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装甲装备基本可靠性指标的分配问题,采用系统工程中的系统评价方法解决。以某特征参数测试系统为例,建立了系统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单元产品在系统中的分配权重,计算过程通过验算,结果表明系统工程方法可对装甲装备基本可靠性指标进行合理分配,可以为装甲装备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并可在解决其他类似工程问题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进行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缺陷,在充分考虑新型装甲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特殊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网络分析法(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的新型装甲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框架,给出了影响装备保障能力的主要指标集,分析了各指标间的影响关系,建立了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 ANP模型,提出了基于 ANP 法的新型装甲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思路,并通过实例进行了模型验证,为基于使命的新型装甲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机械可靠性的装甲装备使用维修决策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机械可靠性理论的研究,分析机械产品的可靠性特点和维修规律,论证了机械可靠性理论对装甲装备维修方式的影响和对装甲装备使修决策的理论支持,并将机械可靠性理论应用在装甲装备使修计划辅助决策中,探索了装甲装备使修计划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为装甲装备使修计划辅助决策的制定和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装甲战斗车辆的乘员提供三防能力的必要性,促进了设计一种车辆空调系统。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世界许多地方使用的装甲战斗车辆安装乘员空调系统,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对战斗力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对生存力有着重要影响。空调系统能使乘员与车辆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有效工作,并且要比敌方未装备空调设备的装甲战斗车辆具有更好的战术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直升机飞行速度慢、防护装甲薄等缺陷,对武装直升机乘员救生技术进行研究。在分析武装直升机乘员防护救生特点的基础上,介绍国外防护救生的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和国内防护救生的现状,并对中国武装直升机飞行员防护救生装备的发展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国外装甲透视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利用装甲透视系统成功完成沙漠环境封闭舱驾驶试验;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和乌克兰透明装甲公司分别推出"铁视"头盔系统和"环绕观察"系统,可使乘员在舱内实现对周围环境的360°态势感知。装甲透视技术是装甲装备态势感知技术发展的飞跃,将使装甲装备具备封闭舱作战能力,对提高装甲装备的生存力和智能  相似文献   

7.
技术状态对装甲装备武器系统的执行任务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对其评估的研究还很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技术检测对装甲装备武器系统执行任务能力进行评估的方法,并结合某装甲装备武器系统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为装甲装备武器系统检测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改进性维修效果评价应用过程中主观性强、适用性差等实际问题,基于可靠性增长评价的方法建立了改进性维修效果评价模型。通过对Duane模型和AMSAA模型的比较分析,针对装甲装备在改进性维修过程中可靠性增长的特点,选择以Duane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装甲装备改进性维修效果评价模型,并进行示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直观准确得到改进性维修效果的评价结果,可为改进性维修效果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技术状态对装甲装备武器系统的执行任务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对其评估的研究还很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技术检测的装甲装备武器系统执行任务能力评估方法,并结合某装甲装备武器系统进行了实例分析。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为装甲装备武器系统检测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装甲输送车乘员舱内三维空气流动与传热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装甲输送车乘员舱内三维空气流动与传热计算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应用k-ε二方程紊流模型,非结构化网格和有限容积法对某装甲输送车乘员舱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计算与分析。为该车乘员舱生存环境的改善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孙厚杰  金晓萍  解芳  孙晓东  郑思涓 《兵工学报》2022,43(11):2749-2760
装甲车辆乘员的情景意识水平显著影响车辆的作战效能,而乘员的情景意识又受到工作记忆、注意力分配等因素的影响。为探究乘员的长时工作记忆及注意力分配对其情景意识的影响,共招募24名被试开展了乘员情景意识评价实验。实验针对装甲车辆中车长某一假定作业任务,基于某乘员任务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进行。结果显示,在长时工作记忆方面,熟练者的情景意识水平显著高于初学者;在注意力分配方面,高凸显性条件下的情景意识水平显著高于低凸显性条件,而异常信息出现频率对情景意识的影响较小。进一步分析表明,3D-SART、SAGAT、异常信息响应时间、眼睑开度、仪表区注视时间占比、SDNN以及PNN50等指标对情景意识水平变化较为敏感。该研究可为装甲车辆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方面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两栖装甲车辆乘员可靠性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伟国  刘维平  孙伟  李胜东 《兵工学报》2008,29(11):1358-1361
