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绿色物流的概念,进而从对绿色物流的理论研究出发,在观念、政策、技术三方面综合阐述了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从政府、企业两方面详细提出了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
夏训嘉  廖馨  崔毓剑  单圣涤 《包装工程》2007,28(11):198-200
以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中心,从绿色物流发展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出发,指出发展绿色物流必须把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首位,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最大的利益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同时从企业和全局角度探讨了中国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分析了现代物流企业在降本增效、绿色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国内外绿色物流体系建设发展情况,提出了构建适用于我国物流企业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的技术方向。本文从标准化建设的角度,为推进现代绿色物流技术的广泛实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乔晓慧 《硅谷》2008,(14):190-190
分析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供应链中各项物流活动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就如何发展绿色物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DEMATEL方法的绿色物流发展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企业、政府和环境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绿色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各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借助决策实验与评价实验室方法,定量地揭示出各因素之间综合影响程度及其影响绿色物流发展的原因度和中心度,找出制约绿色物流发展的绿色法律法规、政府支持、绿色能源利用率、绿色物流标准、环境监管制度等关键因素,最终指出政府在绿色物流发展前期约束与倡导的核心作用,为促进绿色物流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袁文斌  黄山  杨义银  张珊  李洁  杨莉 《包装工程》2022,43(21):58-68
目的 为了适应物流包装绿色转型的需求,综述可生物降解薄膜作为绿色包装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展示其在绿色物流包装体系中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潜力。方法 通过追踪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新闻报道,紧扣绿色物流包装的内涵和要求,对可生物降解薄膜的种类、性能评价及实际物流包装场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阐释目前可生物降解薄膜作为绿色包装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结论 兼具优良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的可生物降解薄膜是物流包装绿色转型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我国未来在该领域工艺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成熟,可生物降解薄膜包装材料将会广泛应用于绿色物流场景中。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在"十二五"建设期间着重强调了农产品绿色物流在黑龙江物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提高农产品物流质量安全、运输效率、成本等方面为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提供平台。论文从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现况角度出发,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几大影响成分,并提出针对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计策。  相似文献   

8.
绿色物流在我国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体制政策、基础设施、信息标准、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发展障碍。本文分析了阻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各种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绿色物流语境下的绿色包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敏  和克智 《广东包装》2004,(3):25-25,27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物流。物流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物流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绿色物流”就是其中的趋势之一。这一物流业新的发展趋势与人类日益增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我国各行各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密不可分的.它能够适应绿色浪潮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绿色包装对低碳物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正军 《包装学报》2011,3(4):66-69
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物流活动呼唤“低碳”与“绿色”。然而,中国物流业的低碳发展之路受制于观念落后、引导和管理政策滞后、行业发展模式粗放、物流设施装备陈旧、物流业与其他行业协同不够等诸多因素,低碳物流举步维艰。而包装是物流活动的基础,大力发展绿色包装可促进低碳物流的实现。绿色包装对低碳物流起到促进作用的途径有二:一是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和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二是包装方式在设计与应用上的绿色环保,努力实现物流与包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港口物流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落后的港口物流行业在工作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这与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存在冲突。本文主要阐述一些港口物流绿色低碳发展标准化的新路径,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港口发展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刘北辰 《中国包装》2012,32(10):15-18
绿色物流是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通过改革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绿色物流可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绿色物流建立在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具体包括绿色交通运输,绿色仓储与包管,绿色包装,绿色信息收集和管理,绿色物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运输是指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其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服迂同运输和重复运输,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然料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过程中泄漏,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陈萌茁 《硅谷》2010,(16):118-118,41
现代物流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是绿色世纪。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绿色消费"总量已达6000亿美元以上,到2012年将至少增加到1万亿美元。绿色物流要求各级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基本国策,在全社会开展绿色环保、节约资源教育,为实施绿色物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就发展绿色物流的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探讨发展绿色物流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冷链物流行业的发达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食品工业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能力仅占社会需求量的20%至30%,文章指出了我国冷链物流以及冷链保鲜包装的现状,提出了增加冷链物流覆盖的对策以及实现冷链鲜活产品绿色包装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对绿色物流评价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为后续绿色物流评价研究的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对绿色物流评价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其年度数量趋势和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得出绿色物流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而得出目前绿色物流评价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尚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与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评价快递企业绿色物流发展水平。同时,已有的绿色物流评价研究,大都未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只能用于研究对象间的排序,无法测度绿色物流水平达标性。  相似文献   

16.
张奇明 《硅谷》2008,(12):75
近年来,物流业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如运工具的噪声、污染气体排放、交通阻塞,以及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的不当处理所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为此,21世纪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绿色物流.所谓绿色物流主要指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商品的过程要绿色化,一是废弃物的物流过程要绿色化.绿色物流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牛的概念,而在国外,近年来绿色物流已经开始受到重视,比如逆向物流,作为绿色物流的一个重要内容,已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形成一个新的市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与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物流企业的绿色包装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在分析绿色包装的概念以及对物流企业发展的意义的基础上,总结了物流企业绿色包装存在个人消费观念滞后、包装技术发展滞后以及绿色包装法规不健全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包装设计理念的绿色化、包装延伸化和无害化以及完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8.
翟芮  杜珂 《中国科技博览》2013,(18):223-223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物流作为现代新兴产业之一,不仅有赖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和经济发展,同时也面临环境闯题。因此,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也是21世纪物流管理发展趋势。本文从企业角度提出发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郭鑫  陆莎  杜欢政 《包装工程》2023,44(19):238-247
目的 以政策及文献为样本,系统分析我国循环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为快递业绿色改革提供建议。方法 基于科学计量学方法,总结我国快递包装及电商物流包装的发展态势。通过CiteSpace软件的聚类分析和  相似文献   

20.
论绿色包装与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高速发展加深了环境恶化的程度。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物流活动同样面临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重点从物流包装这个角度,分析如何通过实施绿色包装来推动和促进物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物流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