25(5):24-25,28
研究了络合剂在低温化学镀镍槽液中的作用。试验表明,络合剂的正确选择是低温镀工艺实现的关键络合剂的稳定性不但影响槽液的稳定,而且对镀速和镀层质量都有重要影响。络合剂的稳定性与其结构及配位原子性质,位阻效应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4.
乳酸络合剂化学镀镍锡磷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乳酸作络合剂的酸性镀液中,络合剂添加量对镀液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硫酸镍、叫氯化锡、还原剂含量对化学镀镍-锡-磷合金镀速和镀层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镀液已有与镍盐摩尔比为1:3的络合剂外,需要再加入按与锡盐摩尔比为1:7的量计算的络合剂,才能保证镀液足够的稳定性:在镀液中硫酸镍质量浓度为30g/L,四氯化锡为20g/L,次亚磷酸钠为30g/L时镀速较快;在pH值为4.8,85-90℃的操作温度下,所获镀层中锡的质量分数w(Sn)可达7.1%。  相似文献   

5.
化学镀镍磷络合剂对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研究了化学镀镍磷合金镀液主要组份络合剂对镀层磷含量的影响;分别研究了5种单一络合剂及其复合剂对镀层磷含量的影响,找到了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低温化学镀镍中络合剂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络合剂在低温化学镀镍槽液中的作用.试验表明,络合剂的正确选择是低温镇工艺实现的关键,络合剂的稳定性不但影响槽液的稳定,而且对镀速和镀层质量都有重要影响.络合剂的稳定性与其结构及配位原子性质、位阻效应等关系密切.选用复合络合剂,有利于调整镀速与镀层质量.络合剂的缓冲作用对提高镀速有利.  相似文献   

7.
低温酸性光亮化学镀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贤烙  肖鑫  易翔  钟萍 《腐蚀与防护》2000,21(4):173-175
通过对络合剂、稳定剂、光亮剂的筛选 ,获得一种较理想的酸性化学镀镍工艺 ,该工艺具有沉积温度低 (70°C左右 )、镀速高 (8~ 1 0 μm/h)、镀层光亮、耐蚀性优异、镀液稳定性好、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化学镀镍磷镀液组份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祥 《铸锻热》1993,(3):12-14,59
  相似文献   

9.
化学镀镍层的耐蚀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张永忠  姚枚 《表面技术》1998,27(3):23-25
研究了3种磷含量化学镀镍层在不同介质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高磷非晶镀层(Ni-10.5wt%P)在NaCl、HCl中的耐蚀性最好,而低磷微晶镀层(Ni-1.5wt%P)在NaOH液中的耐蚀性最佳,在不同介质中P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含复合络合剂的化学镀Ni—P合金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含有复合络合剂的高稳定性化学镀Ni-P合金工艺,并讨论了镀液中各组分作用及工艺条件对沉积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传统高温化学镀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中温(70℃)酸性条件下,以硫酸镍为主盐,次磷酸钠为还原剂,乙酸钠为缓冲剂,就乳酸、冰乙酸及二者复合的配位剂对黄铜中温化学镀Ni-P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配位剂中的乳酸主要起配位剂的作用,冰乙酸主要起缓冲剂的作用;采用复合配位剂的镀液的沉积速率与采用单一配...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单一络合剂难以兼顾镀液稳定性、镀速和镀层质量等多重要求,现有复合络合剂或成本过高、或工艺稳定性欠佳等问题,采用柠檬酸钠-乳酸-乙酸钠三元复合络合剂,借助增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材料耐蚀性快速检测专利技术,系统研究了络合剂及还原剂用量、镀液初始pH值及施镀温度对化学镀Ni-P施镀效果的影响,探明镀速、镀层硬度及其P质量分数、镀层腐蚀防护性能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利用基于三元复合络合剂的镀液,不仅可获得P质量分数最高为18.41%的高磷Ni-P镀层,而且工艺稳定性优异。在适宜的镀液初始pH值区间(4.0~5.5),镀层P质量分数受其它工艺参数的影响甚微,能始终稳定在11.12%~14.52%的高位。典型试样SEM分析表明:镀层表面平整、均匀,结构致密,镀层与基体结合紧密且厚度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利用热力学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计算得到了几种络合剂随镀液中的pH值变化的热力学相图。结果表明:除了硼酸能在pH值在0~14范围内在镀液中与镍离子发生络合外,其余络合剂只能在酸性条件下与镍离子发生络合反应。  相似文献   

