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DSC法测定聚乙烯结晶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了用DSC法测定聚乙烯(PE)结晶度的理论和新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WAXD)及常规DSC法对测得的不同PE的结晶度进行了对比,探讨了DSC技术对测定高聚物结晶度的合理性,通过调制式DSC(MDSC)对PE热容的研究,证明了在低温下存在着小晶片的熔融,进而能显著影响所测定的PE的结晶度,最后提出了由于PE结晶度的大小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故用DSC技术测定其结晶度时,选择基线的温度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密度法是测试聚乙烯密度的常规方法,但密度梯度液的配制相对复杂并且测试观测时间长,降低了分析效率。本文通过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一系列密度已知的中低密度聚乙烯的结晶度,发现所测得结晶度跟密度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进一步得出线性方程,为测知聚乙烯样品的密度和结晶度提供了快速分析方法,该方法对高密度聚乙烯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3.
XRD法测定微晶玻璃晶相含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提出了一种无需纯晶相作标样,仅根据玻璃相散射峰的强度数据确定微晶玻璃结晶度,然后利用标准卡片上的“参比强度”值计算各晶相含量的方法。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不同烧结工艺制得的2组BaO-Al203-SiO2系微晶玻璃中各晶相的含量。该方法与Rietveld法测得的结晶度的偏差小于3.2%,测得的各晶相含量的偏差小于2.6%。利用所获得的各晶相质量分数,根据加和法则计算得到微晶玻璃样品的密度,它们与利用Archimedes排水法测得的密度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8%。提出的方法简便易行,准确性满足材料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结晶度的实验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密度法和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加入成核剂的聚丙烯材料的结晶度。结果表明,2种方法测定结果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但所测得的结晶度随成核剂加入量的变化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王巍 《云南化工》2007,34(3):85-87
使用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三种聚酯产品的热性能。同等试样量时,从测得试样的熔点、结晶度及曲线图形可以分析判断出,PET-2聚酯样品产品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用X-射线衍射法、红外吸收光谱法、DSC法和梯度—密度法测定了多种聚四氟乙烯树脂经历不同冷却速率制得的样品的结晶度,并评价它们的抗摩性。  相似文献   

7.
简要概述了注射成型过程中的非等温结晶和2种计算结晶度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注射模CAE开发中,用DSC测量是一种比较实用简便的计算结晶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分别观察SEBS/PP共混材料的聚集态结构和PP晶体形貌,用WAXD、FT-IR和DSC三种方法测定不同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含量下SEBS/PP共混材料中PP的结晶度,并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EBS/PP共混材料为"海-岛"结构,SEBS对PP链段排列起阻碍作用,导致PP球晶不完善,为微晶。不同方法测定的结晶度值存在差异,但变化趋势一致,TPEE含量对PP结晶度无显著影响;WAXD测定结晶度准确,可以用于标定FT-IR法测定的SEBS/PP共混材料结晶度k值,其为0.99,也可用于校正DSC数据。这些研究为共混材料结晶结构的表征提供了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方法,其中FT-IR和DSC技术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9.
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3种聚乙烯(PE)管材专用料在等温和非等温条件下的熔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所研究的PE管材专用料的结晶度比较低,其等温和非等温结晶过程都是分2段进行的,二次结晶的现象比较明显。非等温结晶的结果用莫志深的方法处理可以得到较好的线性关系。3种PE管材专用料的结晶度以及结晶难易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其中PE80等级的聚乙烯管材专用料的结晶比PE100等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徐汝云  宋秋生 《橡胶工业》2006,53(5):307-309
试验研究氯化聚乙烯(CPE)残余结晶度的测定.结果表明,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直接对CPE样品进行残余结晶度测定,灵敏度较低,通用型CPE残余结晶度测定结果偏低;采用溶剩物-DSC法测定,可大幅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红外光谱(I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失重分析(TGA)等方法分析了传统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1和LLDPE2)、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和茂金属聚乙烯(m-PE)在结构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上、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上的差异,并测试了其流动性能和拉伸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LLDPE与其它产品相比在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其具有不同的几何构型,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而LLDPE与m-LLDPE相比则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且有拖尾现象;m-LLDPE的结晶性能、拉伸性能及热稳定性与传统的LLDPE相比都极其优越。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双峰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力学性能,采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与双峰HDPE以不同比例共混,对共混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热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UHMWPE的加入使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显著增加,流变性能下降,添加量小于10%(质量分数)时,共混物粘度在高剪切速率下变化不大;UHMWPE可提高共混物的熔融温度和初始结晶温度,结晶度先增加然后迅速降低;随着UHMWPE含量的增加,混合物的拉伸强度也随之增加,呈线性关系;结晶度与冲击强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磷酸三对仲丁基苯基酯(TBP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作为相容剂制备了聚氯烯(PVC)/回收聚乙烯(RPE)共混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共混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结晶度,结果表明:与DOP相比,磷酸酯能有效提高共混材料中RPE的结晶度。热变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磷酸酯改性的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抗热变形能力。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磷酸酯改性的共混材料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与空白相比,磷酸酯的添加量为5份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26%和8%,而DOP改性的共混材料相应的强度提高率仅为22%和2%;磷酸酯改性的共混体系冲击强度保持率为83%,而DOP改性的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保持率为76%。  相似文献   

