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埕北302井是胜利油田在渤海湾埕岛海域钻探的一口重点井,完钻井深4364.95m,钻探目的是评价古生界、太古界含油气情况。该井馆陶组以上地层造浆性强,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地层剥蚀掉块严重,古生界和太古界地层破碎、裂缝发育.在钻进过程中,经常出现井漏、井喷、井塌和卡钻等复杂事故。介绍了该井不同地层的钻井液配方,即上部地层选用抑制型聚合物海水钻井液,下部地层选用适度分散的防塌钻井液,并配合相应的维护处理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聚合物海水钻井液抑制能力、携屑能力强;防塌钻井液具有较好的防塌能力、抗污染能力和抗温能力,满足了埕北302井钻井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河坝1井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河坝1井钻遇地层复杂.下部有含硫化氢的超高压天然气层、塑性盐膏层、漏失地层等,易出现井漏、喷漏同存、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钻井液维护处理存在防漏堵漏难度大、地层易垮塌、盐膏层易污染钻井液、高密度抗高温钻井液性能调整困难等技术难题。该井三开井段应用了聚磺抗钙防塌钻井液体系,四开、五开井段应用了聚硅醇抗钙防塌钻井液体系.并采取了相应的维护处理措施。针对钻井过程中出现的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不断优化钻井液性能.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从而确保了该井顺利钻至设计井深。  相似文献   

3.
鸭深1井是大庆油田在青海省柴北缘区块布置的第一口重点探井,完钻井深为4950.00m。该井上部地层疏松,承压能力弱,部分井段有破碎带,易发生井漏,狮子沟组至上油砂山组上部地层中,泥岩水化分散性强,易出现缩径、井壁坍塌;下部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系数高,抗温和维持井壁稳定是关键。全井存在多层高压盐水层,易发生井漏、井涌、井塌等事故。针对鸭深1井地质特点,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确定,上部地层采用阳离子聚合物钻井液;钻至下部地层将钻井液转化为阳离子聚磺钻井液,提高钻井液的抗温性和稳定性。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在高密度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抑制性、防塌性和较好抗盐抗钙能力;减少了复杂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钻井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小眼井的规模经济效益,1998 年在朝阳沟薄荷台油田进行 42 口ψ178 mm 小眼井的区域推广性试验,该油田上部地层胶结疏松,下部青一段至泉四段地层微裂缝发育,易发生井塌、井漏。对原来小眼井钻井液进行了改进,经 36 口小眼井使用表明,改进后的小眼井钻井液封堵性及润滑性能好,防卡、防塌能力强,解决了该油田井漏、井塌的问题,与小眼井钻井工艺配合,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使小眼井钻井综合成本降低了 11.7%。  相似文献   

5.
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在宝302井欠平衡井段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可循环泡沫钻井液的配方,性能及在宝302井欠平衡井段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该体系悬浮和携岩能力强,抗高温,抗污染效果好,能够满足宝南区块深井欠平衡压力钻井的需要,且保护油气层效果好,同时,这也是国内首次将可循环泡沫钻井液成功应用于井泥岩及煤层井,拓宽了泡沫钻井液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鉴于龙探1井发生的复杂情况,针对龙探2井的地层特点,采用了不同的钻井液体系及现场维护技术措施.实钻表明,龙探2井使用无固相钻井液、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聚磺防塌钻井液和饱和盐水聚磺钻井液体系,解决了该区块上部刘家沟组地层易漏失,石千峰和石盒子组地层易膨胀分散、剥落掉块,中部山西、太原组煤层易垮塌、阻卡,本溪组地层易石膏侵...  相似文献   

7.
