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共聚酯组成对PBT/PCET共混体系结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PET作为工程塑料的两大因素结晶缓慢和脆性。本文利用DSC、X射线衍射仪、Izod冲击机、SEM研究了几种高聚物改性PET工程塑料。结果发现,聚酯热熔胶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PET的冷结晶峰温,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PET的冲击强度,是一种理想的改性剂,用量以小于25%为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增加聚酯热熔胶,有利于玻纤的定向分布。在所有以聚乙二醇为结晶促进剂的共混体系中,X射线衍射在2θ=15.5±2°出现另一特征峰,本文认为可能是由于聚乙二醇与PET发生部分酯交换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3.
改性聚苯醚(PPO)和热致性液晶(LCP)以不同的配比共混,用注射成型法加工成试样,研究了这些共混试样的落重抗冲行为,测定了临界应变能释放速度CIC,讨论了它与液晶含量的依赖关系,并从试样形态的角度来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形态结构对聚甲醛/聚氨酯共混物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机械共混制备了POM/TPU合金,考察了TPU品种,含量以及形态结构对共混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的韧性随TP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聚酯型的改性效果优于聚醚型,增容剂在促使分散相分数,增强两相间的界面粘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共混方法以及所产生的形态结构对共混物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阻燃性液晶共聚酯/PET共混物的热氧化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实验室合成的一种阻燃性的液晶共聚酯与PET共混,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共混物进行了热氧化降解动力学研究,发现该液晶共聚酯的加入对PET的降解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以丁腈橡胶(NBR)与聚氨酯(PU)为共混基体,添加氧化石墨烯(GO)或片状石墨(G)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合成GO/NBR-PU和G/NBR-PU三元体系复合材料,借助DMA、FTIR、SEM等手段,研究氧化石墨烯与片状石墨对NBR-PU共混物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O加入后,损耗角正切值(tanδ)、损耗模量(E″)以及储能模量(E′)随着GO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GO含量达到临界值(与NBR质量比为3%)时,其动态力学性能tanδ、E″及E′表现出较好的性能;而添加片状石墨时,NBR-PU共混物的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增强,但随着含量进一步增加,阻尼性能与力学性能有所下降。通过微观分析发现,GO的增强作用主要是因为界面效应,而无论是氧化石墨烯或是片状石墨,在基体中均有很强的团聚作用,而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团聚作用。  相似文献   

7.
软段结构对聚酯型聚氨酯结晶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3种聚酯二醇PEA、PBA、PHA和MDI,以溶液聚合法合成了3个系列的线型嵌段聚氨酯胶粘剂(PEAU、PBAU、PHAU)。以X-Ray衍射法测定了3种聚酯和3个系列聚氨酯的结晶度,讨论了聚酯类型、聚酯分子量、聚氨酯中硬段含量等因素对聚氨酯结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硬段含量不高(<25%)情况下,聚氨酯中的结晶部分主要是由聚酯软段引起的,而聚酯结晶能力大小的次序为PHA>PBA>>PEA,增  相似文献   

8.
mPP对PP/TLCP共混物结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对热致液晶共聚酯与聚丙烯共混物的等温和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强化了热致液晶共聚酯和聚丙烯的相间联系,结晶速度提高,结晶温度提前,结晶度降低并易形成横穿晶。  相似文献   

9.
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T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形态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解度参数预测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A)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的相容性。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PEA/PET共混物虽然在理论上是热力学相容的,但因PEA的热致液晶性,从液晶有序相变为各向同性存在热效应,致使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产生偏差。PEA/PET共混物呈两相结构,当PEA含量少时,两相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共混物熔体在剪切力作用下,液晶相形成取向微纤  相似文献   

10.
热致液晶高分子聚酯醚砜及其共混物变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平板流变仪及熔融指数仪研究了一种新型热致液晶高分子材料酯醚砜(PEES0的流变行为,测定了该聚合物的熔体粘度-温度,粘度-剪切速率关系。以及聚合物的熔融指数-温度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热致液晶的流变特性。同时研究了该液晶聚合物与含酚酞基的降芳醚砜(PES-C)组成的不同组分含量的原位复合材料在360℃下的熔融指数变化,表明该液晶聚合物能降低PES-C的熔体粘度,进一步说明此液晶聚合物  相似文献   

