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条斑紫菜丝状孢子体表达序列标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获得条斑紫菜丝状孢子体特异表达基因和抗逆相关基因,进行了条斑紫菜丝状孢子体表达序列标签分析,共获得170条表达序列标签。与数据库中条斑紫菜叶状配子体表达序列标签比较,发现73条新标签,占42.94%。这些新标签可能是条斑紫菜丝状孢子体特异表达的基因。获得的170条表达序列标签可分成106组,其中的43组,占46.6%,在蛋白质数据库中存在同源蛋白。已知功能的43组标签中,大部分与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相关,只有3组与生长发育,6组与抗逆与防御相关。上述研究结果是构建条斑紫菜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和探讨条斑紫菜养殖性状遗传机理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高通量研究不同世代条斑紫菜的基因表达情况,选择了467个包含诸多功能基因的条斑紫菜基因克隆,经PCR扩增纯化后,点样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基片上制备了条斑紫菜功能基因cDNA微阵列.采用Cy3-dCTP和Cy5-dCTP 荧光分别标记条斑紫菜配子体和孢子体cRNA,与阵列进行杂交后,获得了信号清晰、重复性良好的扫描图像.经对标准化处理后的467个基因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配子体中表达量上调的基因有55个,其中有21个基因与已知功能基因或推测功能基因相匹配;在孢子体中表达量上调的基因有86个,其中与已知功能或假定功能基因相匹配的基因有24个.实验证明,优化的cDNA微阵列制备技术用于条斑紫菜基因表达分析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的实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五个紫菜品系间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应用随机引物扩增片段多态性(RAPD)技术对2种紫菜的5个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筛选出21条随机引物,PCR反应得到147条扩增片段。根据共享扩增片段计算遗传相似性指数(F)和相对遗传距离,利用NJ法构建系统树。结果表明,条斑紫菜或坛紫菜的养殖品系首先聚类在一起,两个条斑紫菜养殖品系之间的遗传距离是0.32,两个坛紫菜养殖品系之间的遗传距离是0.31。条斑紫菜养殖品系CPY1-08A与坛紫菜养殖品系CPH8-83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达0.42。本文结果显示RAPD可以作为简便有效的分子工具应用于紫菜的遗传多样性和种质鉴定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条斑紫菜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紫菜抗逆抗病的分子机制,以本实验室建立的条斑紫菜表达序列标签(EST)和全长cDNA富集文库,结合PCR技术,克隆了条斑紫菜编码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cDNA及基因组DNA全长序列,并进行了序列特性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958个核苷酸,包含一个完整Mn-SOD基因的ORF,编码224个氨基酸和终止密码子;该基因在基因组中序列长度为1416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这既不同于高等植物的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也不同于人的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该基因编码区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60.9%,第三位密码子的GC含量高达84.9%;序列中包含4个与Mn2 的结合位点及一个保守的金属结合结构域,预测分子量为24469.09Da,等电点为5.99;条斑紫菜Mn-SOD与人的相关蛋白具有类似的空间结构,都有6个跨膜α螺旋结构域;由cDNA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莱茵衣藻相似性为57.7%,系统发生分析表明条斑紫菜Mn-SOD与绿藻莱茵衣藻和硅藻海链藻的亲缘关系较近.这是该基因在红藻门中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以坛紫菜和条斑紫菜的自由丝状体为材料,利用基因枪法分别转化CaMV35S、SV40、FCP、Amt、Ubi 5种启动子与报告基因组合,转化后48h进行原位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首次针对重要经济红藻紫菜的自由丝状体建立并优化遗传转化技术,为紫菜研究提供了新工具。结果显示,SV40启动子可以驱动laeZ报告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在紫菜丝状体中的瞬间表达,空白与阴性对照未检测到本底;其它4种启动子未检测到基因表达。进一步优化实验发现,在可裂膜650psi、轰击距离6cm下获得最高转化效率为8.0×10~(-5),经定量检测与双因子方差分析,是最佳转化参数,提示基因枪参数对外源基因转化效率具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研究坛紫菜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应用AFLP技术对浙江普陀列岛、渔山列岛和南麂列岛野生坛紫菜、福建野生厚型及薄型以及栽培坛紫菜的两个表型分化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共记录了528个位点,其中16个为单态位点,其余的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达到96.97%。其遗传距离与地域分布正相关,说明不同的环境因素可能是造成坛紫菜遗传变异的主要因素。对遗传距离进行UPGMA和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表明具有薄型叶片性状的浙江野生坛紫菜和福建野生薄型坛此菜聚合,而福建野生厚型与栽培具厚型叶片,当地俗称为木耳菜的样本聚合。该结果基本清楚地反映了坛紫菜表型特征的分化。栽培薄型叶片俗称鸡毛菜样本在不同聚类方法中分别于外侧并入不同的分支。在福建野生坛紫菜与养殖坛紫菜的AFLP图谱中仅发现了三条与叶片性状相关的谱带:具有厚型叶片性状的坛紫菜共有的ACC-CAA(100)和ACT-CAG(232),具有薄型叶性状的坛紫菜共有的ACC-CAA(490)。  相似文献   

7.
