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于电磁矢量阵列的相干信源波达方向估计,针对空间平滑算法解相干时减少阵列有效孔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四元数Toeplitz矩阵重构算法。首先,根据四元数的正交特性建立了信号接收模型,很好地保持了电磁矢量阵列的阵元输出信号两分量间的正交性,同时保证了波达方向角信息和极化信息都能包含在重构矩阵中;然后,在阵列各阵元接收数据与参考阵元接收数据的相关函数基础上,构成Hermitian Toeplitz矩阵,从而实现解相干。该算法与空间平滑算法相比增加了相干信源估计个数,且在低信噪比和入射角度接近时具有更好的估计性能,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发射功率分散导致目标角度估计性能变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MIMO雷达发射方向图综合方法.首先,结合发射功率的空域聚焦范围和发射导向矢量的旋转不变性,严格控制方向图逼近误差小于给定的门限,并且最小化发射方向图的峰值旁瓣功率;其次,约束协方差矩阵的对角元素相等,以实现发射功率效率最大化,在此基础之上推导了优化模型的二阶锥规划形式,以便采用原对偶内点算法进行有效求解;最后,利用平行因子分析算法对空间目标进行了收发角度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所得加权矩阵不仅能够使发射信号在指定空域进行有效聚焦,而且确保了每个阵元的发射功率相等,因而在发射功率和角度估计方法相同时,所提方法相对传统MIMO雷达具有更好的角度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降维四元旋转不变子空间算法的波达角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元数模型下,由同点配置正交小磁环短偶极子二维矢量天线组成的均匀线阵在利用传统四元数旋转不变子空间算法(Quaternion 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Q-ESPRIT)估计极化信号角度时,须提前已知信号方位角或者俯仰角,且存在“四元数模型相干”问题,导致四元数模型正交信息的丢失以及需借助长矢量模型估计入射信号的极化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互相关矩阵的降维Q-ESPRIT算法,所提算法充分利用了四元数模型的正交性和结构特征,仅通过一次特征分解就可以估计出信号的波达角和极化信息,降低了运算量.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结合干涉测量理论与简化矢量传感器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提出一种干涉式矢量传感器MIMO雷达的发射方位角(DOD)、接收方位角(DOA)和极化联合估计方法。利用干涉发射阵列的长、短基线空间平移不变性采用多分辨ESPRIT算法获取DOD高精度估计值;同理,利用矢量接收阵的多分辨特性得到高精度DOA估计值;利用与阵列结构无关的极化域旋转不变性求取极化辅角和极化相位差。最后给出随机信号源模型下的闭式克拉美罗界推导。该干涉矢量MIMO阵列,可同时获取MIMO雷达的波形分集和矢量传感器的极化分集,且在不增加阵元数和硬件复杂度情况下大大扩展有效孔径,提高了角度估计精度。另外简化矢量传感器减少了传统矢量传感器的互耦效应更有利于工程实现。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文多参量估计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残缺电磁矢量传感器的极化敏感阵列多参数联合估计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正交偶极子的均匀线阵的2维波达方向(Direction-Of-Arrival, DOA)估计算法。首先,对极化敏感阵列的接收数据矢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然后将信号子空间划分成4个子阵,根据旋转不变子空间(ESPRIT)算法分别求出其中1个子阵与其它3个子阵的相位差,再对不同子阵间的相位差进行配对,最后根据相位差求出信号的DOA估计和极化参数。由正交偶极子组成的均匀线阵使用极化MUSIC算法和传统ESPRIT算法无法进行2维DOA估计,该文提出的算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相较于极化MUISC算法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信号DOA和极化信息联合估计的降维四元数MUSIC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简化电磁矢量传感器阵列,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降维四元数MUSIC估计方法。文中引用了四元数的概念,利用四元数的正交特性能够很好地描述矢量传感器阵元的正交结构这一优点,建立了电磁矢量传感器阵列的四元数模型,利用降维Q-MUSIC (Quaternion-MUSIC)方法先对极化信号DOA进行估计,通过已经估计出来的DOA信息,再借助传统的V-MUSIC (long-MUSIC)方法估计极化信息。从而依次获得极化信号的4个参数。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2维矢量接收阵列的双基地MIMO雷达系统多目标ADOD(Azimuth Direction Of Departure),ADOA(Azimuth Direction Of Arrival)和EDOA(Elevation Direction Of Arrival)联合估计算法。