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软件》2017,(2):33-36
针对目前Android手机恶意软件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框架。该框架通过提取Android应用程序的特征属性,结合Fisher Score、信息增益和卡方检验三种特征选择方法,对属性特征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恶意检测模块中的改进决策树算法对软件进行分类。通过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检测框架检测恶意软件具有较低的误报率和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2.
冯博  戴航  慕德俊 《微机发展》2014,(2):149-152
针对Android恶意软件泛滥的局面,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的恶意软件动态检测的方法。首先,综合收集软件运行时的动态信息,包括软件运行时系统的信息和软件的内核调用信息,并将内核调用序列截断成定长短序列的形式。其次,将各方面信息统一为属性、属性值的形式。以信息增益作为指标,选用CA.5算法筛选出信息增益高、作用不重叠的属性,并依据信息增益的大小为各属性正比分配权重因子。最后,用K最近邻算法完成机器学习,识别出与样本类似的恶意软件,并将未知类型的软件标记为疑似恶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率高、误报率低。通过增大学习样本库,识别的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软件工程师》2015,(10):15-17
针对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和Android系统的安全危机,本文主要对Android恶意软件进行了分析,从Android恶意软件在安装形式、激活方式,以及恶意负载的三个方面总结了恶意软件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对Android平台安全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吴瑕 《软件》2023,(10):143-145
机器学习为恶意软件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它可以从大量的样本中自动学习和提取特征,然后使用这些特征进行预测。通过对Android系统的权限、API调用以及动态行为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发现了许多与恶意软件相关的显著特征。对Android恶意软件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几种主流的机器学习算法,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检测Android恶意软件时可以提高实时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精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Android系统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移动端操作系统,然而Android系统上的恶意应用种类和数量疯狂增长,对用户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对Android系统恶意软件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Android系统的安全机制,介绍Android恶意软件的分类,总结恶意软件的攻击技术,研究目前的检测方法,比较各类方法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移动恶意软件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变种层出不穷,日益庞大的特征库增加了安全厂商在恶意软件样本处理方面的难度,传统的检测方式已经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软件行为样本大数据。基于机器学习的移动恶意软件检测方法存在特征数量多、检测准确率低和不平衡数据的问题。针对现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均值和方差的特征选择方法,以减少对分类无效的特征;实现了基于不同特征提取技术的集合分类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Kaehunen-Loeve 变换和独立成分分析,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针对软件样本的不平衡数据,文章提出了基于决策树的多级分类集成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三种检测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检测 Android平台中的恶意软件样本,准确率分别提高了6.41%、3.96%和3.36%。  相似文献   

7.
8.
在今天开源的android手机越来越流行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木马、广告、隐私偷窥、扣费等恶意软件的出现困扰着用户。该文首先介绍了Android系统的构成,分析了android系统的安全机制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就关键的权限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章提出利用机器学习中的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对程序的权限进行建模分类检测,并进行了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9.
Android恶意软件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导致手机恶意软件的数量急速增加,尤其是近几年,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针对Android系统的恶意软件数量快速增加。手机恶意软件主要收集手机用户地理位置、语音通信、短信等个人隐私信息,或进行恶意扣费、耗费系统资源等行为,给用户自身和手机系统带来很大危害。准确分析恶意软件行为特征可以为后续清除恶意软件提供有力依据。传统的恶意软件分析技术主要包括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文中介绍了当前存在的一些手机恶意软件分析检测技术及其缺陷,并从安装、激活、恶意负载三方面对已知Android恶意软件主要行为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通常仅有检测结果缺乏对其检测结果的可解释性.基于此,从可解释性的角度分析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综合利用多层感知机和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可解释性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multilayer perceptron attention-method, MLP_At).通过提取Android恶意软件的应用权限和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特征来进行数据预处理生成特征信息,采用多层感知机对特征学习.最后,利用BP算法对学习到的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在多层感知机中引入注意力机制,以捕获敏感特征,根据敏感特征生成描述来解释应用的核心恶意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检测恶意软件,与SVM、RF、XGBoost相比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65%、3.70%和2.93%,并能准确地揭示软件的恶意行为.此外,该方法还可以解释样本被错误分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由于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恶意软件通过实施各种恶意行为对Android设备用户构成威胁。针对目前大部分现有工作只研究粗粒度的恶意应用检测,却没有对恶意应用的具体行为类别进行划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行为特征的细粒度恶意行为分类方法。该方法提取多维度的行为特征,包括API调用、权限、意图和包间依赖关系,并进行了特征优化,而后采用随机森林的方法实现恶意行为分类。在来自于多个应用市场的隶属于73个恶意软件家族的24 553个恶意Android应用程序样本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细粒度恶意应用分类的准确率达95.88%,综合性能优于其它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Android平台遭到了黑客们的频繁攻击。随着安卓恶意应用的增多,信息泄露以及财产损失等问题也愈发严重。首先测试了恶意应用与正常应用在图片和界面元素两类资源特征上的差异,提出了一种结合资源特征的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方法——MalAssassin。该方法对APK进行静态分析,提取应用的8类共68个特征,包括综合了其他研究所提取的权限、组件、API、命令、硬编码IP地址、签名证书特征,并且结合了所发现的图片与界面元素两类资源特征。这些特征被映射到向量空间,训练成检测模型,并对应用的恶意性进行判定。通过对53 422个正常应用以及5 671个恶意应用的测试,MalAssassin达到了99.1%的精确度以及召回率。同时,资源特征的引入使得MalAssassin在不同数据集上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Android移动平台中恶意软件变种数量与日俱增,为了能够高效快速地检测出变种样本,提出一种能够根据Apk中字符串以及函数长度分布特征,来生成模糊哈希值的方法,使得同类变种的恶意软件间的哈希值相似。在对变种恶意软件进行检测时,首先利用k-means方法对已知病毒库所产生的模糊哈希值进行聚类,从而简化病毒库。再利用哈密顿距离来计算其与病毒库中各模糊哈希间哈密顿距离。当距离小于阈值,则表示检测到变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Android应用普遍具有比所属类型更多的功能,需要获取更多的权限,过多的权限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元信息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对Android应用程序描述进行LDA主题提取,实现数据降维,使用K-means聚类算法按照功能类型对应用程序分组;然后,对属于同一功能类型的所有应用程序提取其权限信息,以权限特征为研究对象,使用KNN算法进行Android恶意软件的分类检测。实验结果获得94.81%的平均准确率,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Android手机应用商店对大规模软件的安全性检测问题,提出了一套轻量级恶意软件检测方案。该方案首先分析大量恶意软件和正常软件样本的权限信息,再对权限频率特征去冗余,最后利用最小距离分类器进行软件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与其他方案对比,在方案复杂度和检测效果上表现出优越性,可以应用于大规模恶意软件的初步检测。  相似文献   

