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景观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尹强 《山西建筑》2009,35(19):10-11
对建构理论进行了综述,并对建构的逻辑与意义以及景观设计中的建构哲学作了研究,指出通过对建构理论和景观设计之间关联的分析,一方面明晰“建构”之于景观的概念逻辑,另一方面为景观设计提供一个新的视觉。  相似文献   

2.
"建构"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的19世纪中叶。所谓"建构"就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对建造逻辑的表现,也是将人的情感倾注于建造过程的诗意的建造。在如今消费主义盛行的奇观社会,人们对建筑形式的追求走向了极端,可以用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等词来形容现在的建筑形式。现在建构被认为是使人重新获得真实建筑体验的重要方式。"建构"理论成为中国建筑师越来越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建构"文化的传统、"建构"理论引进国内的背景以及"建构"理论研究的现状,通过三个实例指出现在业内对"建构"理解的一些误区,探讨了"建构"理论研究的意义及在中国建筑道路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建构的基本内涵和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建构实践入手,通过对中国建筑师近期的一些论文和作品的读解,提出中国大陆实验性建筑所显示的对建筑语言与建构文化的探索以及对建筑本体文化的关注,正是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杜思洁 《四川建材》2020,(2):65-66,68
在探讨建构文化时,其价值评判标准是极为关键的,对于何为建构,弗兰姆普敦在《建构文化研究》中用“本体”与“再现”来进行阐述。本文探讨建构文化中“本体”与“再现”之间深刻而复杂的关系,并以此分析密斯在其作品中表达的对于结构表现,建造技术与“诗意”,深入探讨建构视角下的结构真实表达及诗意建造的内涵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1)
模型设计是高中生物物理模型建构的关键步骤,设计过程能很好地体现生物的核心素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物理模型建构的总体设想,进一步设计构成原件、连接和组装或者动态过程的设计图,最后制作模型,设计过程有合作和探究,重在科学思维的训练,提高对生物学概念的生成理解,制作过程侧重动手实践、提高技能和培养社会责任感,是抽象思维在实践中的具体化,物理模型建构活动是思维和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案例,分析了其中传统与反叛、神性与世俗、理性与浪漫的设计倾向,发现哲学立场截然对立的建筑师却都偏爱金属建构表达的美学意向.因此金属作为探索建构美学意向的最佳载体,必将随着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在哲学观念的否定之否定、对立与碰撞的历史循环中不断促进建筑艺术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用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美学观对建构进行解读,从重力限定、材料本体、材料并置等角度分析建构中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肯定建构中存在一种客观的审美范式.通过黑格尔的美学"三重组合",文章分别论证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中建构的典型表现形式,并在现代建筑中找到对应.最后提出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是建构的核心美学范式,并通过论述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发展规律,解释建构学说的提出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李海霞  殷力欣 《建筑学报》2023,(S2):181-187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原中央博物院待整理建筑设计图纸中有2份总地盘图。《建构一座文化圣山—简论南京中央博物院建造过程中的一份未竟方案》,称此二份总地盘图是试图“建构一座文化圣山”的设计构想。近期,《南京博物院的用地变迁及文化建构—兼与<建构一座文化圣山>一文相商榷》一文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图纸都只是为了“筹建员工宿舍”而进行的土地“确权”行为。针对不同意见,再次审视、分析这批图档的来龙去脉,希望以此次坦诚的学术讨论为契机,共同深入探讨梁思成等前辈的建筑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王骏阳 《建筑师》2015,(2):23-25
本文试图从建构的角度阐述"结构建筑学"的内涵,同时在现代中国建筑学发展的语境中看待本次"结构建筑学"展及其论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嵩 《新建筑》2012,(5):147-149
在以模型为主要设计工具的"建构"教学体系中,"图"往往被忽视,而"鲍扎"体系的绘图方法和标准依然延续。针对这一问题加以讨论,探讨"图"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并指出应建立专属于"建构"教学体系的"图"的系统,以便更好地推进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缪峰 《南方建筑》2006,(10):128-131
本文从建构的理论意义出发,探讨“建造实验“在现代建筑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一次实验性的教学尝试,学生参与建造的真实体验可能是最为珍贵的知识收获.  相似文献   