雷达发射端采用均匀标量线阵,接收端将常规矢量阵元的每个电磁偶极子相互分离构成2维接收阵列。算法通过张量因子分解获取各流形矩阵,并利用ESPRIT算法估计目标的ADOD。文中给出了接收阵列的一种特定阵元排列方式,并改进了矢量叉积法用于估计目标的2D-DOA。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文所用阵列结构可通过扩展接收阵列孔径提高雷达的角度估计性能,相互分离的偶极子弱化了传统矢量阵的天线互耦效应。相应算法避免了谱峰搜索,能够自动配对,仿真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宽频段高精度信号到达角与 极化联合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宽频段信号,提出一种高精度的到达角与极化联合估计算法.本算法采用正交偶极子稀疏均匀L型阵列,该阵列间距大于载波波长.首先通过ESPRIT算法估计出模糊的空间相位差,为解决阵列孔径与角度模糊的问题,利用正交偶极子中包含的方向信息进行解模糊.这种方法不需要损失阵元,而且能提高估计的精度.通过仿真,分析了本方法在不同信噪比下的估计性能、孔径的扩展能力以及在2-18GHz频段范围内的参数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电磁矢量阵列孔径扩展方法的相干目标DOA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霆  何劲  刘中 《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32(10):2511-2515
该文采用均匀且稀疏分布的电磁矢量矩形阵列,针对相干目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2维波达角(DOA)估计算法,该算法通过增加相邻阵元的间隔来扩展阵列的有效孔径,从而提高算法的DOA估计性能。论文首先结合极化平滑算法和传播算子方法得到存在相位周期性模糊的方向余弦估计。为了解决模糊性问题,论文通过协方差矩阵平滑提出一种新的解相干预处理算法,由该算法得到的信号子空间包含矢量阵元的导向矢量,且不存在相位模糊,利用此特点实现去模糊处理,得到目标的DOA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ESPRIT的孔径扩展算法相比,提出的算法能够实现相干目标的DOA估计,同时无需特征值或奇异值分解,有更低的运算量。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稀疏分布极化敏感阵列(SD-PSA),研究了多目标波达方向(DOA)和极化参数的估计问题。首先建立稀疏极化敏感阵列信号模型;然后利用阵列的空间旋转不变性运用ESPRIT算法得出信号的高精度周期性模糊多值DOA估计;同时利用子阵列导向矢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信号的极化信息和DOA的无模糊粗估计;最后利用DOA粗估计值解模糊,得到信号的高精度无模糊DOA估计。该文所提阵列的阵元间距大于半个波长距离,扩展了阵列2维物理孔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阵元间的互耦影响,相应的信号DOA估计精度大大提高。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对信号DOA和极化参数估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提供可靠服务的P2P流媒体点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艾  刘心松  李凡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31(10):2294-2298
针对P2P流媒体点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可靠度和服务质量评价的点播系统结构RP2MoD。节点根据父节点的失效概率计算自身可靠度,并在点播时对父节点的服务质量作评价。父节点的选择、媒体数据的分配策略以及容错和恢复处理均以此为基础。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能提供稳定可靠的点播服务,而增加的可靠度和服务质量的相关操作对系统性能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2.
赵义飞  张月霞 《电讯技术》2021,61(4):482-487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Io V)是智能交通和通信领域的热点课题,协同通信算法的研究是Io V通信的重要技术之一。针对Io V环境下因通信拓扑结构快速变化导致数据信号利用单一通信方式难以高效传输的问题,提出Io V环境下协同通信算法,利用车对车(Vehicle-to-Vehicle,V2V)和车对路(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I)协同通信方法,对目标数据从请求到完成的平均传输时间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推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传输效率比基于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车联网协作传输算法提升40%,比基于分簇V2X车载广播传输算法提升25%;该算法的平均传输时间随着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缓存概率从0.5增加至1可提高9%,随着车辆缓存概率从0.5增加至1可提高46%。  相似文献   

