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究复合型黑蒜通便功能饮料的通便效果,采用经口灌胃复合型黑蒜通便功能饮料的方法对两批BALB/c小鼠进行处理,分别测定小肠墨汁推进率和小鼠排便时间、数量、质量及肠道内大肠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组小肠墨汁推进率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1),其中,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小肠墨汁推进率可达71.07%±9.16%。此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小鼠排便时间缩短、数量增多、质量增加;且灌胃前后各剂量组小鼠肠道内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差别不大,而乳杆菌数量在灌胃前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该复合型黑蒜通便功能饮料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功效,能够改善小鼠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鼠的消化酶活性,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观察阳春砂对实验动物消化功能的影响.动物经口灌胃不同剂量的阳春砂浸提物,30d后测定动物体重、食物利用率、小肠墨汁推进率、胃液量、胃蛋白酶排出量、胃蛋白酶活性单位等指标的情况.3个剂量组的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明显高于复方地芬诺酯模型对照组(P<0.01),大鼠高剂量组胃蛋白酶排出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阳春砂在促进动物消化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鼠离体小肠翻转实验,测定样品在大鼠离体小肠标本中吸收前后的多肽(氨基酸)含量,比较胶原三肽、胶原肽和丙氨酸的小肠吸收率。并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胶原三肽对小鼠爬杆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三肽的小肠吸收率明显高于大分子的胶原肽和游离的氨基酸,胶原三肽组小鼠的爬杆时间显著高于模型组、对照组,提示胶原三肽具有一定提高运动耐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富含柑橘多糖和黄酮的橘络提取物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通便作用检验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三剂量实验组(低、中、高剂量组),经口给予柑橘橘络提取物1w后,通过测定小肠墨汁推进率、首粒便排出时间和6h内排便粒数及重量,判断柑橘橘络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蠕动和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和中剂量组提高小肠墨汁推进率分别为65.29%和62.90%;3个剂量组的小鼠排首粒便时间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6h内排便数及重量明显增多。结论:柑橘橘络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促进肠道蠕动功能和排便的作用,其中中剂量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罗非鱼胶原低聚肽(TCOPs)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胃肠运动与脑肠肽的影响。方法:72只成年雄性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清蛋白组(500 mg/kg BW)和胶原低聚肽低、中、高剂量组(250、500、1 000 mg/kg BW)。模型组和受试物组采用盐酸洛哌丁胺制作小鼠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干预14 d后,进行小肠运动和胃排空功能实验;观察小鼠体重、体重增重、摄食量和食物利用率,测定血清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胃动素含量。结果:TCOPs能明显增加小鼠体重和提高食物利用率,使小鼠墨汁推进率显著增加,胃内残留率明显降低,并使血清GAS、MTL、SP水平显著提高,VIP显著降低。结论:罗非鱼胶原低聚肽能通过提高食物利用率并促进小鼠体重增长,增强小肠蠕动与加速胃排空,调节脑肠肽水平,起到改善小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不同益生元润肠通便的功能差异,将168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小肠运动实验,一组进行排便实验,两个实验分别设有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水苏糖组、低聚果糖组、低聚半乳糖组、聚葡萄糖组、菊粉组,5种益生元的干预剂量均为1.0 g/kg,干预14 d后,利用盐酸洛哌丁胺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测定小肠墨汁推进率、首例排黑便时间、6 h内排黑便例数和粪便重量。