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安全科学的“R—M”基本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安全科学是一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安全科学的研究严重滞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大量事物的安全演化过程具有流变-突变(Rheology-Mutation)的特点,建立了安全流变-突变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详细分析和描述了模型中各符号的安全意义,进一步利用图形和文字介绍了模型的动力学特性,通过分析发现模型可以反应客观事物的安全运作规律,安全流变-突变规律的研究为揭示事物的安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遏制排土场滑坡事故发生,在充分调研我国典型矿山排土场安全现状和滑坡事故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安全流变-突变理论,从排土场滑坡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短期预警和中长期预警相结合的贵州省矿山排土场滑坡预警指标体系宏观框架;短期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地表位移、内部位移和降雨量3个微观监测指标,中长期预警指标体系包括10个微观指标,并通过对预警指标效度和信度的统计计算分析,验证所建立的中长期预警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关中Q2黄土在不同压应力和含水率下的变形规律,以关中Q2黄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黄土流变模型,对不同压应力和含水量下关中Q2黄土进行宏观流变试验,利用数值分析和力学分析方法对关中Q2黄土在不同压应力和含水率下的流变特性试验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了不同压缩荷载和含水率下Q2黄土的流变曲线,给出了考虑含水率和应力影响的分时叠加流变曲线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Q2黄土湿陷流变呈两阶段变形,第一段呈现为减速变形,流变曲线呈对数变化,第二段呈现为稳定流变,流变曲线呈线性变化;加载应力与含水率对流变的影响呈正相关,曲线变形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4.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流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认知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形成过程,利用流变理论的基本原理,研究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单流变模式和多流变模式的发展过程,给出两类流变模式的各阶段变化规律.提出安全事故流变强度的概念,利用故障树分析原理,给出流变强度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多流变模式下不安全事件对流变强度的结构敏感性和概率敏感性,为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效率和水...  相似文献   

5.
变形条件对QSn6.5-0.1青铜流变应力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QSn6.5-0.1青铜材料在热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分析了变形程度、变形速度、变形温度对流变应力及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经回归分析,建立拟合精度较高的流变应力数学模型并建立起回归方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合金在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变化规律,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亚晶尺寸增大,亚晶界处的位错排列更为简单和完整.合金变形时的软化机制主要为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只在较高温度和较低的应变速率情况下才出现.  相似文献   

6.
取重庆北碚车站隧道茅口灰岩,根据现场岩层覆盖厚度及其茅口灰岩容重,取单轴压缩应力为6 MPa,采用MTS815多功能岩石试验机对岩样进行24 h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得到岩石轴向应变-时间曲线。分析岩石应变-时间曲线,发现茅口灰岩具有弹性-弹粘性之流变特性,与Poyting-Thomson model相似。用Origin软件对流变试验数据用Poyting-Thomson model方程进行拟合,得到低应力下流变拟合曲线,该拟合曲线能较好反应试验数据。因此,Poyting-Thomson model能较好反应茅口灰岩流变特性。最后求出了茅口灰岩低应力作用下流变模型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电力系统逐步呈现出电力电子化特性。以并网逆变器为主导的孤岛微电网系统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种类似于同步发电机的变流器摆动方程被建立,并广泛应用于孤岛微电网的暂态稳定性分析,但其忽略了由公共耦合点电压突变引起的锁相环频率突变。首先,推导了传统的孤岛微电网二阶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发现现有模型存在一定的误差和时延,进一步发现误差是扰动瞬间产生的频率突变所致。通过计算频率突变量对既有的传统二阶数学模型进行修正,提高了暂态扰动下的数学模型精度。同时,分析了不同扰动对系统同步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和RT-Lab硬件在环实验对所提出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海相软土三轴流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应力控制式三轴流变仪对连云港海相软土进行试验,根据分级加载的方法,记录时间和土体的变形量、孔隙压力值,得到土体的应力-应变-时间关系曲线,从软土流变性质上分析解决软土地基工程事故,对海相软土的地基处理、海相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和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软土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室内三轴流变试验的结果,研究了北京地区粉质粘土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该类软土具有较明显的变形时效性及其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特性。通过分析蠕变曲线的规律,选择了广义开尔文五单元理论模型和时间硬化经验蠕变公式来描述软土的流变特性,并达到了良好的精度,建立了适合北京地区典型软土的流变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制定和优化热加工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研究了含锆Al-Mg-Si合金在变形温度为653~803 K、变形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的流变应力行为,并通过回归法建立材料变形的流变应力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合金为正应变速率敏感材料,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存在明显的稳态流变特征;流变应力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加以及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在较低变形温度条件下,真应力〖CDF*3〗真应变曲线为动态回复曲线;在较高变形温度条件下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为动态再结晶曲线.该合金流变应力σ可用包含Arrhenius项的Zener Hollomon参数的函数来描述,式中A、α和n的值分别为1.89×1010s-1、0.024MPa-1和7.46,热变形激活能Q为166.85kJ/mol.  相似文献   