紫菜自由丝状体SCAR标记的获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RAPD技术对27个紫菜自由丝状体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7个紫菜材料的7个特异标记。对这7个特异片段进行了回收、克隆,对其中5个片段已完成了序列测定,根据这5个序列的两端顺序合成了5对SCAR—PCR引物,经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成功地将紫菜材料Porphyra tenuipedalis的RAPD扩增片段OPZ-19140和P.yezoensis qd-8的RAPD扩增片段OPJ-18488转换成两个SCAR标记。因为这两个标记的序列已全部测通,故又称为STS标记。这两个SCAR标记(STS标记)可以作为紫菜P.tenuipedalis和P.yezoensis qd-8自由丝状体材料种质鉴定、优良品系选育和产权保护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坛紫菜5.8S rDNA和ITS区片段的序列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野生(GL)和栽培(PXV)品系的5.8S rDNA-ITS兀区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扩增的GL和PXV的DNA片段长度分别为1213 bp和1221bp,包含完整的ITS1-5.8S-ITS2区.然后对紫菜7个种9个品系(其中6种7个品系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的rDNA相应序列进行了排序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9个紫菜品系rDNA中5.8S区的长度和序列非常保守,而ITS区的长度和序列则变异较大;根据它们的序列差异,计算出这9个紫菜品系的遗传距离在0.010~0.551之间,遗传相似性在44.9%~99%之间;并且采用邻接法构建了这9个紫菜品系的系统发育树,发现可以明显分为4个进化枝,由此讨论了分子分类方法同传统分类方法的分歧.实验结果表明,5.8S rDNA.ITS区序列可以成为紫菜种质鉴定和系统进化研究的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国家级紫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南通市紫菜养殖生产基本情况1995年10月,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将南通市紫菜生产列为国家级紫菜标准化示范区。现已形成了从苗种培养—良种选用—海区栽培—冷藏网技术—一次加工—二次加工—销售及其后勤服务配套齐全的紫菜产业链。全市拥有紫菜海区栽培面积2...  相似文献   

10.
林凯程  高博 《湖南包装》2023,(6):117-120
农产品的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农产品品牌升级并获得消费者青睐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种地方特色品牌,霞浦头水紫菜产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品牌文化缺失、视觉设计定位不够精准、视觉符号选用不够美观以及后期品牌形象运营不足等问题。数字技术条件下对其进行IP视觉形象设计是提升其知名度的重要路径。通过确定IP受众人群、提高IP识别度、融入情感共鸣、拓宽IP延展方向等策略,进而以具体的IP形象进行多维度、多领域的延展设计,以达成其视觉形象的最佳化,方能更好地推动霞浦头水紫菜的品牌和产业向互联网化、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紫菜无性系特异分子标记的获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RAPD技术对我国紫菜生产中广泛应用的15个无性系丝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用120个Operon引物进行了筛选,从中挑选可以扩增出清晰,稳定,重复性好和多态性高的8个引物,并用这8个引物从15个无性系中找到了8个特异的RAPD分子标记,而且分别来自8个不同的无性系,利用这些标记可以有效地对这8个无性系进行特异性鉴定,现已完成了对这些RAPD特异产物的回收和克隆,把它们转换成SCAR标记或STS标记的工作正在进行中,这些特异标记的发现对紫菜无性系种质鉴定,持久合理利用以及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直接测汞法快速测定干紫菜中总汞的方法。样品进行热分解,样品中的汞经金汞齐化管富集,加热破坏汞齐后,采用冷原子吸收光谱进行总汞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测汞法测定干紫菜中总汞含量有良好的效果,完全可以替代国标方法GB/T5009.17-2003。该方法快速、准确且无药品试剂污染,重现性优于采用国标方法测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既有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主要病害及其成因开展研究。首先,通过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总结、分析既有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病害发生条件、发展过程及对盾构隧道功能的危害。其次针对不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同使用功能、不同隧道规模等主要因素,并综合施工工艺流程、营运环境等具体因素,分别对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病害的成因进行分析、总结。