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采用自行合成的四种铜酞菁有机胺类衍生物对酞菁蓝颜料进行了表面处理,得到了以下规律:颜料的临界润湿表面张力随着铜酞菁衍生物碳氢链长度的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颜料的表面自由能、表面自由能的色散成分变化不大,而极性成分下降比较明显;颜料的粒度分布向小颗粒方向移动,经铜欧菁衍生物处理后的颜料在正辛醇、二甲苯中分散,粒径在4μ以下的颜料粒子重量百分比由空白样品的50.1%增加至88.4%和96.4%;经表面处理后的颜料,其流动性也普遍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
铜酞菁衍生物对铜酞菁颜料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合成了几种铜酞菁的衍生物。用这些铜酞菁衍生物对β型铜钛菁颜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改进其分散性、流动性、色光和透明度。研究发现铜酞菁衍生物处理的颜料,在水中及甲苯中的分散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南晓平 《江苏化工》1996,24(5):30-34
合成了一系列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并用它们对铜酞菁颜料进行表面处理以改进铜酞菁颜料的分散性、润湿性。通过研究初步认为:添加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能提高铜酞菁颜料在水中的分散性,以添加5%具有短脂肪链的铜酞菁磺酰脂肪胺衍生物组份的分散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铜酞菁衍生物对铜酞菁颜料分散和润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铜酞菁磺酰胺类衍生物,并用它们对铜酞菁颜料进行表面处理,以改进铜酞菁颜料的分散、润湿性。添加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可以提高颜料在水中的分散性,其中以脂肪链C_2~C_3的磺酰胺衍生物为好,表面处理时用量以铜酞菁量的5%为佳。经处理的铜酞菁颜料,其临界表面张力较未处理的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系列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并用它们对铜酞菁颜料进行表面处理以改进铜酞菁颜料的分散性、润湿性.通过研究初步认为:添加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能提高铜酞菁颜料在水中的分散性,以添加5%具有短脂肪链的铜酞菁磺酰脂肪胺衍生物组份的分散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了几种铜酞菁的衍生物.用这些铜酞菁衍生物对β型铜钛菁颜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改进其分散性、流动性、色光和透明度.研究发现铜酞菁衍生物处理的颜料,在水中及甲苯中的分散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自行设计并合成出新型颜料分散剂RSJ,用于酞菁蓝颜料的表面改性处理。分别研究在不同RSJ加量条件下酞菁蓝颜料临界润湿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流动性以及水相中分散稳定性的改善效果,并从中发现:经RSJ0.5%~3.0%添加量改性处理后,颜料临界润湿表面能γ_c由23mN/m变为34.8mN/m,提高了51%;对水的接触角由82.4°变为47°,减小了47%。表面自由能中的色散成分γ_s~d变化不大,可以认为保持不变,但是γ_s~p却由18.9mN/m变大为27.2mN/m,使得γ_s整体提高13%。此外,流动性提高2.5倍,水中分散稳定性提高了29%。  相似文献   

8.
以数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对铜酞菁颜料进行表面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颜料的平均粒径,对水的润湿角及流动性下降,形成的水分散体系稳定性得到提高。颜料表面处理的效果与聚乙二醇分子量及其添加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自行设计并合成了分子量在1000以上,以多个-NH和-OH作为锚固基团的梳型大分子分散剂AAFC(烷基酚-烷基胺甲醛缩合物)。研究了用AAFC对酞菁绿颜料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考察了AAFC的不同加量对酞菁绿颜料的粒径分布、润湿性的影响。对经AAFC处理后的酞菁绿颜料的表面自由能、表面自由能的色散和极性成分进行了估算。经50%AAFC处理后的酞菁绿颜料以正辛醇为分散介质,粒径在0 ̄1μm区间的粒  相似文献   

