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水回灌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国内外再生水回灌地下水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以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灌试验场为例,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分析再生水进入含水层后污染物运移变化规律及水质变化情况,分析再生水回灌浅层地下水的可行性,以及回灌地层对于再生水水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净化和去除作用。同时通过使用发光细菌,评价了再生水回灌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对城市再生水的综合无害化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阳首山地区由于地下水长时期的过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区,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该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矛盾分析,研究了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水文地质条件、回灌水源条件、水质等进行分析后,认为在首山地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可行的,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宓永宁  胡春媛  赵琳  陆超 《人民长江》2009,40(24):34-35
辽阳首山地区由于地下水长时期的过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区,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该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矛盾分析,研究了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水文地质条件、回灌水源条件、水质等进行分析后,认为在首山地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可行的,并从水环境角度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我国人工地下水回灌类型及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再生水地下调蓄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即将颁布的再生水地下水回灌水质标准,提出实施再生水地下调蓄工程配套的再生水处理工艺和应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天津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已经从地下水超采这一单因素转化为基坑疏干抽排地下水、地热资源开发等多因素共同影响。天津市中心城区因基坑排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已超过地下水开采,成为引发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地下水回灌是提升地下水水位,预防地面沉降的有效手段之一。对天津市某基坑进行单井自然回灌和单井加压回灌试验,分析两次场地试验的回灌效果,并验证利用基坑回灌技术控制由基坑降水引发的地面沉降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周边地下水位抬升幅度与其距回灌井距离成反比,与回灌量成正比;目标含水层自然最大回灌量约为68 m~3/d,单井加压最大回灌量约为132 m~3/d;地面沉降的发展与水位升降同步,采取含水层回灌措施控制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可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北海市涠洲岛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提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源条件、工程效益等进行分析后,认为在涠洲岛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安阳市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阳市区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源条件、工程效益等进行分析后,认为在安阳市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可行的,并提出了4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5,(12):81-83
在研究滑县—内黄—清丰—濮阳—南乐地下水降落漏斗分布范围内水文地质特征和调蓄空间的基础上,探讨利用黄河及其支流等地表水源,通过天然河道、人工渠道、回灌渗井等回灌调蓄补给当地地下水的可行性。通过分析认为,漏斗区地表岩性渗透性强,垂直变水平管井施工技术成熟,因此,利用黄河水回灌调蓄漏斗区地下水经济合理、技术可行。通过调蓄可以缓解区内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控制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加深、扩大,改善生态环境,有效防止地面沉降、土地沙化、地裂缝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利用辽阳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绘制了2012—2015年地下水流场,分析了地下水漏斗的特征,建立了地下水回灌模型,并对不同回灌方案下地下水的回灌量以及回灌效果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①2012—2015年研究区地下水漏斗面积分别为99.76、124.43、151.85、156.15 km~2;地下水漏斗中心区域地下水水位降速为1.0 m/a,地下水漏斗面积扩大速率为14.09 km~2/a。②利用沙坑和拦河坝工程回灌5 a,地下水水位升高了9.5 m,漏斗区面积缩小了117.07 km~2,漏斗区地下水水位平均升幅约为2 m/a,但在回灌后期,地下水水位回升速率减小,漏斗区面积缩小速率减小。③沙坑、拦河坝工程回灌和漏斗区缩减地下水开采量方案下,回灌5 a,漏斗中心地下水水位升高了12 m,平均每年地下水水位升高2.4 m,地下水漏斗区缩减速率为31.23 km~2/a。④沙坑回灌工程中回灌初期渗漏速率大于渗漏后期的,渗漏开始至渗漏0.5 a是渗漏速率最快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孔隙结构对地下水回灌颗粒堵塞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增加地下水补给量的有效手段,颗粒堵塞是影响地下水回灌效率的主要因素,介质孔隙结构是颗粒堵塞发生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为了研究孔隙结构如何对地下水回灌颗粒堵塞产生影响,基于地下水回灌工程实际,设计并搭建了一维砂柱物理模型,通过玻璃珠介质和石英砂介质的对比试验,研究了介质孔隙结构对地下水回灌颗粒堵塞的影响。