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将政治经济学或阶级分析方法引入城市规划研究领域,对城市规划的社会政治功能、城市规划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及规划者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尖锐地批判资本的垄断利益,揭示了城市建成环境所内含的社会矛盾.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城市规划、国家职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关系的丰富阐述,弥补了传统规划理论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物质空间的规划和生产的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期,城市规划学术界重新发现了物质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对城市物质空间本体的研究进入了更加复杂和综合的阶段.城市空间理论的研究摆脱了单纯的几何空间的限制,而与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充分结合,产生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笔者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生态、社会公平、社会文化等五个方面分析和评价当代西方重要的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热点和激烈争论的焦点.有些学者的研究领域虽然并不直接以城市空间规划为目的,但其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对城市空间发展产生影响,也将其纳入讨论范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大规模的社会骚乱已经是国际社会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作者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意识到从规划角度分析骚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以巴黎骚乱为例,从城市规划角度分析引发其发生的城市社会环境,阐述法国的规划体系和规划方法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影响以及西方社会面对社会动荡采取的政策法规,文章最后总结了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国外城市社会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综述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会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问题一直是国外城市社会学、地理学、人口学、规划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形成了各种理论流派.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正发生类似于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的演变趋势.因此,对国外城市社会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理论进行研究,可以为正在发生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问题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解释,并且也为合理的城市治理公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珂 《新建筑》2013,(6):54-58
城市设计实质是社会一空间的调查研究过程,不仅要调查分析物质空间单元之间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揭示隐含在物质空间中社会、经济行为和文化内涵,沿着"城市空间自身生产"的方向,优化城市空间。传统城市设计偏重物质空间,缺少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解决。然而人工调查方法,不仅难以保证调查信息的完备和准确,而且凭个人经验的调查分析结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城市空间是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高度互动的融合,提出以GIS为平台、以Unit为载体的城市社会一空间信息数字化调查方法;以空间使用为导向挖掘空间信息,发现城市空间关系及发展规律的数字化研究方法。通过这一方法,拓展和深化对空间信息的认识和理解,促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融入物质空间设计,促进城市设计决策从定性分析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论证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将政治经济学或阶级分析方法引入城市规划研究领域,对城市规划的社会政治功能、城市规划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及规划者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尖锐地批判资本的垄断利益,揭示了城市建成环境所内含的社会矛盾。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城市规划、国家职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关系的丰富阐述,弥补了传统规划理论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物质空间的规划和生产的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7.
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已于2001年在上海召开。在提交的会议论文中,我们从“城市设计”、“物质形态”、“空间环境”等相关论题中选取5篇论文,作为本期的主题文章,并采用了“城市物质空间环境”的主题称谓。在过去的20多年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实践似乎更关注“政策规划”、“社会规划”和“经济规划”等问题,但是无论过去或现在,物质环境在规划学科中都始终占有重要的位置。虽然“城市物质空间环境”这个……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借鉴西方有关理论与实践基础,对我国近来城市社会空间的地理学研究进展和领域作了综述,注意研究领域的发展和新动向.从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入手,将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地理学研究归纳为五个方面①社会结构分异②居民感知与行为的空间分异;③组织的空间分异;④土地利用的分异;⑤物质环境的分异.  相似文献   

9.
