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论述了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影响充填浮选柱捕集区气含率工艺参数(捕集区高径比、气体加入量和起泡剂用量)进行模拟、训练和预测的过程.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各个影响因素对气含率的作用规律,并用基于实验数据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对气含率进行预测分析.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值与实验测量值误差在±5%以内,显示神经网络方法预测分析气含率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为充填浮选柱的放大研究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冷模试验方法考察了充填浮选柱捕集区的气含率,经试验数据回归分析,气含率εg=0.096Jg0.91(Hc/D)-0.18。并结合漂移通量的理论,确定充填浮选柱的捕集区为近似均匀鼓泡流。  相似文献   

3.
运用CFD模拟浮选柱内的流体流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彩云  曾爱武  刘振 《煤化工》2006,34(1):46-49
根据浮选柱内气液流动的特点,在气速与气含率的径向分布一致的基础上,建立了通用的计算浮选柱内流体流动模型,简便且较准确地模拟出了浮选柱内气液的流动状况,为浮选柱内气体发生器设计以及柱内返混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充填浮选柱是一个复杂的气液固三相体系。本文考查了用充填浮选柱分选胶磷矿的主要操作参数的影响,讨论了P2O5的品位的沿柱高的分布,证实了充填浮选柱具有优良的分选性能,并为寻求缩短胶磷矿浮选工艺流程的途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周鹍  曾爱武  余国琮 《化工进展》2002,21(Z1):218-221
建立了充填式浮选柱的二维混合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法求解,探讨了径向返混系数和轴向气、液流速沿径向的分布对充填式浮选柱捕集区的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径向返混系数有助于提高回收率;轴向气、液流速沿径向的分布越均匀越好;气速的不均匀分布将对回收率造成较大影响.分析结果对提高充填式浮选柱的浮选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二维扩散模型为基础,采用点源脉冲示踪法对开式浮选柱和装有不同类型规整填料的充填式浮选柱内液相的轴向与径向返混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各种填料内轴向和径向彼克列准数与气相、液相表观雷诺数的关联式。通过比较发现,在所用填料中,装有250Y或350Y型填料的浮选柱不仅轴向返混最小,而且径向返混最大,最有利于提高回收率。另外,对起泡剂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起泡剂可以减小返混,但当起泡剂浓度大于一定值时反而会增大径向返混。  相似文献   

7.
自主研制了一种新型多级规整填料浮选柱,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6.3.26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其内部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考察,采用了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气相的模拟采用单一气泡尺寸,液相湍流采用了标准k-ε模型,两相之间的动量传输仅考虑曳力作用。通过模拟,获得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浮选柱内部的气液速度场分布、气含率分布等,对部分模拟结果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气相流量的增大,浮选柱内部气含率增大,液体循环速度增大,从而气液之间混合更加充分,这对于提高浮选柱的分选效率和设备的放大有重要意义。在唐山钱家营开滦煤矿选煤厂进行了以其煤浆为原料的浮选性能的测试,在气体1.25 m3/h,进料0.05 L/h条件下20 min停留时间获得了精煤灰分10.28%,尾煤灰分43.39%,精煤产率52.53%的指标,与该厂浮选精煤灰分10.58%相接近。  相似文献   

