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顺直型窄小河道砂体是某地区长垣河流一三角洲体系水下沉积环境所形成的砂体,这类砂体由于河流规模小,井网控制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是剩余油富集的主要砂体类型。为了完善注采系统,挖掘这类砂体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在分析动用状况的基础上,对剩余油进行量化分析,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成因形成的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确定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潜力,提出局部井网加密与注采系统调整相结合的调整方法,解决顺直型窄小河道砂体井网控制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的问题,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孤东油田馆陶组六区及七区西开发矛盾与剩余油分布特点的分析,积极采取相应的挖潜措施,从而提高了剩余油挖潜效果。分别从平面、层间、层内三个方面开展挖潜工作,通过逐砂体完善注采井网,砂体边部补孔,油水井堵调,小油砂体的不稳定注水,以及调整层间压力场,挖掘层间潜力的途径,提高了剩余油挖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老河口油田桩106块属于馆陶组复杂河流相隐蔽性油藏,砂体变化大,砂体间组合连通关系复杂,储集单元划分不清;砂体外注水,砂体内见效,同一砂体注水不见效或见效缓慢;井网不完善,注采对应率低;含水上升较快,产量递减大。针对上述矛盾,在油藏描述细分砂体的基础上,以砂体问的接触、连通关系研究为重点,以分频处理为主要技术手段,重新进行砂体描述,划分重组储集单元,完善井网,进行注采调整,以达到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吴宏 《中国科技博览》2012,(36):407-408
海南3块位于浅海海域,注水开发已10年。目前存在含水上升快,油层利用率低,注水波及体积难以提高等问题。通过对海南3块油藏条件、注采井网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后认为,油藏依然具有一定的剩余可采储量,注采井网也比较完善,具有调驱的必备条件和潜力,进行调驱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大部分油井都实施了压裂投产,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然而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由于人工裂缝闭合,加上前期注入水质不合格,地层堵塞伤害严重,注水井欠注,注水效率低,地层能量下降大,导致油井产量低,“注不进,采不出”的生产矛盾突出,开发效果不理想。针对以上问题,在深化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开发矛盾,开展工艺技术的研究和调整挖潜,实现低渗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6.
文南油田属深层高压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储层发育不稳定、物性差,认识开发难度大。通过区域整体评价与局部解剖相结合,开展了小层沉积微相研究和相控剩余油研究,细化了小层剩余油认识。在该研究成果指导下,针对不同沉积特点的储层,实施了不同的精细挖潜措施,对水下分流河道,通过强化河道注水补充能量,实施侧翼差异相带挖潜;对席状砂体,通过缩小井距、减少注水层段,优化井网单独动用。在新区注采配套过程中,充分考虑沉积微相展布特点,使井网布置尽可能与微相匹配。开发实践表明,上述方法对油田水驱状况的改善明显,提高了油藏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7.
井网的不断加密,为精细描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针对喇嘛甸油田河道砂体发育,叠加严重,不同区块成因单元数量不一致:同一河道内砂体连通效果差,注采关系不完善等矛盾,加密后的相带分布应重新研究,以逐步提高描述质量。本文针对喇嘛甸油田聚驱上返开发层位(萨Ⅲ油层组),从砂体剖面旋回特征、砂体内部夹层分布、砂体渗透率分布特征、水淹情况以及砂体微相分布特征入手,按河流沉积微相展布规律,发展平面成因分析模式预测相带图的沉积微相精细划分技术。  相似文献   

8.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测试资料,根据油砂体上井网控制情况、水驱特征和边水能量特征,将油砂体划分为弹性驱、注入水驱、注入水+边水驱、边水驱和未动用等类型,详细解剖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动用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和潜力,提出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注水油田的剩余油进行了挖潜,水驱效果大大提高。研究表明,以油砂体为对象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注水油田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喇嘛甸油田于1973年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6次开发调整阶段,调整后,开发层系增多、井网密度加大,各套层系的注水井,除了给本井网采油井注水外,还有为其它层系采油井注水,使得各套层系的注采状况较为复杂。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为了控制无效循环和挖潜厚油层层内剩余油,针对性的采取了堵水、补孔等挖潜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各套层系注采状况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对喇嘛甸油田二次加密后各套层系的注采状况进行研究,确定出各套层系在特高含水期注采状况及区块内单砂体的完善程度,这对油田注水方案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各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增加或改变驱油方向是挖掘此类油藏平面剩余油的一个重渠道;针对临十三断块断块小、含油小层多、单层储量较少、分注井减少等特点,通过实施层次化多元化注水工程来对注水井实施分注来缓解层间矛盾、挖掘层间剩余油潜力提高此类油藏最终采收率。