14.
化学镀镍施镀过程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以化学镀镍反应机理为依据,针对一种酸性化学镀镍体系,就主盐浓度(硫酸镍)、还原剂(次磷酸钠)、pH值、温度等因素对施镀过程中镀液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Ni2+质量浓度5.8 g/L、H2PO2-质量浓度17.4 g/L、pH值4.4、温度82℃的条件下施镀,化学镀镍施镀过程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5.
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表面化学镀镍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表面化学镀镍,研究了施镀温度和时间对镀速的影响,分析了镀层的形貌、成分组成及其与陶瓷层的结合情况,测试了镀层的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80℃的硫酸镍体系镀液中施镀60 min,可以得到平均厚度35 μm左右的中磷镍镀层;镀层致密、厚度均匀,且与陶瓷层相互嵌合、结合紧密,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镀镍层对陶瓷层有很好的封孔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锈钢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主要含硫酸镍、次磷酸钠、表面活性剂、醋酸钠及柠檬酸钠的镀液对不锈钢试片进行化学镀镍,研究了硫酸镍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镀液pH值及温度对沉积速度的影响,确定了这几项参数的较佳取值.结果表明:硫酸镍25g/L、表面活性剂0.1g/L、温度85℃、pH值4.6较为适宜,在该工艺条件下所得的镀层样品经弯曲、热浸和人工汗实验均合格.  相似文献   

17.
金刚石化学镀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黄世玲  张迎九  杨德林 《表面技术》2015,44(6):65-69,81
目的增强金刚石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方法采用"除油—粗化—敏化活化—解胶"的方法对金刚石进行预处理,通过化学镀镍方法对金刚石进行表面改性,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研究不同参数对化学镀镍层的影响。结果在粒度为10μm左右的金刚石表面镀覆致密镍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Ni SO4·6H2O(主盐)25 g/L,次亚磷酸钠30 g/L,乳酸15 g/L,乙酸钠15 g/L,稳定剂20 mg/L,光亮剂1 g/L,p H=5.5,温度85℃。结论次亚磷酸钠含量、硫脲含量、p H值、温度对镀覆时间、金刚石增重比及镀层形貌有影响,以最佳工艺参数获得的金刚石镍镀层包覆完整均匀,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8.
郑晓辉  单冬冬  宋皓  叶雄  吴迪  谭俊 《表面技术》2017,46(10):128-134
目的在氧化铝陶瓷表面化学镀金属镍镀层,研究施镀时间对Al_2O_3陶瓷表面化学镀镍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显微硬度、表面粗糙度和镀镍层结合力的影响。方法所用镀液组成及工艺参数为:NiSO_4·6H_2O_25g/L,NaH_2PO_2·H_2O 22g/L,Na_3C_6H_5O_7·2H_2O 64g/L,(NH_4)SO_4 62g/L,pH=5.0~6.0,水浴加热至90℃,施镀时间1~4h。采用NovaNanoSEM5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镀层的表面微观形貌,采用TH765型自动显微硬度仪测试镀层硬度,采用OLS4000型三维形貌测量仪测量镀层表面粗糙度,采用压入法和热震试验评价镀层的结合性能。结果施镀时间为1~4h时,1h镀层表面金属光泽性好,呈银白色,4h镀层表面更为细腻,但表面光泽性较差。随着施镀时间的增长,Al_2O_3陶瓷表面化学镀镍层表面越光滑,显微硬度越大。不同施镀时间下的化学镀层均没有出现起泡、片状剥落或者与氧化铝基体分离等现象。结论施镀时间为1~4h时,在温度和pH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施镀时间增加,化学镀镍层厚度变化不大,但是镀层颗粒更细小,显微硬度明显提高,表面粗糙度降低,镀层结合力良好。  相似文献   

19.
化学镀法制备铜包覆SiC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丹  宋红章  孙洪巍  胡行  杨德林 《表面技术》2012,41(3):105-108,129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镀铜SiC粉体,研究了预处理、镀液成分、pH值和装载量对SiC化学镀铜的影响,并比较了主盐含量和装载量对复合粉体中铜含量变化的影响。利用XRD,SEM和EDS对粉体的物相、形貌、成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最佳施镀工艺。结果表明:用于预处理的活化敏化液要放置一段时间后使用,才能成功地实施化学镀铜;随着pH值和主盐含量的升高,镀速呈上升趋势,但粉体的包覆完整性和均一性下降;通过改变装载量来控制复合粉体中的铜含量可行。  相似文献   

20.
从力学和耐蚀性能方面,综述了Ni-P二元化学镀层、三元化学镀层和化学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对于不同基材上的二元镀层,表面钝化剂、络合剂和热处理影响碳钢二元镀层的力学与耐蚀性能;表面阳极化、激光表面合金化和热处理影响铝合金二元镀层的附着力、耐蚀性与硬度;表面阳极活化和热处理影响不锈钢二元镀层的结合力与硬度。对于三元镀层,热处理和激光晶化影响Ni-W-P三元镀层的耐磨性与耐蚀性;含Mo元素的Ni-Mo-P三元镀层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后,均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稀土金属氧化物可改变三元化学镀层的镀速、表面质量、晶体结构与耐蚀性能。对于复合镀层,由于添加了Si C,Si O_2,WC和PTFE等不溶性粒子,因此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和自润滑性得到提高。三元化学镀层与化学复合镀层的力学和耐蚀性能明显优于二元化学镀层,是Ni-P化学镀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