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文进  苗钰  吴艳  唐颖 《丝绸》2016,(4):52-56
山越麻绣作为浙江淳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工业信息化时代下面临技艺的可传承与发展困难。通过对浙江淳安八都麻绣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珍藏绣品研究和对山越麻绣技艺传承人的调研,并结合文史资料与书籍,阐述山越麻绣的历史渊源,讨论山越麻绣的传统织绣装饰图案及结构布局实用功能在现代产品中的应用,分析山越麻绣传统绩麻纺织工艺。从绣法和针法两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山越麻绣在刺绣过程中传统"十字针法""重平针法"和"单面绣"传统工艺技术的巧妙处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金琳  楼婷 《丝绸》2014,51(10)
八都麻绣源于春秋战国,制作工序古老,从种麻、剥麻、绩麻、织布直至挑花,全由传统手工工艺制作,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消逝,目前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过对浙江淳安王阜乡八都麻绣传承人和江西分宜县苎麻产区的调研探访,并结合相关史料记载,具体记录、考证八都麻绣的苎麻布绣底的织制工艺,包括苎麻纤维的制取、苎丝加工和单综单蹑腰机织造。同时,从功能、针法、用色、图案等剖析八都麻绣的艺术特征:采用一针走到底的十字挑绣,挑制寓意深刻的抽象几何图案,装饰于日常生活用品上,具有蓝白和对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建"仙作"古典家具的考察和研究,阐述现代"仙作"古典家具在造型装饰、工艺技术、材料运用等方面对中国古典家具的传承与创新,以期对当代艺术设计与文化传承带来新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生态角度出发,以蓝印花布为案例,研究传统印染非遗技艺。通过分析南通蓝印花布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对传统印染非遗技艺进行传承和创新的意义,提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坚持生态环保理念、树立全民传承意识、创新图案色彩设计、拓展应用产品范围与革新制作工艺技术等传承和创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书籍装帧设计包括书籍生产到销售定位,以及到读者手中后与读者的交流状况,它是一种造型艺术的体现,受到各种材料、工艺技术的制约,同时也经受市场流通环节的考验。书籍装帧设计是对书籍作为具有文化属性商品生产的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6.
2006年狮舞列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大力倡导充分发挥当地特色民俗资源、特色旅游资源的背景下,需要突出舞狮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模式对梧州南狮文化传承与发展途径进行研究.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漆艺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扬州作为重要的漆器产区,担负着漆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责任。本文就扬州漆工艺的发展脉络及特点进行了论述,并指明研究扬州传统漆工艺的现代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及实践意义。文中同时分析了扬州漆工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扬州传统漆工艺及技法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与传承的创新发展思路,希望扬州传统漆工艺在功能定位、造型风格、多技法融合、工艺技术等方面能够有所创新,以期对扬州传统漆工艺的现代化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武术文化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但现在面临着传承和保护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概述、传承与保护现状及其问题、传承和保护方针的分析,提出了加强传统武术文化研究和传承工作、人才培养、提高保护意识和完善保护传承制度等建议,以促进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彩印花布、蓝印花布与琉球红型在文化特征、纹样色彩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各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艺术独特性的同时,探究深层次的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之间的渊源关系。虽然琉球红型是在融汇中国、印度、日本本土和东南亚诸国等多种文化元素基础上发展而成,但福建省是古代中国与琉球王国(现大部分为日本冲绳县,少部分归属日本鹿儿岛县)交流往来的窗口。研究认为,琉球红型最早的工艺技术更多来自于中国福建,其与中国印花布在工艺技术上的交流、整合趋向与脉络,进一步证实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传承相连。  相似文献   

10.
麻之尚品     
珊珊  范涛 《缤纷家居》2008,(1):156-156
发现"麻绣尚品"是因了"大声展"活动,藏在店铺中的麻绣,得到了众多参观者的关注。店门口经常坐着一位身穿民族服饰的姑娘,认真地刺绣,那心灵手巧的样子别有一种传统的婉约美。这里的"麻"是品质和自然、环保、舒适还有优雅的体现;而"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