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分布式储能系统(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DESS)应用于独立风光互补系统中,设计了相应的储能控制器,采用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直流母线的电压稳定。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DESS及其控制器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DESS可以维持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保证系统负荷的可靠供电。  相似文献   

2.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协调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能量流动和运行特性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系统的4种运行模式和15种工作状态,提出了一种包括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负载功率跟踪控制、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和系统保护运行等控制策略的协调控制方案。该控制方案根据气象条件、负载和蓄电池工况,进行不同运行模式和工作状态之间的转换,并完成相应的控制策略,从而实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及可靠运行。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所论述协调控制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中小功率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测试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岳军  贾大江 《太阳能》2006,(2):45-46
一测试与评价的重要意义为保证边远地区供电系统的稳定性,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得到广泛应用。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两个系统的匹配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影晌保证率,也影响经济性。这样就需要对系统进行实际匹配测试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分析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氢气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清洁能源载体和未来的替代燃料.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一种新兴的、有前途的制氢技术.该文对风光互补发电产氢及燃料电池储能系统设计进行了研究,对于该技术在合成氨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简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杜荣华  张婧  王丽宏  张兆祥 《节能》2007,26(3):36-38
利用西部地区风、光资源,设计一风力发电机组和太阳能光伏电池为一体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供电系统的可行性,解决了当地日常用电问题。  相似文献   

7.
贾颖力  庄树鹏 《新能源》1994,16(8):17-20
介绍一种适宜在农牧区、山区、偏远海岛、防防哨所、铁路巡查、公路养护、森林防火等方面应用的智能化免维护风光互补光电系统,重点介绍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做监控系统的智能化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组成及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8.
黄俊  顾洁  王晓博 《节能》2010,29(10):18-20
介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组成,结合实例对风光互补系统的设备构成、设备参数、运行数据、发电量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该系统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9.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Ⅱ匹配设计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优化设计的CAD方法编制了相应的匹配计算程序,并把该程序应用于一假定安装在香港横澜岛上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利用香港天文台提供的1989年全年每小时实测的太阳辐射、风速和温度数据以及全年负载用电分布等数据给出了满足两种供电可靠性要求即全年功率供给亏欠率LPSP分别等于0.1和0.01的优化了的系统配置。文章还比较并讨论了这两种优化的系统配置每小时、每日、每月和全年的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10.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受风光资源影响发电功率波动较大,配置适当的储能系统可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和电能质量。针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储能容量优化配置问题,将运行投入成本作为优化目标,提出以抽水蓄能为基础,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参与的混合储能系统模型。该储能模型以跟踪负荷曲线作为平抑目标函数,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滑动平均法,对抽水蓄能机组、蓄电池和超级电容设备进行功率分配。建立了风光发电系统模型,利用带免疫的粒子群算法对储能配置容量进行寻优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基于抽水蓄能的混合储能容量优化模型,对发电系统输出功率波动情况改善明显,电能消纳能力和运行经济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混合发电系统中获得足够经济可靠的电力,其优化方法的选择非常关键,分析了风/光混合发电系统的结构,系统梳理了国外风/光混合发电系统的软件优化法、传统优化方法、人工智能法等优化方法,并对混合发电系统的各种优化方法进行了总结及展望,可为国内风/光混合发电系统优化问题的合理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三相两级式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将模糊PID控制策略引入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控制中。通过数字仿真和物理仿真表明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模糊PID控制,改善了光伏系统并网控制的动态过程,能够实现光伏系统的平滑并网。  相似文献   

13.
风光互补技术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简要回顾国内外风电、光伏技术与应用发展态势,结合风光互补系统应用,分析、介绍了风光互补LED路灯照明系统、智能控制器设计、分布式供电电源、风光互补水泵系统.并着重分析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梯级系统原理,涉及的技术关键等。研究表明,风能、光伏发电应用需要实现低成本、规模化,风光互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风力发电系统输出功率随机波动的问题,以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PMSG)与直流侧储能系统(钒氧化还原电池)整合的风力发电系统为基础,进行数字仿真建模,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固定负载,变化风速工况;固定风速,负荷瞬变工况;风速和负荷同时变化工况;进行了仿真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采用储能技术的风电场并网功率随机波动的平抑控制,可以利用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在风速变化以及负荷瞬变时进行功率平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光伏并网发电功率波动对电网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储能型光伏并网系统的运行工况,提出了并网功率的给定方法,即以光伏阵列输出功率进行低通滤波后的值作为参考并网功率,还详细分析了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双向DC/DC变换器的功率控制,最后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此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控制功率的波动,减小其变化率,即使光照波动较大,光伏系统输出的电流波形也很好,储能系统随着光伏阵列发出功率的波动而改变功率流动的方向和大小。  相似文献   

16.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城市利用可再生能源最成熟、最广泛的一种方式。虽然郑州市是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都不丰富地区,但根据郑州市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特点,通过对风能和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后发现,风光互补发电在郑州市仍是有利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风电并网后冲击电网,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并网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年内出力最平稳为前提,对风光互补资源评价和容量优化配置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平均距平百分率和变异系数等指标,提出了衡量年内发电量波动性的方法,以发电量年内波动性最小作为求解条件,建立了风光互补系统最优装机容量比例计算方法,并确定了进行风光互补性资源禀赋定量评价的指标。以湖北省内石首市桃花山和阳新县富池风光资源状况为计算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The past ten years have seen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the design, analysis and installation of hybrid (wind/PV/diesel) power system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mmary of recent progress on this subject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emphasis on the 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work carried out at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Topics discussed here include: 1)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hardware, 2) Modeling and design tools, and 3) Recent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大型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酒泉地区瓜州某风场为例,介绍了该地区的风能、太阳能资源情况。揭示了该地区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具有很好的风光互补关系。阐述了风光互补容量的匹配计算方法。仿真试验分析表明:对于瓜州48MWN.电场,配置10MW的光伏电站.互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a new approach for optimally sizing the storage system employing the battery banks for the suppression of the output power fluctuations generated in the hybrid photovoltaic/wind hybrid energy system. At first, a novel multiple averaging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find the smoothing power that has to be supplied by the batteries for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smoothing of output power. Then the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is optimally sized us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smoothing power requirement, with the constraints of maintaining the battery state of charge and keeping the energy loss within the acceptable limits. Two different case studies have been presented for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different sizes of the hybrid systems in this work.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studies and detailed discussions are presented at the end to portrai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sizing of the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