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基于神经网络与多模型的非线性自适应广义预测解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类非线性多变量离散时间动态系统,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与多模型的非线性自适应广义预测解耦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由线性鲁棒广义预测解耦控制器和神经网络非线性广义预测解耦控制器以及切换机构组成.线性鲁棒广义预测解耦控制器用于保证闭环系统输入输出信号有界,神经网络非线性广义预测解耦控制器能够改善系统性能.切换策略通过对上述两种控制器的切换,保证系统稳定的同时,改善系统性能.同时本文给出了所提自适应解耦控制方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类非线性多变量离散时间动态系统,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与多模型的非线性自适应广义预测解耦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由线性鲁棒广义预测解耦控制器和神经网络非线性广义预测解耦控制器以及切换机构组成.线性鲁棒广义预测解耦控制器用于保证闭环系统输入输出信号有界,神经网络非线性广义预测解耦控制器能够改善系统性能.切换策略通过对上述两种控制器的切换,保证系统稳定的同时,改善系统性能.同时本文给出了所提自适应解耦控制方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神经网络与多模型的非线性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离散时间动态系统, 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与多模型的非线性广义预测自适应控制方法. 该自适应控制方法由线性鲁棒广义预测自适应控制器, 神经网络非线性广义预测自适应控制器和切换机制三部分构成. 线性鲁棒广义预测自适应控制器保证闭环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有界, 神经网络非线性广义预测自适应控制器能够改善系统的性能. 切换策略通过对上述两种控制器的切换, 保证系统稳定的同时, 改善系统性能. 给出了所提自适应方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 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一类非线性非最小相位系统的直接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类不确定的离散时间非线性非最小相位动态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多模型的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由线性直接自适应控制器,神经网络非线性直接自适应控制器以及切换机构组成.线性控制器用来保证闭环系统输入输出信号有界,非线性控制器用来改善系统性能.切换策略通过对上述两种控制器的切换,保证闭环系统输入输出有界的同时,改善了系统性能.理论分析以及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类不确定的非线性多变量离散时间动态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切换的多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的特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引入一个高阶差分算子使得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项的限制条件不再要求全局有界;其次,提出的控制方法由线性自适应控制器、神经网络非线性自适应控制器以及切换机构组成:线性控制器用来保证闭环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有界,神经网络非线性控制器用来改善闭环系统的性能,基于性能指标的切换机构在每一时刻选择性能指标较好的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说明了提出的多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神经网络和多模型的非线性离散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一类非线性离散时间单变量系统,提出了基于多模型切换策略的非线性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将被控系统划分为多个工作区间,然后在每个工作区间内建立1个线性自适应控制器和1个非线性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器.线性控制器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神经网络非线性控制器可以有效的改善系统的暂态性能,采用有效的切换策略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情况下很好的改善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发动机控制系统中存在的耦合现象,以自适应逆控制原理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T-S逆模型的解耦控制器;该方法利用模糊T-S模型来辨识发动机的逆模型,从而得到实现解耦效果的伪线性化模型,再运用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在线整定功能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使系统综合性能最优;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理想的解耦效果,在发动机工作包线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单神经元PID的航空发动机解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神经网络应用到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单神经元PID的航空发动机解耦控制方法,通过在航空涡扇发动机多变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得出了实际的仿真结果及结论。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单神经元PID解耦控制方法与传统的PID多变量解耦相比,具有响应速度快,自适应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实现简单的优点,因而可以广泛的应用于非线性系统的解耦控制中。  相似文献   

9.
