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大米品质改良的现状及思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论述了大米品质改良在我国的实际意义。分析了大米品质的影响因素和品质改良的方法。提出了大米品质改良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2.
大米陈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及品质改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探讨了大米在陈化期间品质变劣的原因,提出了陈大米品质改良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陈大米中添加适量的糯米,可显著改善陈大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大米的品质改良国内贸易部科学研究院曹志英大米的品质除与品种、加工精度有关外,对成品米可以进行品质改良,如大米的陈化处理和大米的加香,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米的食用品质和商用价格,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一、大米的陈化机理及大米加香技术。大米的化学成份主...  相似文献   

4.
大米陈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及品质改良的研究(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大米在陈化期间品质变劣的原因,提出了陈大米品质改良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陈大米中添加适量的糯米,可显著改善陈大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改善大米食用品质及其工业化生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大米精加工及米质调理技术专题中有关米质调理的攻关内容,对大米食味评价体系及大米食用品质改良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和分析,并对改良大米食用品质的工业化生产技术提出了探索性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6.
大米食用品质及改良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通过对影响大米食用品质因素的分析,探讨大米食用品质改良的机理,正确选择及应用大米食用品质改良剂。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大米精加工及米质调理技术专题中有关米质调理的攻关内容,对已开展研究的大米食味评价体系及大米食用品质改良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和分析,并对改良大米食用品质的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提出了探索性的研究框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支持继续立项攻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高压静电场装置对大米进行处理,探索不同场强和时间条件对大米烹煮品质和食用品质的影响,为大米品质改良寻求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米粉成分中缺乏面筋蛋白,会使大米面包在制作过程中存在面团难以形成有效的网络结构、不易成型、品质差(持水性、持气性、弹性和内聚性)、老化速率快等缺点,从而影响面包的质构特性以及感官品质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大米面包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通过添加外源性物质如乳化剂、蛋白质、酶、亲水胶体、盐类等和运用改良技术,如酸面团发酵技术、发芽技术、挤压膨化等技术,来改善大米面包的综合品质,对大米面包的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开发大米面包不但可以丰富中国大米类产品的花色品种,还能解决麸质过敏人群对饮食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无麸质大米面包中不含面筋蛋白,在制作过程中存在面团难以形成有效的网络结构、不易成型、品质差(持水性、持气性、弹性和内聚性)、老化速率快等缺点。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改进工艺条件、添加品质改良剂等方法,对无麸质大米面包品质进行改善,文章简述了无麸质食品的相关标准和大米面包使用的原料,并介绍了其工艺和品质改良研究进展,以期为无麸质大米面包的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米陈化及米质调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米在储藏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大米食用品质的劣迹,即陈化。采用合适的添加剂对陈米进行调理,可以消除陈米饭的异味和增香,改良质构,改善色泽,提高陈米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2.
将环糊精、有机酸和表面活性剂等早籼米品质改良剂配合使用,对早籼米进行系统的品质改良调理研究,以米饭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为检测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早籼米品质改良配方.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各种大米品质改良剂单独使用时可以提高早籼米的品质,最佳用量分别为:β-环糊精0.15%,麦芽糊精0.05%,单甘酯、蔗糖酯各0.1%,柠檬酸、苹果酸各0.05%.PB实验结果显示,各大米品质改良剂对早籼米品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单甘酯、柠檬酸>β-环糊精>麦芽糊精>苹果酸>蔗糖酯.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早籼米品质改良的最佳配方为0.15%β-环糊精、0.1%单甘酯、0.56%柠檬酸,此时早籼米的食用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通过系列单品种实验,对6种大米的基本成分与利用其制作的发糕产品的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作相关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复配实验,继续探究复配可行性及发糕原料大米的具体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产品品质与原料大米蛋白质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大米合理复配可有效改良发糕品质,复配后原料应同时满足蛋白质含量高于9.5%,直链淀粉含量高于20.0%。  相似文献   

14.
GB1354-2009<大米>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在GB1354-1986<大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将黄粒米、矿物质、色泽、气味等指标改为强制性指标,将原来的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和修订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对标识、标签的要求和判定规则.该标准的实施能够促进、推动我国大米品质的改良,产品系列化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米标准的现状及修订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分析研究了现行的国内外稻谷、大米标准之后,提出了本次修订工作将遵循与我国粮食供求关系相适应、有利于大米产品的规范化和系列化、有利于稻谷品种品质改良及稻米行业发展,同时注重与现行的《稻谷》等国家标准和法规相衔接的原则。明确了修订工作重点将围绕细分等级、规范名称,指标分为卫生指标、基本指标和定等指标,并增加品质类指标、安全规定、包装及标签要求等进行。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改良大米食味品质的酶种类,采用全因子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复合酶制剂组方。确定的最佳复合酶组方为:纤维素酶0.82%、β-淀粉酶0.3%、糖化酶0.25%。此条件下响应面模型预测的崩解值为589,与实验值接近,说明响应面模型可靠。扫描电镜检测证明在此条件下大米的食味品质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早籼米为原料,采用生物法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以改良直条米粉的品质。结果表明:在传统工艺的大米浸泡环节采用毕氏生香酵母、面包酵母、植物乳酸菌和嗜热乳链球菌按3∶3∶3∶1比例混合种液,按5%~8%的接种量,接入大米中,在37℃温度条件下发酵5 h,可以明显提高直条米粉品质。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与大米食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芮闯  刘莹  孙建平 《食品科技》2012,(3):164-167,171
利用国标方法对大米的食味品质进行了评价,并开展了蛋白质含量及组成与大米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大米蛋白质的含量与其食味品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与相似品种的大米相比,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大米具有较好的食味品质。大米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首先对米饭的食用滋味产生影响,其次是米饭的适口性、光泽、气味与外观。大米蛋白质组分中,清蛋白是影响大米食味品质最显著的组分,碱溶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的含量与大米的食味品质及某些食味特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球蛋白与大米食味品质不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大米淀粉结构与质构品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对大米口感品质的期望越来越高,其中大米的硬度和黏度品质是众多口感品质中最具识别性的两种,可通过质构仪进行表征。本文详细探讨影响大米质构品质的主要因素,介绍测定大米质构品质常用的方法以及发展趋势。由于淀粉是大米最主要的组分,因此还综述了淀粉的多层级结构及其表征方法,并重点总结大米主要质构品质(硬度和黏度)的分子机制,即淀粉结构与大米质构品质的构效关系,以期为大米口感品质的改善与美味米制食品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江淮地区大米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市售三种不同品质大米,从大米外观品质、理化指标及加工品质三方面进行研究,探究江淮地区大米质量品质并筛选出优质地方特色大米。结果表明:黄粒米及整精米率对大米外观品质影响较大,垩白度相差较大;理化品质中大米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品质呈负相关,样品大米的含水量15.5%,直链淀粉含量为13.5%~18.2%,符合国标优质大米要求;糊化特性中优质大米的崩解值的绝对值较大;质构特性中硬度适中,弹性良好。江淮地区大米质量品质均高于对照组中低品质大米,部分大米质量与优质大米接近可作为地方优质大米推出。对江淮地区大米进行质量品质分析,有利于推动实施优质粮油工程,树立地方特色品牌,为江淮地区大米质量标准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