小肠运动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水苏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组的小肠墨汁推进率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葡萄糖组小肠推进率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排便实验结果表明,5种益生元的首例排黑便时间、6 h内排黑便粒数和粪便重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在干预剂量为1.0 g/kg时,水苏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均对小肠运动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排便无影响;不同益生元对小肠运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复合膳食纤维通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一种复合膳食纤维产品的通便作用。[方法]《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之“通便作用检验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5组,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复合膳食纤维8天后,测定小肠墨汁推进率及排首粒黑便时间,5h内排粪便粒数和粪便重量。[结果]:高剂量复合膳食纤维能明显增加肠蠕动抑制模型小鼠的小肠墨汁推进率(p﹤0.05);低剂量和高剂量的复合膳食纤维能明显缩短便秘型小鼠的排首粒黑便时间,明显增加便秘模型小鼠排粪便的粒数和排粪便的重量(p﹤0.05)。[结论]:动物实验表明该复合膳食纤维产品具有通便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危重病人营养状况改善的效果及肠道耐受性观察。方法:选取54例ICU患者,实验组27例,对照组27例,实验组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腹泻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营养支持后与营养支持前相比,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总蛋白、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的腹泻发生率为11.1%,显著低于对照组腹泻发生率37.0%(p<0.05)。结论: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能明显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及良好的肠道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灌胃小麦肽对于大鼠氮代谢、胃肠形态和小肠黏膜酶活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小麦肽组(灌胃剂量分别为20、100、500mg/(kg·d))和小麦蛋白组20mg/(kg·d)),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30d。分别于第10、20、30天用代谢笼采集大鼠24h粪、尿样品。灌胃30d后断颈处死大鼠,取血清、胃和小肠黏膜,观察氮代谢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胃肠内表面扫描电镜、小肠黏膜酶活等的变化。结果:灌胃30d后,低剂量小麦肽能显著提高大鼠蛋白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P<0.05);低、中剂量小麦肽均能显著增加大鼠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5);低、中、高剂量小麦肽均能显著增加大鼠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低、中剂量小麦肽大鼠胃肠道上皮细胞较空白对照组饱满、连接紧密,排列整齐有序;低、中、高剂量小麦肽均能显著上调大鼠小肠黏膜氨基肽酶活力(P<0.05);中、高剂量小麦肽均能上调大鼠小肠黏膜Na+-K+-ATP酶活力(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小麦肽能提高大鼠对于蛋白质的吸收与利用,其可能的途径是:促进胃肠道上皮细胞的生长;小肠黏膜氨基肽酶、Na+-K+-ATP酶活力的上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聚葡萄糖润肠通便作用的效果及有效剂量,将120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一组进行小肠运动实验,一组进行排便实验,每个实验组又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聚葡萄糖干预组(低、中、高3个剂量),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5、1.0、3.0 g/kg,连续干预14 d后,利用盐酸洛哌丁胺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测定小肠墨汁推进率、首例排黑便时间、6 h内排黑便例数和粪便重量。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聚葡萄糖低、中、高剂量组小肠墨汁推进率有增加趋势,仅高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葡萄糖低、中、高剂量组首例排黑便时间、6 h内排黑便例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中剂量组的粪便重量与模型对照组无差异,但高剂量组粪便重量较模型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聚葡萄糖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其有效剂量为3.0 g/kg。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谷物膳食纤维在预防便秘发生、缓解便秘症状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小鼠便秘模型,探讨两种谷物膳食纤维(燕麦纤维和小麦纤维)润肠通便作用的效果及剂量。