11.
煤和瓦斯突出机理的流变假说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前煤和瓦斯突出机理的假说,都是在弹性力学基础上建立的,缺少时间因素,难于完满地解释突出的发生发展过程。作者通过对含瓦斯煤样在三维受力状态下流变特性的研究,得出了含瓦斯煤样蠕变行为的数学模型,能够比较好地阐明突出的机理。实验表明,突出煤和非突出煤其流变行为并无本质区别,只要条件具备,各类煤层都有产生突出的可能。含瓦斯煤蠕变方程的导出为建立广义的突出危险综合指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煤层流变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煤层流变引起的煤厚变化,一种是由于煤中芳香核的聚集、滑移而造成的韧性流变。另一种是由煤的碎裂流动所造成的脆性流变。介于两者之间的是韧脆性流变。造成不同类型流变的原因一是动力的功能作用;二是耗散的流变环境。流变模型可用粘塑性宾汉体的力学模式表述之。  相似文献   

13.
对硅碳白悬浮体做了系统工作。在含量较少的情况下呈牛顿型。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产生三维结构,出现塑性体系。产生结构的固体含量与 PH 值有关。实验证明,在等电点(i,e,p.)附近结构最松驰。研究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对悬浮体的影响,发观在体系里的 HPAM 性能起主导作用,并破坏了原来硅碳白聚集体结构,呈絮凝体结构,并出现触变性。当高聚物在固体表面上一半时,具有最大动切力,即机械强度最高。同时产生最大触变性。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度较大时,体系出现了负触变性。  相似文献   

14.
以产壳聚糖酶菌株M2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诱变、亚硝酸钠诱变及两者的复合诱变方式对其孢子悬液进行诱变处理,以获得高产壳聚糖酶的突变菌株为目的。结果表明,突变株的酶活力高达8.135 U/mL,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1.381倍。经比较分析验证,复合诱变的方法是寻找高活力突变菌株的较好方法,而单因素的紫外诱变方法也具有简单快捷的优势,复合诱变比紫外线诱变后的产壳聚糖酶菌株酶活力提高了25.15%,比亚硝酸钠诱变后的菌株酶活力提高了32.82%。  相似文献   

15.
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辉绿岩流变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大岗山水电站坝基的辉绿岩的流变力学问题,利用RLW-1000三轴流变仪进行了不同应力路径下的三轴流变试验,得到了各工况下的应力-应变-时间曲线。结果表明:辉绿岩是典型的硬脆性岩石,存在明显的流变门槛值,破坏时表现为突发性的脆性破裂。在破裂应力水平下表现出减速蠕变、等速蠕变和加速蠕变,减速蠕变和加速蠕变历时都十分短暂。临近破裂时的横向蠕变速率均不同程度的大于轴向,这是导致岩石扩容的主要原因。由于流变过程中损伤不断发展,导致岩石整体强度下降,因此流变破坏强度普遍低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瞬时破坏强度。辉绿岩存在一定的蚀变现象,蚀变矿物呈细鳞片状集合体。由于蚀变带的存在,使得岩块的强度受到影响,岩石破裂极易发生在结晶程度较差的矿物颗粒部位或胶结程度较差的两种矿物接触部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用PB—700型微型计算机处理聚合物两相共混体系,在恒定剪切应力下粘度与百分含量的关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胶丝压出为例,从流变学的观点对圆型口模压出时出现的粗细不均现象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用以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8.
铸件变形是消失模铸造最常见的缺陷之一,人们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在工艺方面对它进行大量的应用性研究,铸件变形影响因素包括模型,浇注工艺以冷却时间等,其中模型是主要影响因素,它的变形导致铸件变形约占80%左右,因此对模型的变形研究具有重的现实意义,模型(EPS)材料是属于高分子多孔性材料,在消失模铸造模型成型,涂料涂挂,造型过程中,在力的作用下可能发生变形,运用流变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利用自制的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19.
The melt rheological behaviors of the PET/E-HDP(for short of Easily Hydrolyzed and Easily Dyed Polyester) blending systems at different blending ratio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capillary rheometer. The E-HDP is derived from polyethylene terephathalate (PET) modified through copolycondensation with sulfonate moiety, (sodiosulfo) isophthalate (Na-SIP) and iso-phthalic acid(IP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arent viscosity and non-Newtonian index of the PET/E-HDP blend system had the non-linearity change with the change of the blend ratio of PET/E-HDP. The anomaly of the viscous flow activation energy change was founded as the mass fraction of E-HDP was about 40% in the blend system,suggesting the presence of reversible crosslinked structure formed by strong polar tangling points and the phase separation owing to poor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PET and E-HD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