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罗拉多州Helios公司利用非基波跃迁研制出一种化学激光器,在1.30μm波段上运转,输出200W连续波激光。在HF激光器中,粒子数仅转是靠双原子氢和氟之间的化学反应实现的,而辐射是当HF分子从一个振转态下降到另一个振转态时产生。 相似文献
2.
友清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6,33(2):29-32
高功率短波长光纤激光器随着对新材料和新制造技术内涵的认识,全世界光纤激光器的研究正在加速。例如,光纤光栅反射器可使玻璃光纤的宽发射光谱特性开发成窄线宽和牢固的小型光源,其波长可在宽光谱带上精密选择。光纤激光器不再限于低功率运转;包层泵浦可有效利用高功... 相似文献
3.
N/A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75,12(11):15
顾名思义,短波长激光是一种发出短波长电磁波的激光。所谓短是一个相当笼统的概念,不一定就能具体地定义成从几微米到几微米。此处以可见光波段为基准,比其短的波长就是短波长,短波长的波长范围大致在0.4微米以下,如果分得细一些,那么它是包括0.4~0.2微米的紫外线,0.2~0.01微米的极紫外线(或称远紫外线、真空紫外线),0.01~10-6微米的X射线和10-6微米以下的γ射线。 相似文献
4.
5.
6.
为了获得从X射线到VUV/XUV波段的短波长激光光源,人们已经苦苦追求了三十余年,虽已取得某些进展,但至今仍然不尽人意,与可见波段的激光相比,离开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可以产生短波长激光的手段极为有限,自由电子激光可以产生短波长激光的理论预言至今并没有实现,而高剥离等离子体产生短波长激光却因代价太高和光束质量问题而难于应用,传统的非线性光学方法虽然已在一部分短波波段产生了激光,甚至已在某些领域被应用(如光谱学),但由于它是通过低阶非线性光学效应产生,其波段通常只能限制在比 60 nm… 相似文献
7.
莎燕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3,20(7):42
据贝尔实验室(新译西州,霍姆戴尔)的科学家报告,他们已经获得了迄今为止所能产生的最短波长355埃的相干辐射。该实验室的Bokor是在上月举行的美国光学学会准分子激光器专题会议上宣布这一结果的。他们说,这种极紫外光是用氟化氪激光器2490埃的输出抽运,在一脉冲超声束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张明科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8,25(3):46
英国罗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的一个小组,最近利用其中心激光装置成功演示了8纳米波长的激光放大。这一重要结果是在发展短波长的远紫外激光研究计划中获得的。这项计划的目的是研究波长低于4纳米的所谓“水窗口”,短于4纳米的X射线可能穿透水,但被碳基材料吸收。这就可能用三维全息术研究活性细胞结构。 相似文献
10.
卓民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3,20(10):43
X射线激光器仍然是一个高度秘密,据推测这是因为和军事应用有重大利害关系的缘故。然而,现在人们正在公开谈论建立波长并不是十分短的其它新型激光器(其军事应用较小)的计划,其目标是在几十毫微米量级的波长上产生激光发射,这样的波长较之超级机密的1.4毫微米X射线激光的波长要长10倍或更多。据说1.4毫微米X射线激光器已为利弗莫尔实验室的研究者所演示过。尽管通常把上述较长的波长看作“超紫外”部分,然而X射线波段的界限本是较模糊的,况且有一些研究人员已经习惯于把这样的波长称为X射线一这种习惯将有助于使它们得到比人们可能给予超紫外激光的重视更多。 相似文献
11.
以HF(DF)为代表的化学激光器十几年来得到极其迅速的发展,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平均功率最高,破坏力最强的激光体系。为了提高激光的破坏能力,需缩短工作波长并实现毫秒级脉冲输出。目前比较有希望的是D_2-I体系和NF-IF体系。以 相似文献
13.
15.
16.
田晋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0,17(8):45
介绍短波长聚变引发器(即激励铀235原子核的激光等离子体技术)和罗彻斯特大学激光力能学实验室的聚变实验,是第五届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及有关现象专题讨论会的核心内容。以往几次专题讨论会是在伦塞勒工学院举行的,但12月5~9日这次会议的会址则移至罗彻斯特(国立激光用户机构去年在那里落成)。 相似文献
17.
18.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高功率激光器靶室中强激光-靶物质作用产生的高能电子的运动、X射线与周围物质作用产生的置换电流将激励出强电磁脉冲,场强幅值高达几万V/m,频率达GHz量级,能库等工作区域大电流、大电压的快速变化过程也将辐射电磁场,这些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将产生各种电磁耦合效应,影响控制时序、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严重的甚至使仪器设备毁坏,这种电磁脉冲对生物组织具有损伤效应。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高功率激光装置电磁环境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高功率激光装置集中控制系统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了从系统构架设计到软件模拟等不同层面上的技术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测试,解决了控制系统研制中的关键技术,达到了装置对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保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并为未来同类装置的控制系统研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