将192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小肠运动实验和排便实验。每组小鼠再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燕麦纤维干预组(低、中、高3个剂量)、小麦纤维干预组(低、中、高3个剂量),低、中、高剂量浓度分别为0.5、1.0、2.0 g/kg,干预14 d后,测定小肠墨汁推进率、首例排黑便时间、6 h内排黑便粒数和粪便重量。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随着燕麦纤维和小麦纤维剂量的增加,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逐渐增加,其中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在剂量相同时,两种谷物膳食纤维对小肠墨汁推进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对照相比,燕麦纤维中剂量组和小麦纤维高剂量组的6 h内排黑便粒数和粪便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两种谷物膳食纤维均具有润肠通便功能,但剂量存在差异,燕麦纤维有效剂量(1.0 g/kg)低于小麦纤维(2.0 g/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骆驼刺与刺糖水提物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为兽医临床防治动物胃肠道疾病筛选植物药及安全使用剂量选定提供依据。方法回流提取骆驼刺与刺糖水提剂,用硫酸阿托品与氯化氨甲酰甲胆碱分别建立抑制小肠运动和促进小肠运动的病理模型,骆驼刺及刺糖水提剂分别以高、中、低3种剂量给药,以葡聚糖蓝的推进距离与小肠总长的比值计算小肠推进率,观察骆驼刺及刺糖水提剂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骆驼刺及刺糖水提物明显促进小鼠小肠运动的同时,拮抗阿托品对小肠运动的抑制,骆驼刺水提剂高、中、低剂量的促进率分别为22%、16.39%、16.07%,刺糖水提剂的促进率分别为30.83%、24.92%、25.12%。同时抑制氯化氨甲酰甲胆碱对小肠运动的促进作用,高、中、低剂量的骆驼刺水提剂抑制率分别为12.99%、23.2%、23.36%,刺糖水提剂的抑制率分别为8.61%、13.41%、27.47%。结论骆驼刺与刺糖水提剂对小鼠小肠运动具有双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富含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复方海带代餐粉进行润肠通便作用研究。方法 采用盐酸洛哌丁胺构建便秘小鼠模型,将10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大组,分别进行小肠运动实验和排便实验,每组再分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复方海带粉高、中、低剂量组:6.58 g/kg、3.29 g/kg、1.65 g/kg(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量的10倍、5倍、2.5倍),干预14 d后,通过检测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首粒排黑便时间、6 h内排便粒数和重量,并计算粪便含水量,分析其对小鼠润肠通便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便秘模型构建成功的基础上,中、高剂量的复方海带粉能极显著提高便秘小鼠的小肠墨汁推进率,缩短首粒排黑便时间、增加6 h内排便粒数和质量,提高粪便含水量(P < 0.01),以高剂量效果最佳。结论 该复方海带代餐粉能促进便秘小鼠的小肠运动,改善便秘,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直投式乳酸菌剂(direct vat set lactobacillus,DVSL)对便秘模型小鼠肠道功能的影响。小肠运动实验:将50只清洁级昆明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2.09、4.17、8.34×107CFU/mL DVSL水悬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每只小鼠的灌胃体积为0.2mL/10g体重,均自由摄食饮水,每周测定空腹体重1次。第15d空白组给予蒸馏水,其余四组小鼠灌胃浓度为5mg/kg复方地芬诺酯悬液,0.5h后各组均灌胃墨汁,观察各组小鼠的小肠推进率;小鼠排便实验:方法同上,不同的是实验19d时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浓度为10mg/kg,测定指标为首次黑便时间、6h内黑便粒数及其重量。各时间点各组小鼠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小鼠小肠推进率、6h内黑便粒数及其重量均低于空白组,首次黑便时间延长,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小鼠便秘模型建立成功;中剂量小鼠小肠推进率、6h内黑便粒数均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小鼠6h内黑便粒数及其重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而首次黑便时间短于模型组(P〈0.01)。按照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结果判定原则,直投式乳酸菌对便秘模型小鼠具有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了贻贝、牡蛎复合物对抗生素诱导小鼠便秘的干预作用,采用混合抗生素溶液灌胃C57BL/6雌性小鼠,构建肠道菌群紊乱型小鼠便秘模型(ME),以0.02 mL/g?bw贻贝、牡蛎复合物灌胃ME组小鼠为干预组(IC)。结合16s RNA基因测序技术,7 d后,测定小肠推进率、排便量、饲料消耗量、肠道菌群结构等指标,评估小鼠便秘模型及其贻贝、牡蛎复合物的干预作用。