14.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分散红-19(DR-19)合成含染料发色团的聚氨酯,进一步和二酐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缩合生成具有光学性能的聚氨酯-酰亚胺(PUI);采用红外光谱(FT—IR)、示差量热扫描(DSC)、热失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合成的PUI进行了表征。示差扫描量热和热失重分析结果显示,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94℃,在5%的热失重温度为217℃,表明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测定了聚合物的发色团密度,其结果和理论计算值非常接近,表明聚合反应是按计量进行的;采用简单的比色法测定了聚合物材料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Х^(3)为2.42×10^14esu。  相似文献   

15.
The degree of crystallinity of 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 has been measured using both the density gradient technique (DGT)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 difference in results between the methods was shown to depend on crystallization taking place during the heating scan in the DSC. By freezing the sampl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SC thermogram and measuring its crystallinity in the density gradient column, the existence of induced crystallization for PEEK was established. Though this induced crystallization is not visible in the DSC thermogram, it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comparing the degree of crystallinity measured by the two methods. The induced crystallization was in turn interpreted as a result of an increase in crystal perfection that is also commonly observed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s of the annealing process. Accordingly, the effect of annealing on the crystallinity was also investigated. DSC scans on annealed samples exhibited a small endothermic peak at approximately 10°C above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This peak was observed in both neat PEEK and its carbon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Annealed PEEK shows, therefore, two melting transitions, a low one which depends on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a high one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conditions. Coll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processing conditions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must be considered in characterizing semicrystalline-based matrix polymers for high performance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16.
以氯化锂(LiCl)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法制备增塑改性聚乙烯醇,通过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氯化锂对改性聚乙烯醇分子间作用、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锂与PVA分子间相互作用,破坏PVA的结晶度和结晶结构,降低改性PVA体系的熔点。部分氯化锂可以增加PVA的热稳定性。随着氯化锂含量的增加,改性PVA体系塑性增加,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周建梅 《广东化工》2010,37(8):93-93,96
采用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热分析仪及热台偏光显微镜对热致液晶聚酰胺进行了研究。DSC曲线上有明显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两个熔融峰(Tm、Ti),表明聚合物具有明显的液晶性;WAXD曲线上在2θ=20°左右有一弥散的峰,在2θ10°的小角范围内观察不到任何的衍射峰,表明聚合物为向列型液晶结构;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丝状粒球的向列型液晶的典型结构,更进一步支持了WAXD所得结论。  相似文献   

18.
LLDPE/EPO共混体系相容性及结晶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广州化工》2002,30(4):48-51
利用DSC、WAXD两种方法系统研究了LIDPE/EPO(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辛烯-1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结晶结构,通过DSC上(熔融峰,结晶峰)呈现单峰确定了此共混体系在水晶水平上共晶;用WAXD方法,计算了共混体系的结晶度,晶胞参数及微晶大小随组成不同而变化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LLDPE/EPO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熔融缩聚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使单体发生酯交换反应,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以聚乙二醇(PEG)为亲水软段,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硬段的嵌段共聚物,采用1H-NMR确定了共聚物的结构组成;采用DSC、吸水性测试及水解降解试验对嵌段共聚物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中两种链段的含量与原料投料比一致,具有可调控性。由于PEG的引入,使共聚物结晶性下降,亲水性和降解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以二醋酸纤维素(CDA)为接枝骨架,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合成接枝共聚物(CDA-g-PMMA),采用FT-IR、1H-NMR、DSC、XRD和GPC等方法表征了CDA-g-PMMA的结构与物化性能,结果显示,支链PMMA的引入,降低了材料的熔融温度和结晶度,另外还增加了材料的韧性,ATRP方法有效的控制了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