16.
针对Android平台恶意程序泛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应用分类和系统调用的恶意程序检测方法。以Google Play为依据进行应用程序分类,利用运行时产生的系统调用频数计算每个类别的系统调用使用阈值。当应用程序安装运行时,手机端收集应用程序权限信息和产生的系统调用信息发给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根据权限信息采用序列最小优化算法给应用程序进行分类,分类后利用系统调用频数计算出系统调用使用值,与该类别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恶意程序,将分类结果及判定结果反馈给用户,由用户判断是否需要更改分类重新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仅减少了手机的资源消耗,又能对产生恶意行为的应用程序及时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无法有效地从海量的行为特征中选择出有本质的行为特征来对未知的Android恶意应用进行检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DBNSel,一种基于深度信念网络模型的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方法。为了实现该方法,首先通过静态分析方法从Android应用中提取5类不同的属性。其次,建立深度信念网络模型从提取到的属性中进行选择和学习。最后,使用学习到的属性来对未知类型的Android恶意应用进行检测。在实验阶段,使用一个由3 986个Android正常应用和3 986个Android恶意应用组成的数据集来验证DBNSel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DBNSel的检测结果要优于其他几种已有的检测方法,并可以达到99.4%的检测准确率。此外,DBNSel具有较低的运行开销,可以适应于更大规模的真实环境下的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级签名匹配算法的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Android恶意应用泛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恶意应用样本库的多级签名匹配算法来进行Android恶意应用的检测。以MD5哈希算法与反编译生成的smali文件为基础,生成API签名、Method签名、Class签名、APK签名。利用生成的签名信息,从每一类恶意应用样本库中提取出这类恶意行为的共有签名,通过匹配待检测应用的Class签名与已知恶意应用样本库的签名,将待测应用中含有与恶意签名的列为可疑应用,并回溯定位其恶意代码,确定其是否含有恶意行为。在测试中成功的发现可疑应用并定位了恶意代码,证明了本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The domination of the Android operating system in the market share of smart terminals has engendered increasing threats of malicious applications (apps). Research on Android malware detection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academia and the industry. In particular, studies on malware families have been beneficial to malware detection and behavior analysis. However, ident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lware families and the features that can describe a particular family have been less frequently discussed in existing work. In this paper, we are motivated to explore the key features that can classify and describe the behaviors of Android malware families to enable fingerprinting the malware families with these features.We present a framework for signature-based key feature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we propose a frequency-based feature elimination algorithm to select the key features. Finally, we construct the fingerprints of ten malware families, including twenty key features in three categories. Results of extensive experiments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demonstrate that the malware family classification achieves an accuracy of 92% to 99%. The typical behaviors of malware familie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elected key featur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sented algorithm and fingerprinting method.  相似文献   

20.
Android 系统正日益面临着恶意软件的攻击威胁。针对支持向量机等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难以有效进行大样本多分类的恶意软件检测,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与家族分类方法。该方法在全面提取应用组件、Intent Filter、权限、数据流等特征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特征选择以降低维度,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进行面向恶意软件的大样本多分类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进行有效检测和分类,良性、恶意二分类精度为 97.73%,家族多分类精度可达到 93.54%,比其他机器学习算法有更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