两栖装甲车辆乘员可靠性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而环境因素是外部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进行了两栖装甲车辆乘员可靠性环境因素影响分析,并结合人的行为模式,通过对装甲车辆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进行了验证。得出的结论对于部队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维平  聂俊峰  金毅  白雅娟 《兵工学报》2015,36(9):1805-1810
以多资源理论(MRT)为基础,充分考虑装甲车辆乘员作业特点,从人的信息处理方式入手建立了基于信息执行通道的乘员任务-网络模型,提出了基于任务-网络模型的装甲车辆乘员脑力负荷评价方法。以装甲车辆炮长发现目标并射击任务操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清楚地描述乘员全任务过程中脑力负荷的变化情况,有效地找出脑力负荷异常的时间节点和产生原因,量化评估乘员的脑力负荷。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装甲车辆乘员信息作业人机工效试验需求,设计开发了装甲车辆信息系统人机工效试验平台。分析了试验平台的系统方案,包括主控系统、模拟测试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依据实车环境设计了试验座舱及控制台、操作模拟装置和综合测试装置;采用嵌入式测试方法,将绩效测试功能嵌入到作业模拟过程中,开发了主控软件、信息终端软件和射击模拟软件;通过具体实例对试验平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平台能够实现乘员信息作业绩效的全程测试,以及乘员认知能力、脑力负荷和生理参数的综合测试,有效甄别相关因素对乘员信息作业绩效的影响,为准确测量乘员信息作业绩效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韩坤  何成铭  刘维维  申莹 《兵工学报》2014,35(2):268-272
在装甲车辆论证过程中,权衡分析是确定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和测试性(RMST)定量要求的关键环节,但目前缺少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出以系统效能为目标的装甲车辆RMST权衡分析方法。基于装甲车辆使用和维修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由战备完好率、任务可信度和固有能力三部分组成的装甲车辆系统效能模型。在系统效能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两种RMST权衡分析方法,即基于比较的权衡分析方法和基于灵敏度的权衡分析方法。该方法为合理地确定装甲车辆RMST定量要求,提高装甲车辆系统效能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认知行为差异逐渐成为乘员信息作业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乘员的信息作业绩效,开展了考虑认知行为差异的装甲车辆乘员信息作业绩效研究。基于任务-网络建模技术,构建了融合通道维度的乘员信息作业认知行为模型,以及乘员信息作业绩效预测模型。针对不同认知能力水平,进行了乘员信息作业绩效对比实验;通过对绩效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了乘员认知能力与作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乘员信息作业绩效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乘员认知能力与信息作业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乘员认知行为差异对信息作业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建议装甲车辆乘员选拔应结合认知能力测评,并进行针对性训练和任务分工,可以提高乘员作业绩效,节约训练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装甲车辆的战时保障能力,根据"基于性能的保障"的要求,建立了装甲车辆分队战时保障预设阵地选址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的寻优特性,提出了预设阵地的矩阵编码策略,通过遗传算子杂交、变异操作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利用具体算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模型可取,算法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18.
为综合预测装甲车辆发动机使用寿命,应用相关性分析优化发动机使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定义发动机使用条件修正系数,对发动机使用状态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构建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利用获得的样本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定量评价装甲车辆发动机使用状态,为预测装甲车辆发动机使用寿命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研究地面装甲车辆静磁场目标特性的需要,以某装甲车辆周围磁场的测量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建立了装甲车周围的静磁场的数学统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统计建模的方法可以减少测量所需要的数据量,并且能够达到较高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军用装甲车辆乘员舱的灭火抑爆系统探测火情的需要,提出2种调整光学探测器的探测灵敏度的解决方案。简要分析光学探测技术的原理及分类,讨论各种光学探测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介绍光学探测器的选择及温度对光学探测器的影响,重点论述某军用车辆灭火抑爆系统中光学探测器的温度适应技术,采用软件补偿方案对红外1 ms火警阈值、红外1 s积分火警阈值及红外光敏管的老化进行补偿,并多次经过高低温试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40~55℃的温度变化范围内,防误报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国军标对光学探测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