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载人飞船的无人飞行试验以及所采用的运载火箭表明,中国航天领域在设计、总装和制造更先进的军民两用航天系统上已达到更成熟的水平。项目代号为921的这项工程是亚洲第一个轨道飞行的载人航天器,此前只有俄、美开展过载人航天器的研究和发射工作。  相似文献   

2.
蔡远文  郭会  李岩 《兵工自动化》2009,28(10):6-8,14
在在轨组装概念、任务层次以及发展现状,对有人、无人2种在轨组装方式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各自优、缺点及对其进行选择的基本策略.最后提出在轨组装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控制,空间目标识别、跟踪与测量,机器人、机械臂,航天员的生命保障以及新型的模块化航天器的设计技术.结果表明:在轨组装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航天器的性能和任务执行能力,降低故障率和失效风险.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11月3日,我国"神舟"8号无人宇宙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进行了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实现了"1+1=1",成为世界第3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交会对接的难点空间交会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包括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等)在太空轨道上按预定位置和时间相会后在机械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被称为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即使在无人航天  相似文献   

4.
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是前苏联耗费巨额资金和集聚无穷智慧于50年代兴建的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器发射场。不久前,在与哈萨克斯坦经过漫长的谈判之后,俄罗斯以1.15亿美元的租金获得了该航天中心为期30年的使用权。然而由于相当一部分设施无人保养,技术状态极差,莫斯科还得再掏钱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AI)在未来的航天器飞行中将起主要作用。因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尚未成熟,所以,基于知识的系统在发展中将被引入,同时,随着它们的性能得以证实,它们的责任性也将增加。波音航空航天公司内部的研究已经证明,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技术,尤其是基于知识的系统,能使航天器子系统实现有限的自动化。这种能力标志着航天器迈向自动化进展的第一步。未来可望取得进展的几个方面是:子系统的一体化控制,自动制订规划和安排日程;计划执行;异常处理;最终发展到航天器自主操作。虽然本文是以空间站应用专家系统来描述的,但其中的概念和鉴定技术通常很容易移植到航天器的自动化上去.  相似文献   

6.
《轻兵器》2017,(24)
<正>当今,在水面无人艇领域,美国、以色列两国的发展走在前列,其他各国竞相投入研发。可以想见,未来战争中,水面无人艇将协同无人飞行器、无人潜航器和无人车辆,共同构筑一个完整的无人化战场……与其他无人装备相比,水面无人艇(USV,unmanned surface vessel)发展相对滞后,已开展水面无人艇研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以色列、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其中,美  相似文献   

7.
由于不同航天器功能不同,其平台构型和产品组成均不相同,货物运输航天器由于货物种类不同,也难以通过单一平台实现,空间运输航天器在研制成本、研发周期和可靠性方面劣势明显;针对上述情况,汲取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空间运输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在分析空间飞行器对载人往返运输、物质补给运输多任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在当前飞行器基本构型上发展系列空间运输航天器的思路;开展了该系统的标准模块、标准舱段的识别,提出了满足不同功能和性能的载人运输、物资运输、可返回运输等任务的模块配置和舱段组合方案,目前已初步应用于某型号航天器研制工作,可实现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可靠性的空间运输。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武器装备无人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以无人系统技术为主导的地面机器人、无人机、无人水面艇、无人水下机器人等无人装备将逐渐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角。就无人水下机器人而言,当今世界,制造水下机器人比较先进的国家以美国为首,还有俄罗斯以及欧亚国家——  相似文献   