松科1井(主井)防塌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科1井是全球第一口陆相白垩纪科学探井,采用"一井双孔"方案,由南孔和主井(北孔)组成。主井设计井深1 810.00 m,连续取心1 630.00 m,主要钻遇以泥岩和砂岩为主的沉积岩地层,钻进过程中存在防塌、护心、井壁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和难点。针对松科1井(主井)的钻井难点,在室内钻井液体系优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层分别采用了PAM钻井液体系、DFD-LG-CMC钻井液体系和DFD-NH4HPAN-SAKH钻井液体系,同时结合钻井液粘度控制技术、降低钻井液循环压降技术等,解决了松散砂层、水敏性泥岩和硬脆性泥岩中取心钻进的防塌钻井液技术难题,探索出了一条用低钻井液成本进行类似科学钻探工程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8.
鉴于龙探1井发生的复杂情况,针对龙探2井的地层特点,采用了不同的钻井液体系及现场维护技术措施。实钻表明,龙探2井使用无固相钻井液、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聚磺防塌钻井液和饱和盐水聚磺钻井液体系,解决了该区块上部刘家沟组地层易漏失,石千峰和石盒子组地层易膨胀分散、剥落掉块,中部山西、太原组煤层易垮塌、阻卡,本溪组地层易石膏侵入,下部马家沟组盐膏层易盐溶垮塌、蠕变缩径、起下钻困难等技术难题,达到了优质、安全、快速钻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CB30A-1井是在埕岛海域钻探的1口定向井,完钻井深4303.88m,其钻探目的是开发CB30区域古生界、太古界潜山油藏。针对该井所钻地层上部造浆性强、井壁坍塌严重,下部易发生井喷、井漏的特点,不同井段采用了不同的钻井液配方,上部地层选用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下部地层选用无固相聚合醇钻井液体系,利用欠平衡钻井技术钻至4220.44m,发生井漏,漏失速度为48m3/h,随后采用无封堵、保护储层钻井液顺利完钻。现场应用表明,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抑制能力强,携岩和井眼稳定等性能较好;无固相聚合醇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好抗高温、润滑、防塌性能,在保护油气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同时,无封堵、保护储层钻井液为开发同类地层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0.
水平3井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3井是胜利油田一口重点水平预探井。该井位于埕111井区,钻探目的是了解埕111井区西部石炭系、二叠系及中生界含油气情况,扩大埕科1区块中生界和古生界含油气范围。该井完钻井深为2885m,水平位移为1027m,水平段长为785m。为满足复杂地层水平井钻井和录井需要,水平3井采用聚合醇防塌钻井液,并配合相应的工种技术措施。二开用聚合物、聚合醇控制地层造浆,用铵盐调整钻井液流型,用聚合醇、树脂及PA-1防塌剂降低滤失量;三天在水平段钻进过程中,及时补充聚合物胶液,以保持钻井液性能稳定,防止地层漏失,利用除砂器和离心机,降低钻井液中的固相含量。经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性能稳定,抗`温防塌和悬浮携砂能力强、保护油气层效果好,该井共发现油层13套,油层厚度最小为1m,最大达109m,计厚度为228m,获日产油44.19t、日产气2760m^3的工业油气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冷家油田老区块胶结差、破碎地层的井漏问题,通过分析井漏原因,制定解决对策,优选出泡沫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和高效随钻堵漏剂CLPA-1。