综合分析得出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主要病害有很多,包括衬砌结构错台、渗漏水、衬砌结构破损与开裂、材料劣化、纵向不均匀沉降等。最后对主要病害的成因进行了透彻的分析、研究。该研究对今后盾构隧道的修建及养护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液氮研磨、超声波破碎、硫酸铵分级沉淀和DEAE-Sephadex-A-50柱层析等手段,建立了从坛紫菜叶状体体细胞中快速高效纯化别藻蓝蛋白的技术,并以该蛋白为抗原,通过动物免疫,制备了抗别藻蓝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电泳及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的结果表明,纯化的别藻蓝蛋白已达到电泳纯,A650/A280达到3.5,计算蛋白回收率为70.5%.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强,效价高达1∶100 000.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别藻蓝蛋白的功能和进行开发提供了基础材料和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坛紫菜的单性生殖与遗传纯系分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随机抽检的天然野生坛紫菜叶状体群体中,发现99.9%的个体是雌雄异体,只有0.1%的个体是雌雄同体.以雌性叶状体和雄性叶状体为研究材料,用酶解法分别获得其单离体细胞进行再生培养,然后观察再生叶状体的生殖行为,发现再生的雌、雄叶状体均可进行单性生殖,产生遗传上纯合的丝状体.雌性叶状体生长2个月左右,叶片梢部的颜色逐渐变浅,细胞的星状色素体逐渐缩小变成圆盘状,叶片生长变慢.不久,单个细胞从叶片梢部边缘处释放出来,数小时后,它们开始萌发成丝状体.雄性叶状体生长1个多月,在梢部形成大量的精子囊,但在精子囊中间存在极少量的细胞,它们不发育成精子囊,其颜色反而变红,当四周的精子囊释放精子后,它们就发育成丝状体.由单雌或单雄生殖产生的丝状体,其生长发育正常,由它们释放的壳孢子发育成形态和颜色很一致的可育正常叶状体,其性别全为单性,即由单雌生殖产生的丝状体的后代叶状体全部为雌性,而由单雄生殖产生的丝状体的后代叶状体全部为雄性.  相似文献   

16.
交通工程设施中桥梁规模、数量在不断地增加,有些桥梁在施工中却过早地发生损坏,对桥梁的耐久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际研究混凝土桥梁病害发生的原因和处治措施,为今后桥梁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借鉴,对防止病害的发生、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紫菜中铅含量,以HNO3-H2O2为氧化剂,微波消解处理样品,磷酸二氢铵作测铅基体改进剂,考察了基体改进剂浓度、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对吸光值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低浓度的铅与吸光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0.0058C+0.0052,r=0.9994,检出限为1.0μg/L。运用该方法测定10次加标样的RSD为1.512%~2.469%,加标回收率为98.4%~101.1%。该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适合日常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
二级公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研究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沥青路面的研究背景,然后对沥青路面的病害分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比较详细的论述了病害的种类:路面沉陷和车辙问题;最后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防范措施:开槽灌缝、车辙维修、碎石封层、机械化养护、强化日常养护,本文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康 《真空与低温》1995,1(4):224-231
微重力条件下生长优质晶体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要控制晶体生长的条件,抑制由于重大的减弱而引起的熔体中的热毛细时流。但是,用实验来解决这些问题费用高,周期也长,而且有时完全用实验来模拟也是很困难的。用数值计算方法来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熔体中的对流过程是空间晶体生长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计算结果对控制空间生长晶体和抑制熔体中的对流有指导意义。对微重力条件下熔体中对流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以有限差分法研究了沿上表面为自由表面的水平区域不同边界条件下的熔体中的对流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对高速公路隧道渗漏水病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渗漏水病害的危害、成因进行分析,结合已有公路隧道渗漏水病害的处理方法和经验,综合考虑公路隧道各方面因素,提出切实有效的治理方法,为隧道渗漏水的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