9.
运载器和航天器测控技术发展异同及其未来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 2 0世纪运载器和航天器测控技术 (TT&C)的发展历程 ,比较了其异同 ,并对 2 1世纪运载器测控技术 3个未解决的老问题和 3个新产生问题的解决途径提出了作者的建议。核心思想是用航天器来支持运载器的研究、实验和发射。对于航天器分别就非深空和深空的 TT&C技术的发展经历和当代成就进行描述 ,并对今后可能的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对于航天任务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在对航天器故障类型和故障发生概率收集归纳的基础上,阐述了故障诊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国内外航天器故障检测与隔离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航天器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各自的主要特点,总结了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无人潜器的概念;归纳了无人潜器的军事使命任务;详细综述了国外无人潜器的最新进展以及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无人地面车辆可在多个任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开展的军事行动对多种无人地面车进行了苛刻的作战检验,从中也显现了其优点和不足。无人地面车辆现已被各国军方所接纳,但随着现已部署的无人地面车辆从战场撤回,以及各国军方对无人地面车辆未来需求的拟制,这种装备目前正处于需要做出抉择的重要关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国陆军正在进行着无人智能化武器系统装备革命,为了应对这一趋势,必须加紧研究无人智能化武器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在火炮系统中的应用。根据美国对于无人车的智能等级划分简析了无人智能化武器系统的概念,相较于传统武器,无人智能化武器系统有五大优势,即士兵伤亡更少、战术机动更活、战场侦察能力更强、后勤补给线更稳和单兵装备更轻;对于无人智能化武器装备的三大核心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究,即自主性关键技术、网络保护技术和可互操作技术;从四个主要方面对提高火炮系统的无人智能化水平展开了研究,即发射系统模块化、火控系统智能化、行驶系统自主化和弹药补给无人化;还指出了无人智能化武器系统的最终控制权应归人所有。经过讨论认为,发展无人智能化火炮系统应该准确把握新时代国防战略思想、坚持体系化研发思路并且坚持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鉴于无人系统自主性技术影响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对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阐述无人系统 自主性的内涵,并以面向不同单一导航任务为例介绍无人系统自主性技术的框架,重点揭示内驱力和外驱力在环境 模型构建和行为决策中的作用;对无人系统自主性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态势感知、自动规划、策略学习和 环境模型学习4 方面,据此判定无人系统自主性技术的研究趋势;讨论无人系统自主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 题与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该分析可为我国无人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俄罗斯在军用无人作战装备(俄罗斯将无人装备统称为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2015年12月,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军队无人作战系统的支援下成功攻入伊斯兰极端势力据点,俄媒体将之称为世界上第一场以无人战车为主的攻坚作战。  相似文献   

16.
遥测数据反映了航天器有效载荷的状态和航天器的运行情况,基于遥测数据的航天器故障检测具有广泛的工程实用性。针对航天器遥测数据中含有大量冗余信息的实际情况,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理论,对高维遥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损失较小的情况下,从初始高维数据集合中提取低维特征组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航天器故障定位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在在轨航天器故障诊断中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故障诊断系统组成,以及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模式。在综合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计算结构动力学研究情况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介绍结构动力学在航天器研制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对未来航天器结构动力学的研究情况的展望,指出结构动力学试验仿真是航天器计算结构动力学研究发展的趋势。通过对结构动力学试验仿真技术途径和要求的介绍,提出航天器计算结构动力学前沿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日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与 Team Encounter公司签署了一份 650 0万美元的合同。 NASA要在 TeamEncounter公司 2 0 0 5年发射的“飞行 1号”(Flight One)航天器上安装一种名为“惯性星体罗盘”(ISC)的设备 ,利用它验证一种创新的航天器惯性姿态测量技术。ISC设备由德雷珀实验室开发研制 ,是一种低功率的轻质设备。它的作用是使航天器在太空中工作能够准确地测定位置和方向 ,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样给航天器带来的好处是 :a)减少或消除必须的连续地面控制 ;b)降低成本、节省资源、增加有效载荷空间 ;c)降低大中型卫星的运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航天器在轨对地测量精度的不断提高,其自身的尺寸精度、尺寸稳定度也要维持较高的水平。由于航天器工作在高低温交变的热环境中,会引起自身尺寸的微小变化,导致航天器对地测量精度降低。基于二维PSD的高精度测量技术,研究航天器微变形测量问题。阐述该技术在航天器微变形高精度测量的基本方案及工程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