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铜矿购矿5号矿体地质构造、岩体特征、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描述,论述了矿岩崩落机理、崩落过程;重点说明了控制崩落的因素、崩落控制技术的应用以及崩落过程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矿块崩落法矿体崩落规律的相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相似原理,模拟铜矿峪矿5号矿体,对矿块崩落法的矿体崩落规律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结果在定性上揭示了原型矿体崩落的规律:5号矿体可崩性好,采用崩落法是合理的;矿体平均崩落速度为0.22m/d,放矿可以控制矿体崩落。  相似文献   

3.
自然崩落法以其生产能力大、采矿成本低的优点,特别适用于矿体厚大、矿化均匀的低品位矿床开采。本文概略介绍了铜矿峪铜矿应用自然崩落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4.
自然崩落法的岩石力学工作与矿石崩落块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运用自然崩落法采矿工艺时开展岩石力学工作的方法,在总结铜矿峪矿5号矿体810中段矿石崩落块度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影响矿石崩落块度的因素,提出了降低大块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铜矿峪矿自然崩落法副层设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铜矿峪矿自然崩落法采医690中段5#矿体副层回采实践,阐述自然崩落法副层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依据、设计方案,括由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自然崩落采矿法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崩落法既是一种高能力、低成本的采矿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的采矿方法。介绍了自然崩落采矿法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自然崩落采矿法的实质和其适用的矿体条件,以及该法在智利特尼恩特铜矿、美国汉德森钼矿和我国铜矿峪铜矿的应用与试验研究现状,客观地分析了自然崩落采矿法的风险性,指出了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岩体崩落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对铜矿峪铜矿5号矿体和程潮铁矿岩体崩落机理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削弱工程地采场应力分布的影响,得出了岩体削弱后的崩落机理,同时对初始拉底面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铜矿峪矿是国内首家成功应用自然崩落法进行大规模开采的矿山,积累了深厚的开采技术与生产经验。为了经济高效地开采边部一处矿体规模较小、岩石可崩性差、赋存相对独立的矿体,经充分论证后,进行了自然崩落法开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区别于自然崩落法对矿体厚大和可崩性要求高的适用条件,本次生产实践对非典型赋存矿体采用自然崩落法开采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地压控制是自然崩落法采矿活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拉底与放矿工作是控制地压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最有效手段。阐述了自然崩落法破坏性地压产生的原因及作用机理,并结合铜矿峪铜矿的生产实践对自然崩落法的地压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酒铜镜铁山矿为例,阐明了阶段崩落法中矿体的实际崩落规律,对矿体的崩落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从实践出发,说明了平衡拱学说、整体崩落学说,筒状崩落学说等三种矿体崩落机理中学说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1.
由崩落法开采引起的矿岩崩落及其诱发的地表沉陷是一个复杂的空间与时间关系问题。以CEMI的“矿块崩落与地表沉陷模拟”项目为研究背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深部、大规模自然崩落开采矿岩崩落的基本规律。数值模拟捕捉到了矿岩崩落过程中压力平衡拱的演化,以及裂隙萌生、扩展、贯穿岩桥的过程,研究表明,压力平衡拱的动态演化是矿岩崩落出现间歇和跳跃的内在动因,陷落角、起裂角和地表沉陷模式都受控于矿岩的崩落状态。  相似文献   

12.
黄山铜镍矿30#矿体开采过程中存在采空区与32#矿体采空区贯通并塌至地表的安全隐患。为掌握30#矿体开采过程中采空区顶板冒落规律,基于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台网布置优化和波速校正,形成符合该矿山实际需求的在线监测系统。分析微震事件时空演化规律,观察微震事件异常变化,圈定微震事件空间分布范围,得出顶板冒落规律。微震事件有向32#塌陷区不断发展的趋势,现场显现与观测结果相一致,为后续隐患治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镜铁山铁矿Ⅰ#破碎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很差,无法采用正常的无底柱分段用落法开采,残留了近百万吨矿石,严重影响了矿山的正常生产.在借鉴类似矿体开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无底往分段崩落法和自然崩落法的优点,采用了无底柱自然崩落法开采该矿体,回收了大量的矿石,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缓倾斜中厚矿体覆盖层补充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顶山矿区属于缓倾斜中厚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回采,随着回采分段的不断下降,相当部分的覆盖层会损失在矿体下盘,导致在下分段的回采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覆盖层来保证安全有效回采。根据大顶山矿体特征,从理论上分析了强制崩落法及自然冒落法在大顶山矿区补充覆盖层的应用可行性。研究得出:对于缓倾斜中厚型矿体,采用强制崩落与自然冒落形成覆盖层的方法是可行的,对于强制崩落形成覆盖层,上盘回采进路推进2~3个步距,可以避免矿岩破碎带给立槽带来困难,并为下分段回采提供足够的覆盖层;对于自然冒落形成覆盖层,为了及时有效地发生自然冒落,采取同时退采3条巷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92#矿体与91#矿体重叠区域范围大,在91#矿体回采过程中,重叠区域内产生了较多采空区,并且采空区大多冒落而形成了松散的垮落体环境,导致目前92#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异常复杂,部分采场面临上中段仅单进路,三面为采空区,中部中段为双进路,下中段为完整进路的特殊开采条件,很难实现单一空场法或崩落法进行回采,并且存在回收率低,容易受地压应力、火烧灰等诸多危险危害因素影响。本研究以92#矿体T106单元作为试验采场,根据矿山常用的崩落法与空场法的开采经验,结合各中段现有开拓工程,运用组合式崩落法提前切断顶部地压应力,最终实现了T106单元的安全高效回采,有效避免了底部矿石回采过程中的地压安全问题,为开采铜坑矿92#矿体类似技术条件的采场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围岩不稳固的急倾斜薄矿体的开采,在吸收浅孔留矿法与分段崩落法优点的同时,加以改进,使演变成分层进路挑顶崩矿回采工艺,并大胆应用于生产实际中,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为急倾斜薄矿体的回采工艺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国内自然崩落法可崩性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然崩落法可崩性研究经历了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确定性向非确定性综合评价的发展过程。文中总结了矿岩可崩性评价方法和参评指标,及其在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应用现状。我国自然崩落法可崩性研究实践表明,从硬岩、破碎矿体到粉矿的矿岩可崩性评价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王进学  沈杰 《金属矿山》2007,37(8):19-23
低品位贫矿体地下连续开采技术是实现矿山高效生产的采矿方法,其中顶板控制是该采矿方法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和FLAC-3D研究方法,对某有色金属矿山厚大、低品位的3#矿体的地下连续开采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矿体顶板自然崩落性、顶板人工诱导崩落时序系统以及开采过程中顶板应力变化规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矿体顶板初次垮落步距为96 m,顶板自然崩落性较差。采用顶板人工诱导崩落技术,在顶板切割诱导槽进行诱导放顶,合理地布置矿体开采和顶板崩落之间的时间和空间顺序,使采空区顶板随矿体开采逐步垮落,能够保证矿体的安全回采。顶板应力随开采过程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顶板垮落前应力值降低,但应力变化幅度不大。研究证实,采用顶板人工诱导崩落技术对连续开采的地下矿体顶板可以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