欧盟国家城市绿色空间综合评价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国家在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上开展一系列研究、实践活动,发展出一套绿色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InterdisciplinaryCatalogue of Criteria,ICC)及相应的评价方法.ICC包括社区和城市2个尺度,城市尺度共分4级:一级目标层:城市绿色空间综合评价;二级准则层,包括数量,质量,使用,规划、发展与管理4方面;三级指标层,包括面积、破碎度等35项具体内容;四级次指标层,包括绿地率等64项具体的度量指标.重点介绍城市尺度,以期对我国城市绿色空间评价、规划和管理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特色指的是一座城市的物化环境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空间个性特征,其规划任务是通过对城市特色资源的挖掘和提炼,以城市整体的物质空间美学个性作为规划导向,建构良好且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形态和形体空间环境。本文阐述了城市空间特色的技术框架和研究范围,提出以魅力模型的方法构建城市空间特色的结构;以特色要素比较矩阵的方法,从不同尺度探求城市空间不可复制性的独特价值;以历史地图解析的技术挖掘与追溯隐含在历史文脉中的空间特色根植性;以多因子叠合的方法探寻现状城市空间特色要素;以特色资源分级评价技术精确划分特色要素等级;以管理单元导则的编制引导城市特色空间的建设控制。据此可明确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基础分析、特色评价、空间梳理、规划调控和导则编制途径,初步建立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工作方法,并可使之进一步拓展和调整,以适应不同城市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龙赟  张聪林 《山西建筑》2004,30(15):12-13
介绍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的方法 ,从城市绿地系统技术指标体系、城市绿地系统的社会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指出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有利于切实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磐岩  牛萌 《园林》2021,(1):2-7
基于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技术、机制协同难点以及城市绿地作为重要海绵体的价值意义,开展《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管理技术指南》课题研究。《指南》重点解决了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设评估全过程各层级的技术路径,以系统思维和工程思维的不同角度确定各层级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的指标、目标和技术方法,包括海绵城市绿地规划、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海绵城市绿地工程施工与维护及海绵城市绿地绩效评估等内容。《指南》聚焦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与传统方法、做法的不同之处,通过规划、设计、实施、维护、评估全过程把控城市绿地海绵功能的落实,强调蓝绿灰融合和多专业协同,有效发挥城市海绵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目前城市绿地建设和规划中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南京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提出了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指标的选取标准和完善城市绿地规划指标体系的建议,以供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阐述城市空间和当代社会思想的相关研究,从加强城市规划的空间性研究,注重城市空间和社会复杂过程研究,体现多元价值的城市规划研究,重视城市规划和权力的研究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对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各类城市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对城市公园系统综合质量的科学评价关系着城市开放空间品质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水平的进步。以Park Score指数为例,对美国城市公园综合评价系统的建设过程、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进行系统介绍和特征评述,总结分析其在城市规划实践和研究中的应用,提出我国应完善城市空间数据库建设、引入以人为本的评价指标和加强指标体系建立过程的有效性等建议措施,旨在为我国城市公园综合评价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民国南昌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研究及启示 (1926—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民国时期传统城市中"新兴都市"的代表,南昌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了一段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高峰。在回顾该时期南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通过考证、解读并评价南昌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和实践,总结该阶段南昌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特点及对于当代的启示,主要表现在:贴近城市现实需求,勇于借鉴先进经验;扎根城市山水骨架,营造地域风貌特色;尊重民族文化情感,保护城市历史文脉;规、建、管有机结合,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建设中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该时期南昌市公园绿地发展中体现出务实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对于指导当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具有特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丹丹  李雄 《华中建筑》2012,(7):109-112
“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空间体具有综合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灾害.绿地可在不同层面发挥避灾作用,从而完善整个城市的综合防灾体系。该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指出目前城市综合防灾体系规划中绿地避灾功能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划和建设两个层面探讨城市绿地避灾作用的实现途径,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协调。实践以承德市营子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避灾建设作为实例.从而达到理论对实践的综合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鹏  冯国芳 《中外建筑》2013,(11):72-74
由于城市绿地指标(绿地率和人均绿地指标等)受城市边界的主观性和可变性以及城市中绿地空间分布的影响而有重大差异,这些指标不足以衡量城市绿地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在绿地系统规划中,规划人员往往根据主观意见、服务半径分析等简单方法确定现状城市绿地分布存在的问题,缺乏对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规划研究缺乏数理研究方法的支撑,缺乏理性判断依据。为此,笔者提出利用景观生态学廊道网络指数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在规划前期研究和方案对比工作中特点突出,增强了规划方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论文通过对马克思的时空观分析,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实践活动中的按活动的内容,可以将其划分为实体、关系、信息和时间几个阶段。并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应该立足于城市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时间"将是其发展的核心,减少劳动时间的时空距离,增加自由时间的活动空间将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陈舣亦 《山西建筑》2010,36(27):29-30
从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形式着手,总结了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面临的困境,通过对地下空间开发控制特点分析,制定了相应规划控制要素、指标体系及图则表达方式,以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