13.
该文研究在ATM虚通路带宽利用率一定的条件下,AAL2分组话音复接器性能随ATM虚通路输出速率的增加而变化的情况。得出结论:当ATM虚通路带宽利用率一定时,ATM虚通路输出速率越高,AAL2分组话音复接器的分组丢弃概率和平均分组排队时延越小。并提出了一种AAL2分组话音复接器的实现方案。该方案可以随着ATM虚通路输出速率的增加,方便地复接多个E1话音电路上的话音数据。  相似文献   

14.
该文根据分组话音业务的特点,结合分组话音业务服务质量要求,特别是分组丢弃概率和端到端分组传送时延的要求,研究AAL2分组话音系统中AAL2分组最优长度的确定方法,得出结论:对于无比特丢弃的AAL2分组话音系统,当话音采用32kb/s的编码时,AAL2分组的最优长度大约为31个字节;当话音采用16kb/s的编码时,AAL2分组的最优长度大约为27个字节。此时AAL2分组的分组头开销小,话音分组的丢弃概率和端到端分组传送时延低,所得的分组话音质量高。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将AAL2分组填入ATM信元载荷域时的信元装配时延。得出结论:ATM信元装配时延由话音源编码速率、分组占用时长以及接入AAL2分组话音复接器中的话音源个数确定。当话音源编码速率较低,接入AAL2分组话音复接器中的话音源数较小时,信元装配时延可能很大,需要设置定时器以限制信元装配时延,例如当话音源编码速率为8kb/s时,可令定时器的取值为3ms;当话音源编码速率为32kb/s时,若分组占用时长为5ms,一般无需使用定时器。  相似文献   

16.
Telemedicine is a new area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collecting, storing, organizing, retrieving and exchanging medical informat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f telemedicine is indeed telesurgery in which an efficient tele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between the surgery room and remote surgeons need to be establish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to be tackled in telesurgery is to find favorable links for routing as well as providing high Quality of Service (QoS). In this paper, an efficient model based on the hybridization of Type‐2 Fuzzy System (T2FS) and Cuckoo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OA) over the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SDN)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achieve optimal and reliable routes for telesurgery application. Using T2FS, the fitness of the links is determined; then, a COA is conducted over the Constraint Shortest Path (CSP) problem to find the best routes. Delay is considered as a CSP problem which is satisfied by trying to find the paths with minimum cost. Due to the NP‐completeness of the CSP problem, an Enhanced COA (so‐called E‐COA) is proposed and utilized as a metaheuristic solver.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SDN‐based communication model that applies both T2FS and E‐COA for assigning proper costs to the network's links, and solves the consequence CSP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QoS requirement for telesurgery. The model also recognizes and preserves the second‐best routes in order to keep the reliability for such a critical applic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simulation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also conducted on a real experimental scenario. Many comparisons are carried out between the proposed model and other conventional methods, and the evaluation study show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on all the three QoS‐related metrics, i.e. average end‐to‐end delay, packet loss ratio and PSNR.  相似文献   

17.
求解复杂环境下的电波传播问题,双向抛物线方程(2W-PE)是一种常用、准确、高效的方法,但其计算精度的验证一直是一个难题.为了在介质地面和障碍物条件下验证双向抛物线方程的计算精度,提出一种利用矩量法(MoM)验证双向抛物线方程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抛物线方程和矩量法统一的波源设置,然后推导了场型格林函数和PMCHW...  相似文献   

18.
王硕  张强 《信息技术》2004,28(11):73-74
着眼于OSS/BSS发展的现状,对于OSS/J的技术架构及如何进行基于OSS/J的系统开发做了简要介绍,介绍了被业界广泛接受的OSS/BSS功能模型中的业务开通、业务保障和计费等功能模块,较为详细的阐述了OSS/J,即基于J2EE技术的OSS/BSS系统的开发指导、设计与实现、发布产品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低密度聚乙烯(PE)中添加了纳米氢氧化镁(Mg(OH2))和磷酸三苯酯(TPP)组成的协同阻燃剂,采用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纳米Mg(OH2)/PE阻燃光缆护套料.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氧指数(OI)、示差扫描量热(DSC)法和力学性能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OI大幅度提高,力学性能和玻璃化温度均满足阻燃光缆护套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LTE-Advanced网络下的Device-to-Device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vice-to-Device(D2D)通信是一种在系统的控制下,允许终端之间通过复用小区资源直接进行通信的新型技术,它能够增加蜂窝通信系统频谱效率,降低终端发射功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与其他应用于非许可频段的同类技术相比,D2D具有干扰可控等优点。文章对D2D技术原理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它应用的必要性和应用场景、它对比同类技术的优点,以及在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