11.
选用HDPE和LLDPE为原料进行熔融共混,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连续自成核退火(SSA)热分级法探究线型与支化聚乙烯分子的共结晶行为,尤其是采用SSA热分级法剖析了形成共晶的分子链的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共结晶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DSC结果表明,HDPE与LLDPE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且HDPE在共混物结晶过程中具有成核作用。SSA测试显示,HDPE/LLDPE共混物的结晶行为依赖于LLDPE组分的支链分布,只有当LLDPE的亚甲基序列长度与HDPE的链段相互匹配时才会形成共晶。共混物的屈服强度与共混体系的结晶度以及晶片厚度有关。屈服强度与自然拉伸比均随LLDPE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李廷廷  刘锦春 《材料导报》2021,35(2):161-165
选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体系,采用预聚体法合成不同硬段含量的温敏聚氨酯弹性体(CPU).研究了硬段含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常温及变温力学性能、热性能、动态性能以及形变温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硬段含量为62%时,材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最高,扯断伸长率最低;当硬段含量为63.5%时,硬度、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拉伸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扯断伸长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且在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达到最大.硬段含量为62%时,CPU的综合性能较为优异,且具有典型的形变温敏性能,随着外界力的变化,聚氨酯弹性体的形变固定率变化并不是特别明显,而形变回复率因此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酸酯橡胶(ACM)和聚乳酸(PLA)为基体制备共混体系,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共混物在结晶和非晶状态下力学性能的差异,以及不同的PLA/ACM配比、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共混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淬火和退火条件下,ACM的加入都会使PLA/ACM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上升,但退火条件下,共混物的结晶减弱了ACM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ACM含量低时促进共混物中PLA的结晶。纯PLA在退火温度为110℃、退火时间为15 min时,形成稳定的α晶型,ACM的加入,使PLA产生α'晶型。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和退火温度的升高,共混物的结晶度提高,且升高退火温度对结晶度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对尼龙1010(PA1010)及其与双酚A型聚碳酸酯(PC)的共混物进行了内耗测量,发现它们的内耗峰温与测量起始温度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保鲜膜透气和透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聚乙烯、聚氯乙烯保鲜膜的氧气、二氧化碳渗透系数和水蒸气渗透率,并用Arrhenius公式关联温度与各个渗透系数和渗透率。根据Arrhenius公式,温度与各个渗透系数和渗透率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给出了温度与各个渗透系数和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计算出任何温度下聚乙烯保鲜膜的氧气、二氧化碳渗透系数和水蒸气渗透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热塑性聚氨酯-聚乳酸(TPU-PLA)共混物,采用SEM、DSC、TG、微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和熔融流动速率仪对共混物的表面形态结构、热学、高温加工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PU-PLA共混物表面光滑且呈现出脆性断裂形貌特征,共混体系两种高聚物呈"海岛"分布;TPU-PLA共混体系中PLA与单独PLA相比,玻璃化转变温度Tg由69.60℃(Original PLA)变为57.58℃(PLA70)、53.29℃(PLA50)和55.64℃(PLA30),TPU均匀分散于PLA基体中且相界面分明,这都说明TPU-PLA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TPU-PLA共混物的热失重起始分解温度范围为180~200℃,最快分解温度范围为310~350℃,热稳定性良好;TPU含量占共混物10%~30%时,共混物高温的临界变形温度相对单一体系有所提高;随TPU含量的继续增加,共混物熔融指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PLA与TPU质量比为4∶6的TPU-PLA共混物熔融指数达到最大,为1 406g·(10min)-1。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高固含量高聚物黏结炸药(PBX)和丁羟推进剂的工艺性能,以低分子量的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选用一缩二乙二醇(DEG)为扩链剂,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对浆料黏度的影响,固化参数R及扩链剂用量对HTPB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004%时,适用期可达5 h;R值为1.1,DEG羟基含量占反应总羟基量的60%时,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较好,拉伸强度达7.60 MPa,断裂伸长率达540.21%。动态力学分析(DMA)测试结果显示,低分子量HTPB聚氨酯弹性体有两个明显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说明样品存在明显的微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柠檬酸基聚酯(PLA/PEGCA)共混物(质量比85/15),通过对共混物在缓冲溶液中的失重率、吸水率、PLA相对分子质量、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测定,研究了其降解行为,并同纯PLA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PEGCA的亲水性强,缓冲溶液容易渗透到材料内部,所以PLA/PEGCA共混物相对于纯PLA有更好的降解能力。12周时,PLA/PEGCA共混物的失重率与吸水率分别为0.8%和13.0%,明显大于纯PLA。共混物中PLA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程度大于纯PLA。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共混物表面出现明显裂纹,力学性能降低,12周后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7.8 MPa和11.3 MPa,而纯PLA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对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M)共混物实施动态硫化后,TPU/EVM共混物的表观黏度增大,非牛顿性增强,挤出胀大比增大,挤出物表面粗糙。其中TPU/EVM=75/25时,黏度增加最大,并且随剪切速率的增加其非牛顿性由硫化前的减弱变为硫化后的增强。动态硫化后,纯TPU的表观黏度增大,说明过氧化物使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交联而又使其不失热塑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的加入对聚乳酸(PLA)降解性能的影响,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PLA/PHBV共混物,对其在不同pH值的PBS缓冲液中降解前后的质量损失率、吸水率、形貌、结晶和热性能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A/PHBV共混物的质量损失率和吸水率在碱性缓冲液中增加最快,酸性溶液中次之,中性溶液中最慢;PHBV的加入在碱性缓冲液中促进PLA的降解,在酸性和中性缓冲液中则起阻碍作用;随降解时间的延长,光滑表面变为凹凸不平并出现许多孔洞,共混物的结晶度先提高后降低,其晶型结构未发生改变;降解使共混物的熔融峰向低温偏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