12.
卢健 《华中建筑》2014,(5):20-23
彼得·卒姆托是备受国际建筑界关注的著名建筑师,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对真实性表达、对人真实生活的关注以及现代价值与地方文化的结合,使他获得了国际建筑界的广泛赞誉。该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建构"的定义及发展,然后从建构的视野,结合卒姆托的著作和建筑作品实例,通过建筑建构实现的三个主要途径:建筑细部、建筑材料、光影表现来解读以"诗意的建造"著称的建筑师彼得·卒姆托的建构观,以期从建构层面探究如何才能成就一座优秀的建筑。  相似文献   

13.
建筑与工程,1996-200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建筑评论家肯尼斯·弗兰普顿在这篇评论文章中,介绍了B&E在过去20年中在建筑设计实践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就其作品的生态和建构方面的理念进行了着重分析,记述了B&E从一家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建筑事务所转变成一家享有国际盛誉的设计公司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色彩伴随建筑出现并且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常被认为是属于绘画装饰领域的词汇.但从建构视角来看,色彩却可以被理解为“饰面”,进而成为“再现”建筑设计过程的重要途径。随着对建构理论的深入研究,出现了对建构基本概念的不同理解,色彩对于“再现”的意义和方式也有了新的阐释。该文主要从建构理论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和理解色彩“饰面”。  相似文献   

15.
技术的进步已成为建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数字建构作为一种新的设计和建造方式已经被许多知名建筑师所采用,然而对数字技术的滥用或者假借"数计建构"的名义,粗制滥造一些所谓的"数字建筑"。却背离了建筑对建造的义理和建构思想,本文旨在分析数字建构和建构思想,探讨数字技术跟建构思想所引起建造和设计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是对弗兰姆普敦的著作《建构文化研究》批判性的评论。评论者认为弗兰姆普敦在绪论与案例研究之间建立的概念框架,将建构作为智识的方法论,忽视其与相关制度、理论、实践及其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该书提及一系列跨学科的概念,却未阐明这些概念所探讨的"建构文化"的边界、在个人的努力之外多种形式的合作以及建造实践中的诸多分离。  相似文献   

17.
再度审视建筑文化--结构肌理和地形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国建筑学科发展的认识,和对快速大量的建筑营造带来的现象的反思,同时也应对建筑学术界关于"建构"概念的热烈讨论,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特邀著名建筑理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研究学院的教授肯尼斯·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作为会议主席和组织者之一,主办了题为"结构,肌理和地形学"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弗兰普顿先生邀请了来自日本、美国和欧洲的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以建筑的结构、表皮和形式三个相互关联的元素为研讨会的出发点,从十九世纪中叶德意志建筑理论对建构的最初思考到当今建筑、景观和城市的表现形式,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郭宇  卞洪滨 《世界建筑》2010,(10):132-137
本文通过介绍并分析隈研吾在环境中对建筑"间隙"的解读,以及建筑细部中对不同尺度、材料的格栅的运用,探讨他在整体尺寸体系的基础上"消解建筑"的建构方法,从而揭示出一种来自东方的建筑感悟。  相似文献   

19.
汤凤龙 《建筑师》2009,(5):47-57
巴塞罗那馆是现代建筑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人们一直津津乐道其空间的流动和形式的抽象,却很少注意到它与上述特质对立的另一种特质,即那种贯穿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以"清晰的建造"为终极目标,以匀质网格为本质特征的"几何建构"法则。作者通过对德国馆的深入剖解,试图将这种特质揭示和呈现出来。但在德国馆中,这种特质却在很大程度上被抽象形式挫败,这归根结底源于两者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促使密斯在日后的建构生涯中逐渐放弃了抽象形式转而走上了一条"匀质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