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lanning》2014,(8)
随着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度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通专之辩,文理之分,文章强调一所卓越的大学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需要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上深入讨论了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对培养 2 1世纪工程人才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了如何解决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课时数量上、时间安排上以及师资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4)
社会的进步是以和谐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才,需要切实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素质教育的四个方面,即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哲学精神和人格培养同科技教育的关系来论述新的历史时期,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成为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0)
新课程要求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科学史话"、"科学视野"、"科学探究"、"绿色化学"和"化学规律"等方面,对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指向和策略进行了实践和思考,并得出"准确把握化学知识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度"、"准确把握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的教学原则和要点。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6)
中学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思想,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适当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人文教育的应用,从而加强学生对生物的理解,实现生物与人文的融合,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45)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初中德育有了更高的标准。德育本身具有人文色彩与人文关怀内涵。德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人文性是本学科的性质之一。因此德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对于农村中学,德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还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这需要学校管理者在强化德育的同时,注重人文教学的渗透,使两者相互结合,以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1)
通过分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高校在推进科学与人文教育整合方面的具体措施:开设公共选修课,为文理学科交叉渗透搭建平台;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专才的同时抓好通识教育;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4)
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课程极具人文性,要求每一名初中生都能够正确认知生活与美术的关系,通过美术与内心情感的融合、美术与综合文化的融合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该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美术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7)
作为医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之一的人体解剖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人文教育与人体解剖学教学相结合,能深化当前的医学教学氛围,从本质上提升医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培养更优质的医学生。然而在当前医学科学发展模式不断更新以及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迫切需要改变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解剖学教育工作往往过于重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其人文素质教育的培育。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以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为论述切入点,具体阐述了解剖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措施,旨在为后续的医学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学化学是建筑环境专业重要的化素质基础课。大学化学教学中,结合科学史教育,对学生进行人素质教育.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道德,也是新世纪高素质建筑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探索与实践证明,在大学化学教学中,渗透人素质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结合基础力学特点,探讨基础力学教学中如何在通识教育理念下渗透人文教育,拓展力学内涵。介绍了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文理交融的教改思路,以及在基础力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发掘力学之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升其科学与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人文教育与理工科大学的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培养创新能力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的融合,现代科技工程也需要人知识与科学技术的融合。章分析了人教育发展的时代意义和人素质与科学素养的关系,并结合国外一流大学人教育的特色,就理工科大学如何加强人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有效实现方式,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塑造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通识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道德情操、社会责任等综合素质。理工科院校在推进通识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管理体制、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通识与专业教育矛盾、教学方法等方面。通识教育重"育"而非"教",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通识课地铁文化漫谈为例,探索了理工科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了以"研、论、践、训、核"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达到通识育人目的。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应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通专融合的通识课程体系,将育人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同时,通识课程建设需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管理,实现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校自然学科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的自然学科教学是一个贯穿人文素质教育的十分有利的方面,它可以把自然学科的教学与认识科技发展规律、培养科技伦理道理、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审美能力和树立团结协作精神等人文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收到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文章针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现象日益严重的现状,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普遍较差的原因,并提出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加强艺术教育,营造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措施,切实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教育问题已经引起广泛讨论与积极探索,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各行其道,因此,从学科专业的文化逻辑出发,阐述其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以建筑类学科为例,探讨大学人文教育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H-CDIO模式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目前城市规划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归纳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指出城市规划专业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与CDIO关系的梳理,建立了以H-CDIO为主导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文素质教学模式,提出该模式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培养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符合新工科要求的一流电气电子信息技术人才,是中国高校新工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紧迫任务,向教育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是一条有效途径。多伦多大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工程与人文素养为特色,以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丰富学习体验、加强多方协同育人体系为途径,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和核心能力培养等教育理念,对新工科建设及卓越工程师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详细论述了人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用大量数据阐释当今理工科大学生人素质现状,分析探讨由此而成的原因,即教育的“工具意识”偏颇所为,教育的“工具意识”导致受教育形成极强的“工具-功利”意识,是造成理工科大学生人素质弱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