8.
充填浮选柱正-反浮选胶磷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充填浮选柱浮选胶磷矿的工艺实验,提出了串联操作的正一反浮选流程,得到了较为合适的工艺条件,为生产放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充填浮选柱正-反柱式浮选工艺流程,以云南某胶磷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捕收区高度、表观气体流速、表观洗水流速等操作条件对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柱式正-反静态浮选工艺,可以得到精矿品位32.77%,回收率82.64%,MgO质量分数0.42%的分选指标,为寻求胶磷矿分选的短流程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充填静态浮选柱在胶磷矿浮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在充填式静态浮选柱中浮选低品位胶磷矿时,药剂用量、洗涤水加入位置及用量及各种操作因素对浮选结果的影响,得到了合适的浮选条件,为工业放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浮选-浸出处理含铜2.09%的土耳其氧化铜矿,该矿有用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蓝铜矿、硅孔雀石及少量硫化铜,铜矿物氧化率高,嵌布粒度较细,矿石易泥化. 通过浮选回收易浮的硫化铜和部分孔雀石和少量蓝铜矿,获得品位25.04%、回收率为57.25%的浮选铜精矿,浮选尾矿中的蓝铜矿和硅孔雀石采用硫酸浸出,含铜量由0.94%降至0.05%,浸出率达94.68%,实现了目的矿物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12.
充填式浮选柱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充填式浮选柱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设备的内部结构、流体力学特性、数学模型等基础理论的研究状况 ,以及充填式浮选柱在金属矿、煤、非金属矿等分选工艺中的主要应用情况 ,指出了目前所存在的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并从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提出了几个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浮选柱浮选法对锶的浮选。考察了在锶最优浮选条件下浮选柱的高度、直径、布气室、微孔发泡器型号及柱形变化对浮选柱浮选法的影响。通过实验可知,浮选柱直径、发泡器、布气室、球型浮选柱都对锶的浮选率都有很大的影响;而浮选柱高度对浮选率的影响不大,但是在相同条件下,合适浮选柱高度可以缩短浮选时间;当选择合适的尺寸和球形柱,锶的浮选率最高可以达到97%。  相似文献   

14.
从煤泥中回收精煤的高效旋流微泡浮选柱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广元  吴玲  欧泽深 《煤化工》2002,30(6):26-28,39
介绍了旋流微泡浮选柱与传统机械搅拌浮选机的性能对比 ,旋流微泡浮选柱的工作原理、实验室试验及工业应用情况。指出旋流微泡浮选柱工艺指标先进、动力消耗小、节能明显、维护方便 ,是一种从煤泥中回收精煤的高效而经济的工艺设备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华丰煤矿选煤厂浮选工艺现状及系统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旋流微泡浮选柱及沉降过滤式离心机的工作原理;采用浮选机与浮选柱联合二次浮选工艺以及浮选精煤卧式沉降过滤式离心机和精矿压滤机联合脱水回收工艺,对选煤厂原浮选工艺进行了改造,充分发挥了各设备的优势,降低了浮选精煤灰分,取得了很好的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充填浮选柱通过正-反两段流程柱式分选云南某中低品位磷矿,考察了磨矿时间、药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分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柱式短流程分选可以获得P2O5品位32.79%、回收率82.92%、MgO质量分数0.42%的精矿,且药剂用量与机械搅拌浮选机所用有差别.  相似文献   

17.
把浮选柱应用到磷矿选矿中,且利用先进的浮选柱对一次选矿中的细粒尾矿开展深度加工,使丢弃的尾矿中的磷资源得到充分回收,与原有全槽式浮选机组装置相比较,尾矿中的P2O5含量至少降低了2%,提高磷收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浮选柱作为新型选矿技术装备应用于矿物工业化浮选过程已趋于成熟,老挝钾盐矿采用浮选柱反浮选制取氯化钾工艺具有流程短、分选率高、能耗低的比较优势。老挝钾盐矿采用柱式反浮选制取氯化钾的工艺,氯化钾总收率为84.12%,产品达到国家二类优等品标准。  相似文献   

19.
浮选设备流体力学特征参数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选设备是矿物加工工程领域一种重要的气液反应装置,主要包括浮选机和浮选柱。浮选设备应用已有百年历史,随着选矿技术水平的提高,浮选设备逐渐向自动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对浮选设备内流体力学特征参数的研究解析越来越多,进一步促进了设备的合理放大和优化。本工作在简要介绍目前浮选设备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后,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浮选设备内气泡尺寸、气含率和气泡速度3个重要流体力学特征参数的检测方法和研究现状,提出了在今后研究中,开发以机器视觉为核心的检测技术和强化侵入式检测装置的适用性是流体力学特征参数检测手段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孙村选煤厂针对浮选工艺现状及系统存在的问题,对原浮选工艺进行了改造,采用浮选机与浮选柱联合二次浮选工艺,并采用高频叠筛回收精煤磁选尾矿,充分发挥了各设备的优势,降低了浮选精煤灰分,取得了良好的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