通过室内实验,选择XC与CMC按1∶2的比例复配作增黏剂,SMP-1、SAS、CMS按0.75∶0.5∶1的比例复配作降滤失剂,发泡剂和稳泡剂的浓度约为0.025%。CLPA-1是一种由预交联凝胶颗粒、吸水性树脂和高分子聚合物为基本材料合成的随钻堵漏剂,其瞬时滤失量小,在加量为3%时堵漏效果好,承压达到5 MPa;为提高滤饼承压能力,体系还加入了2%超细碳酸钙。介绍了该体系在冷42-41-164CH和洼60-H2302井的成功应用情况;在该油田其他相同区块易漏层应用的8口井,提前防漏效果显著,预防井漏发生4口井,井漏后一次堵漏成功3口井,且堵漏后再钻无漏失情况,堵漏成功率大于80%。该微泡沫低固相聚合物体系和随钻堵漏剂CLPA-1,利用密度控制技术,能解决亏空、胶结性差、存在微裂缝的老区块二次开发中产生的井漏难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孔隙或裂缝性低压地层井漏、井塌及油气层损害等多种技术难题,以聚胺为水化抑制剂,结合微泡沫钻井液特点,构建了聚胺微泡沫钻井液体系。通过调整搅拌速度、优选加重剂、增黏剂加量及pH值等手段,使聚胺微泡沫钻井液密度在0.43~1.15 g/cm3之间可调。研制的聚胺微泡沫钻井液体系的抗温达120℃,可抗12%氯化钠、20%海水、12%劣质土、21%柴油污染,具有较好的防漏堵漏性能及储层保护效果。聚胺微泡沫钻井液兼有聚胺的表面水化、渗透水化抑制作用,加之较低的表面张力、活度,具有屏蔽暂堵性,在井壁上形成半透膜,可起到良好的防止井壁坍塌和保护油气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钙盐钻井液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塔河油田第三系地层易缩径、阻卡,三叠系、石炭系地层井壁易坍塌扩径的特点,优选了高钙盐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具有极强的抑制性和防塌能力。可有效解决浅层泥岩吸水缩径、砂岩段厚泥饼缩径和深部(三叠系、石炭系)泥页岩剥蚀掉块垮塌等问题,试验井三叠系、石炭系平均井径扩大率小于6%,完井电测及下套管固井等作业顺利。且该体系在同样地层钻进中的密度低于常规钻井液体系,有利于油气层保护。  相似文献   

14.
针对顺北油田多口井钻遇破碎地层时发生坍塌掉块、阻卡频繁的技术难题,开展了地质研究、钻井液对策和室内优化研究及现场应用。研究发现,破碎地层岩性为非黏土矿物,钻井液或滤液侵蚀后使自发育孔缝网易增压连通,使层理界面黏合力降低,单元变得松散,进而诱发大规模剥落掉块和坍塌卡钻等。在岩性组成无黏土矿物但应力集中且地层破碎的基础上,实现亚微米-微米级(0.1~100 μm)全面有效封堵,遏制钻井液或滤液侵入井周地层孔缝,保证钻井液具有高效携岩性,是破碎地层钻井液稳定井壁的关键。以原四开抗高温聚磺钻井液为基础,进行室内配方优化,研发了适合破碎地层的井壁稳定钻井液。四开应用全程未出现掉块阻卡等钻井事故,安全顺利钻达设计井深8014 m,创该区块储层段钻时最短记录。顺北Y井现场应用表明,井壁稳定钻井液性能优异,可防止破碎地层坍塌失稳,推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顺北油田多口井钻遇破碎地层时发生坍塌掉块、阻卡频繁的技术难题,开展了地质研究、钻井液对策和室内优化研究及现场应用。研究发现,破碎地层岩性为非黏土矿物,钻井液或滤液侵蚀后使自发育孔缝网易增压连通,使层理界面黏合力降低,单元变得松散,进而诱发大规模剥落掉块和坍塌卡钻等。在岩性组成无黏土矿物但应力集中且地层破碎的基础上,实现亚微米-微米级(0.1~100 μm)全面有效封堵,遏制钻井液或滤液侵入井周地层孔缝,保证钻井液具有高效携岩性,是破碎地层钻井液稳定井壁的关键。以原四开抗高温聚磺钻井液为基础,进行室内配方优化,研发了适合破碎地层的井壁稳定钻井液。四开应用全程未出现掉块阻卡等钻井事故,安全顺利钻达设计井深8014 m,创该区块储层段钻时最短记录。顺北Y井现场应用表明,井壁稳定钻井液性能优异,可防止破碎地层坍塌失稳,推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深井井壁稳定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正确认识和有效评价地下复杂的围岩环境,深入探索井壁稳定机理,建立预测理论和控制模型,有效控制钻井过程中的井壁失稳问题,是实现优质、安全、高效和低成本钻井的关键。