定量表达并分析了孔隙结构对颗粒运动过程和颗粒堵塞发生发展的影响。对试验现象进行了定量描述和理论推导,分析总结了地下水回灌试验过程中的颗粒运动规律及颗粒堵塞机理。研究表明,地下水回灌过程中介质孔隙结构越不规则,颗粒堵塞发展越快、发展程度越高、影响范围越大。本研究为地下水人工回灌等提供了一定介质孔隙结构对颗粒堵塞影响方面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山西省地下水大面积超采与地表优质水源流失严重并存的实际,阐述了山西省地下水回灌的条件和效益,分析了地下水回灌的应用前景,提出地下水回灌模式不仅能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山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有效利用地表优质水源与涵养地下水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黄泛平原井灌地区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大面积地下水漏斗问题,选择山东省临清市项目区,利用土壤水动力学、水力学和地下水动力学等相关理论,实施了地下水回灌工程对技术方案和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其回灌效果。通过计算结果可知,该回灌工程在7 d的引水过程中,增加了52 310.82 m~3的地下水补给量,占地下水补给总量的60.7%。野外回灌系统流速监测和示踪试验表明,该工程设计方案可行。在原沟渠渗入补给的基础上,该种明沟—暗管—竖井回灌补源工程增加了地下水补给量,对地下水漏斗恢复和旱涝碱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再生水回灌条件下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敏  梁杏  刘绍华 《人民黄河》2012,34(6):89-91,94
为了探讨再生水回灌条件下的地下水中重金属Fe、Mn、Pb、Se、Sr、Zn含量变化情况,在郑州回灌试验场采集并分析了再生水、河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样品(共106个),研究了土壤水和地下水中重金属在再生水回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下水中Fe、Mn、Sr背景含量较大;回灌1 a后,Fe、Sr含量有所减小,但Mn、Pb、Se、Zn含量有所增大;再生水回灌引起的重金属含量增大的范围为地面以下15.0~20.0 m;引起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变化的原因除再生水的回灌以外,还有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较高的重金属背景。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回灌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针对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西安市地下水回灌的条件,提出建设地下水超采区回灌方案、地表与地下水库连通回灌方案以及灌区沟渠入渗回灌方案,以期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一定的水资源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示踪连通试验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示踪试验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工作中,是一项成熟的技术方法,它能有效地查明地下水流向,并通过试验获得进行地下水定量评价的水文地质参数。保定市一亩泉水源地地下水回灌工程水文地质勘察中,应用地下水示踪连通试验,查明了工程区回灌水向外流域流失的方向,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与抽水试验结论一致,为回灌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及回灌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一般性的沙坑回灌补给地下水模型进行了概化,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值模型,采用GMS软件对沙坑回灌补给地下水的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沙坑回灌补给地下水的累计渗漏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渗漏速率在渗漏初期大于渗漏后期,经过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单个沙坑回灌补给引起地下水明显上升的范围较小,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7.
凌海市大小凌河扇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善长  秦龙 《吉林水利》2005,(10):23-25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水文、水文地质及多年地下水动态观测等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各种条件,对地下水人工回灌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回灌不仅能够弥补地下水资源的亏空,而且能够稀释净化受污染的地下水。根据北京水源四厂的回灌试验数据,利用PHREEQC模拟软件进行了水质混合模拟和水质预测研究。回灌试验对南井水质影响较大,北井和东井的水质基本没有变化;南井的水质由Ⅲ类水质提升为Ⅱ类水质,其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和碳酸氢盐浓度在回灌结束时与回灌井的浓度非常接近;而钾、钙和镁的最终浓度略微低于回灌井中相应指标的浓度,可能是由于阳离子交换作用导致。混合模拟水质与其回灌实测水质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由此获得南井的模拟混合比与回灌时间的线性方程,其R2高达0.999。据此预测北井在相同的回灌条件下需要回灌11d,其水质才能由最初Ⅳ类水质提升为Ⅱ类水质。本研究的水质预测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地下水回灌的效率,对于地下水的精准回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保定市一亩泉地下水回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现场回灌试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保定市一亩泉水源地下水超采降落漏斗分布范围、地下储水空间、回灌水向深层含水层及外流域流失的可能性,及入渗场地下水回灌地质条件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了适于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回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回灌浅层地下水的各种方法,简明阐述其具备的一些优点及不足,借鉴其中的一些成功经验,论述北方地区利用农村废弃井群回灌浅层地下水所具备的基本地质地理条件,并进一步分析论证在回灌过程中对水质控制的要求,为各项工程有效回灌地下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