10.
铜酞菁颜料抗絮凝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春隆  南晓平 《化工学报》1990,41(5):562-567
本文合成了7种铜酞菁甲胺衍生物,并与铜酞菁制备了不同的颜料组成物.通过测定颜料组成物在醇酸树脂中不同时间的粘度值的变化,研究了铜酞菁颜料的抗絮凝性能;发现铜酞菁甲胺类衍生物的添加可以改进其抗絮凝性,其中环己胺衍生物具有更优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自行设计并合成了分子量在1000以上,以多个-NH-和-OH作为锚固基团的梳型大分子分散剂AAFC(烷基酚-烷基胺甲醛缩合物)。研究了用AAFC对酞菁绿颜料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考察了AAFC的不同加量对酞菁绿颜料的粒径分布、润湿性的影响。对经AAFC处理后的酞菁绿颜料的表面自由能、表面自由能的色散和极性成分进行了估算。经5%AAFC处理后的酞菁绿颜料以正辛醇为分散介质,粒径在0~1μm区间的粒子达98%以上。与十八胺相比经AAFC处理后的酞菁绿颜料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加量以5~7%为宜。  相似文献   

12.
徐燕莉 《染料工业》1998,35(3):10-13,28
本文采用不同长度碳边的脂肪酸和脂肪胺对酞菁绿颜料进行了表面处理。经处理后,颜料的粒度分布向小颗粒、窄分布方向转动。随碳氢链长度增加润湿临界表面γc略有下降,颜料的表面能γs和表面能色散部分r^d变化不大,但表面能一部分γ^p有明显变化。经十八胺的十八酸处理后,颜料的γ^p由来处理样的5.2mN/m分别降至2.0mN/m和2.9mN/m,降低率分别为61.5%和44.2%。  相似文献   

13.
从铜酞菁的晶体结构及晶型转变方面阐述了铜酞菁颜料化技术的进展。在诸多颜料化方法中。铜酞菁表面处理和直接合成法,是铜酞菁颜料生产与加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颜料表面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处理后在颜料微粒外表面形成包复膜的表面处理材料作分类依据,介绍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以及适用于这些处理方法的颜料种类,经过表面处理后颜料的基本性能等。  相似文献   

15.
陈彬  赵一星  庄莆 《化工学报》1986,37(4):455-463
本文对α-或β-铜酞菁颜料的几种干燥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考察了干燥时毛细管凝聚与粒度控制的关系.并在α-铜酞菁颜料的干燥中运用了有机溶剂换相和固体盐沉淀干燥两种新法,而不致发生转相.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各种表面活性剂对α-铜酞菁颜料进行了表面处理,以达到控制粒度,提高颜色强度,改善色光和分散性等目的.并用固体临界表面张力的测取,初步探索了表面处理改善颜料性能的原因.本文提出了表面活性剂在铜酞菁表面的吸附状态,即亲水性单点伸展吸附和亲油性多点围绕吸附.并讨论了由此引起的颜料分散稳定性的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丝肽及氨基酸衍生物的制备及对颜料的处理方法,并测定了氨基酸衍生物的耐溶性,用沉淀包伏法处理颜料。能改变颜料的pH值,改善与皮肤的亲和性、保润性、延长定妆时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铜酞菁的卤代反应,制备不同卤代铜酞菁的方法,铜酞菁的低氯代的反应历程;高氯代铜酞菁及氯、溴混合卤代铜酞菁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介绍了不同卤代铜酞菁产品的表面处理及颜料化技术。  相似文献   

18.
水性印墨和涂料的颜料表面改性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荣圻 《上海染料》2004,32(1):26-32
该文就颜料的表面改性处理的基本原理,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聚合物改性剂对颜料表面改性处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些改性剂对颜料作改性处理后,颜料在水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和流动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大家知道.硅油处理过的颜料具有良好的增水、增油性.处理方法简单.但经过硅油处理的颜料有一定光泽.较难与油脂混合。在处理过程中有一个研磨或粉碎的过程,这会破坏颜料表面的几何形状,用这种方法就不能对珠光芙颜料进行处理。而金属皂处理法就能弥补这一缺陷,它除了能保护颜料粒子的表面形状外,还有其独特的优点,成本低,操作方便,容易控制,优良的增水性,良好的皮肤亲和性,与油脂类化妆品原料容易混合。一、前吉化妆品用粉类原料的粒径有一个最佳范围.大个会阻塞毛孔和汗腺,影响皮肤的呼吸。长期使用会加速皮肤老化.粒径大…  相似文献   

20.
铜酞菁的卤化反应及颜料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铜酞菁的卤代反应,制备不同卤代铜酞菁的方法,铜酞菁的低氯代的反应在程;高氯代铜酞菁及氮、溴混合卤代酮酞菁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介绍了不同卤代铜酞菁产品的表面处理及颜料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