介绍了敏感性页岩地层、裂缝性地层、流变地层和各向异性地层的失稳机理,分析了构造地应力、井眼轨迹、钻井液造壁性、地层强度、垮塌的几何形态及钻柱振动对地层失稳的影响,总结了地层失稳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在完善钻前预测的理论基础上,对当前钻头处地层的井壁稳定性进行实时评价,及对钻头下地层的井壁稳定性进行预测,是当前钻井急需解决的理论和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钻井液在长裂缝性漏失问题,室内评价了一种新型网状泡沫堵漏材料,将其与筛网堵漏材料进行对比和复配,研究出针对裂缝性漏失堵漏效果良好的配方。实验结果表明,该堵漏配方具有良好的封堵长裂缝能力,将质量分数为0.08%的网状泡沫(体积分数为4%)加入到原无法成功封堵模拟裂缝的基础配方中后可承压5 MPa,漏失水基钻井液165mL;与质量分数为0.45%筛网堵漏材料复配能使漏失量减少到45 mL,在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中也可承压5 MPa,但漏失量相对较大。网状泡沫堵漏材料可压缩变形,适用于各种尺寸裂缝。钻井液在泡沫孔隙中流动阻力大,大量网状泡沫颗粒分布于裂缝中能够形成多个较弱封堵隔墙,缓解了尾部封堵隔墙承受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在较窄裂缝中与刚性颗粒共同起到架桥作用。由于网状泡沫堵漏材料在油基钻井液和高温条件下强度变弱,因此更适于在常温水基钻井液中使用,且其来源广泛,经济实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页岩气地层有着易表面水化剥落掉块、微裂缝发育、脆性好而裂缝易压裂等理化特性,目前,页岩气开发中常用的油基和合成基钻井液体系,起到了很好的防塌防卡效果。但随着开发的深入和地层特性的变化,如钻遇破碎带、裂缝异常发育的地层,采用油基体系仍然会出现大量掉块和严重井塌。为了解决易破碎性地层又垮又漏的复杂情况,需要及时有效地强化已形成的井眼。在钻井液中引入井眼强化剂YH11和BT100,室内实验对加入2种处理剂的钻井液进行了评价,研究出了一套适用于页岩气钻井液的井眼强化技术。该钻井液密度可调范围大,现场可控制在低密度范围1.14~1.50 g·cm-3,该体系抑制能力强,在防漏方面实现了低密度钻进,并且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成膜封堵效果,解决了井壁稳定和承压能力低的矛盾,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确保了井下安全,进一步促进了机械钻速的提高。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都表明,井眼强化剂能及时胶结破碎性地带和封堵微裂缝而使井壁变得更致密,大大降低井壁的孔隙度和渗透性,有效阻止液柱压力向井壁孔隙的传递和阻止滤液的深度侵入,减少井壁支撑力的损失,获得防塌和防漏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兴隆1井位于霸县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该井是高家堡地区的一口风。险探井,完钻井深为5500m。该地区地层以膏岩、膏泥岩、膏盐岩和含膏泥岩为主,地层胶结性较差,可塑性强,极易发生井漏、井塌、盐层卡钻等复杂事故。该井二开用高抑制性钻井液,三开用抗高温、抗污染高密度钻井液,四开用欠平衡钻井液。三开钻井液解决了该地区大井眼携岩、井壁稳定、膏盐层污染、电测和欠平衡保护油气层等钻井问题。现场应用表明,高抑制性钻井液确保了该井段井眼畅通,起下钻、电测完和下套管顺利;抗污染、抗高温、抗高密度钻井液利于井壁稳定,能抑制油页岩、泥页岩、膏泥岩互层引起的剥落掉块,满足了钻井施工的要求;欠平衡钻井液具有良好的保护井壁稳定的能力,较好地保护了油气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