富月  杜琼 《自动化学报》2018,44(7):1250-1259
针对一类动态未知的工业运行过程,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补偿和多模型切换的自适应控制方法.为充分考虑底层跟踪误差对整个运行过程优化和控制的影响,将底层极点配置控制系统和上层运行层动态模型相结合,作为运行过程动态模型.针对参数未知的运行过程动态模型,设计由线性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基于神经网络补偿的非线性自适应控制器以及切换机制组成的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采用带死区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在线辨识控制器参数,克服了投影算法收敛速度慢、对参数初值灵敏的局限.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类多变量非线性耦合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模型的非线性自适应控制器.首先将非线性系统线性化处理并将其作为虚拟模型,对该模型设计线性自适应控制律.然后将线性控制律分别应用在虚拟系统和受控的实际非线性系统上,根据两者的输出误差设计补偿控制律,以达到对实际被控对象进行自适应解耦抗扰的目的.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给出了控制系统稳定性条件.实验仿真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多温区电加热炉自适应PID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温区电加热炉是一种典型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存在着耦合性、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的控制难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PID控制方法.该方法先以解耦减小系统耦合性,再利用小脑模型关节控制器(CMAC)在线学习系统的未知不确定性及外部扰动,证明了CMAC神经网络在线逼近的收敛性和自适应控制方案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各个温区的温度,提高了控制性能,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邹益民  徐赤 《测控技术》2013,32(6):61-64
集输联合站的油水分离是保证产出原油质量的关键工艺过程。在对油水分离沉降过程动态特性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其数学模型。联合神经网络PID控制和解耦系统的特点,给出了一种单神经元PID解耦算法。这种方法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PID调节器不易在线实时整定参数的不足,提高了控制器对系统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单神经元PID解耦算法可有效改善控制质量,比常规的PID解耦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多变量模糊神经网络解耦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李辉 《控制与决策》2006,21(5):593-596
为提高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系统的动态特性和解耦能力,根据解耦原理和神经网络思想,提出一种两级串联结构的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解耦控制器.前级是基于智能权函数规则的自调整模糊控制器,后级是基于动态耦合特性的自适应神经网络解耦控制器.同时从理论上证明了学习算法的收敛性.仿真实例表明,所提出的解耦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解耦能力,是解决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问题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PID控制策略,以经典的PID控制理论为基础,并通过具有多变量解耦控制自学习功能的神经网络参数整定来实现。本文给出了网络的结构和算法,示出了一组二元变量强耦合时变系统的实时仿真结果。通过计算机仿真证明,基于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具有良好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解耦控制能力。该系统融解耦器和控制器于一体,易于实现,适用于非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解耦控制。它使解耦后的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特别是当根据BP控制规律确定了网络连接权系数的初值时,还能使系统参数快速收敛。  相似文献   

15.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该控制器综合模糊控制、神经网络与PID调节各自的优点,既具有模糊控制的简单和有效的非线性控制作用,又具有神经网络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同时具备PID控制的广泛适应性,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器对模型、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动物细胞的悬浮培养以细胞增殖快、生产效率高等优势,成为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首选方式。而动物细胞悬浮培养过程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对一些生物参数(如细胞密度、基质浓度和产物浓度)的控制是提高整个生产水平的关键,应用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对动物细胞悬浮培养过程进行线性化解耦控制,根据培养过程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证明了系统的可逆性,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逼近能力辨识出原系统的逆系统,然后串接在原系统前面构成伪线性复合系统,使动物细胞悬浮培养过程线性化解耦成三个子系统:一阶线性细胞密度子系统、一阶线性基质浓度子系统和一阶线性产物浓度子系统,最后设计模糊PID控制器对各解耦后的线性子系统进行控制,避免了传统PID控制器最优参数选取困难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实现了对动物细胞悬浮培养过程的线性化解耦,系统对给定输入实现了高性能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17.
Nonlinear Decoupling PID Control Using Neural Networks and Multiple Models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For a class of complex industrial processes with strong nonlinearity, serious coupling and uncertainty, a nonlinear decoupling 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 (PID) controller is proposed, which consists of a traditional PID controller, a decoupling compensator and a feedforward compensator for the unmodeled dynamics. The parameters of such controller is selected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minimum variance control law. The unmodeled dynamics is estimated and compensated by neural networks, a switching mechanism is introduced to improve tracking performance, then a nonlinear decoupling PID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All signals in such switching system are globally bounded and the tracking error is convergent. Simulations show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8.
Control of the pulp levels in flotation cells directly affects the grade of the concentrate and the tailings in a concentration plant. Nevertheless, with strong coupling among cell levels and nonlinearities in the flotation process, conventional control strategies cannot achieve satisfactory control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a nonlinear multi‐model adaptive decoupling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adaptive‐net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s (ANFIS) is proposed for the flotation process, which includes a linear adaptive decoupling controller, an ANFIS‐based nonlinear adaptive decoupling controller, and a switching mechanism. The proposed method not only improves the transient performance and mitigates effects of the nonlinearities on the system, but also guarantees the input‐output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Successful application to the flotation process has been made in a concentration plant in China, and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have been valid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