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来实现油藏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经过长期注水开采,东辛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本文总结了开发单元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状况和最新进展,提出完善井网、周期注水、降压开采、补孔改层等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某区块以顺直型窄小河道砂发育为主,单砂层注采不完善的矛盾突出,水驱控制程度低,且以单方向连通为主,整体开发效果较差,剩余油主要以注采关系不完善类型为主。本文通过对某区块地质状况及开发效果分析,认为油井转注是该区块完善注采关系的一种措施,同时对已经油改水的井区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存在问题,寻找转注潜力。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通过补孔完善注采关系进行剩余油挖潜的做法。对x区块三次加密补孔井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通过补孔完善不同层系水驱注采关系、水驱井补孔完单砂体注采关系等,确定了经济有效的措施类型。实践表明,通过补孔措施,灵活运用水驱低产井完善水驱不同井网注采关系,挖潜不完善井区的剩余油,可以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经过长期注水开采,孤东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本文总结了孤东油田七区西“三高”开发单元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状况和最新进展,提出完善井网、周期注水、降压开采、补孔改层等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33块沙二下油藏为复杂断块油藏,已进入开发后期,因构造复杂、注水开发历史较长、油水关系复杂、认识挖潜难度大,产量递减加快。通过分析制约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明确问题与潜力,制定针对性的稳产措施。平面上通过强化水下分流河道地层能量,挖潜差异相带剩余油;层间通过相控层段组合,优化注水层段,实施精细注水,提高差层水驱动用程度;层内通过韵律段细分,优化射孔井段,改善主力储层开发效果。通过精细调整治理,区块实现稳产。  相似文献   

16.
唐艳 《中国科技博览》2013,(33):122-122
针对北部过渡带油层渗透率较低、原油物性差,且河道砂呈窄条带发育,平面砂体发育零散,非均质性较严重,水驱开发存在井网控制程度低、采油速度低、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幅度大等问题,靠常规措施达不到理想的增产增注效果,制约了该地区潜力的发挥,在北部过渡带选择了内有9口注水井,16口采油井的区域开展层系互补,通过加密井与基础井网层系互补,缩小井距完善窄小砂体注采关系,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多向连通比例,改善过渡水驱开发效果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对各种剩余油分布类型的分析,优选补孔方式,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期,受各种地质开发因素的影响,注人水波及系数低、驱油效果差,水驱开发效果明显降低。本文所研究的海南3断块,位于浅海海域,注水开发10年,油田存在含水上升快,油层利用率低,注水波及体积难以提高等问题,但油藏依然具有一定的剩余油潜力,注采井网也比较完善,剩余油局部仍有富集,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解决以上问题,开采剩余油,提高采收率。2008年以来,滩海油田在注水区块海南3断块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高含水期水动力调整手段,使注水区块的含水上升率得到有效控制,采收率提高3.9%,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盖帅 《中国科技博览》2012,(16):244-244
曙三区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杜32断层上升盘,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杜家台油层,全区共划分为7个开发单元,是一具有边底水构造的岩性油藏。该区块油水井出砂严重停产停注井多,剩余油分布不均。2011年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地质情况,在区块边部剩余油相对富集、水淹程度较低区域部署水平井挖潜,并利用老井注水,形成直井、水平井组合的开发模式,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赵霞 《中国科技博览》2011,(28):337-337
随着注聚开发深入,逐渐暴露出高压注入井增加、平面层间矛盾突出、地层及防砂工具堵塞、井网不完善等主要矛盾,地下剩余油的分布变得日趋零散。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多样化,挖潜难度越来越大。以二区注聚区为例,通过对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的研究,对注聚后期油层物性、剩余油分布规律变化进行精细分析。指导现场开发挖潜及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油田进入开发后期,经过强化注水挖潜、精细油藏描述、多次单元整体调整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晰和难以有效动用是制约现阶段提高开采效果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描述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提高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见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