对比空白组,ME组小肠推进率下降22.89%(p<0.05),排便量降低41.00%(p<0.05),日平均饲料消耗量显著下降2.68 g/d(p<0.05),粪便含水率显著下降19.40%(p<0.05),同时,ME组肠道菌群有益菌多样性减少,表现为Prevotella-9、Lachnospiraceae、Enterobacter、Verrucomicrobia等有益菌菌群丰度降低;经贻贝、牡蛎复合物干预后,对比ME组,IC组小鼠小肠推进率提升70.00%(p<0.05),排便量提升52.00%(p<0.05),粪便含水率显著增加18.10%(p<0.05),IC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表现为Proteobacteria、Fusobacteria、Akkermansia、Bacteroidetes、Verrucomicrobia丰度增加,同时IC组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至与空白组小鼠相似。综上,贻贝、牡蛎复合物可显著改善由抗生素导致的便秘小鼠的小肠推进率等小肠蠕动功能,增加小鼠排便,并提高粪便含水率,同时调节便秘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及组成,增加Akkermansia等肠道有益菌。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复合益生菌剂量与动物肠道菌群及生理代谢之间的关系,选取6周龄BALB/C小鼠,每天按108(低)、109(中)、1010 CFU/mL(高)分别灌胃,持续6周,测定小鼠体重增加量、血清生化指标、脏器结构以及肠道菌群。结果表明,中、低剂量组小鼠的体重增加量和饲料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能够增强小鼠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功能,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指标、肠道和肝肾脏器官结构发生变化。其中,高剂量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分别为69.8±5.2和52.7±3.1,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中、低剂量组;肝脏组织周围有轻微纤维化,肾小球有轻微萎缩,表明高剂量组小鼠肝肾细胞受损;肠道菌群结构分析表明,高剂量组的厚壁菌门减少,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增加,且代谢功能丰度降低。研究表明,适量补充益生菌对机体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剂量过高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参考保健食品检验与技术评价规范(2003版)中关于调节肠道菌群及通便功能动物实验评价方法评价副干酪乳杆菌调节肠道菌群及润肠通便功能。方法:分别以0.000867、0.00867、0.0867、0.867、8.67 mg/kg灌胃给予副干酪乳杆菌K56菌株(实验室检测菌株规格为1.5×1011 CFU/g),检测小鼠干预14 d前后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含量,并测定干预30 d后小肠墨汁推进率、首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及重量,评价副干酪乳杆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及排便的影响。结果:干预14 d前后比较,各组小鼠粪便双歧杆菌、乳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均显著增加(P<0.05),而肠杆菌和肠球菌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以0.00867、0.0867、0.867 mg/kg剂量的K56干预后,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0.000867、0.00867、0.867 mg/kg剂量的K56干预后产气荚膜梭菌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0.00867、0.867、8.67 mg/kg剂量组干预小鼠墨汁推进率显著增高(P<0.05),0.0867、0.867 mg/kg剂量组小鼠排黑便粒数与重量显著增加(P<0.05),但各剂量组对小鼠首粒黑便时间与模型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副干酪乳杆菌K56菌株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和润肠通便的作用,调节肠道菌群最佳剂量为0.0867 mg/kg(对应人体剂量1.0×108 CFU/d),润肠通便最低有效剂量为0.867 mg/kg(对应人体剂量为1.0×109 CFU/d)。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益生菌对冷食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喂等量的普通冰淇淋、107 cfu/m L益生菌液和107、108、109 cfu/m L的益生菌冰淇淋。连续灌喂15d,记录并计算小鼠的稀便率和腹泻指数,15 d后,收集各组小鼠粪便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食用冷食会导致部分小鼠腹泻,在剂量范围内,益生菌可以缓解冷凉性敏感小鼠的腹泻症状,高剂量组小鼠的稀便率降低了3.11%,腹泻指数(10-1)降低了0.33,抑制效果较其它各组最为明显。服用了益生菌的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较高(高剂量组ACE值为69987.29,Chao1值为27098.77),乳酸菌属、艾克曼氏菌属、Blautia等菌属占比增大,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因此益生菌可以提高冷凉性腹泻敏感小鼠对冷食的接受度,冷冻载体下的益生菌可以在小鼠肠道中定植并对小鼠肠道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