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冷轧无取向硅钢再结晶退火过程的EBSD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EBSD手段分析了低碳低硅(0.003%C、0.3%Si)冷轧硅钢试样在740℃加热保温6s~360s退火过程中微区取向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1}〈110〉取向的再结晶晶粒在变形的{111}〈112〉取向晶粒的晶界处形核,同时{111}〈112〉取向的再结晶晶粒在变形的{111}〈110〉取向晶粒的晶界处形核,并在{111}〈112〉取向冷轧剪切带上形成{011}〈100〉取向再结晶晶粒。在一定的退火温度下,合理控制保温时间有利于提高{100}面织构的占有率。  相似文献   

2.
镁合金具有密排六方结构,变形时易形成基面织构,室温塑性差。研究镁合金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及织构的演变规律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自动分析技术是研究材料微观组织及织构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手段。本文分别举例介绍了EBSD技术在形变镁合金轧制过程微观组织与织构演变、拉伸孪晶界面和动态再结晶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用EBSD技术对超高纯(99.9995%以上)Al-0.5%Cu合金靶材冷轧及退火过程中的微观组织、织构及取向差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合金靶材多向冷轧、退火过程中微观组织、织构及取向差等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大形变冷轧工业纯镍经过低温退火后部分再结晶的显微组织与显微织构进行了定量表征,利用取向成像技术(OIM)对再结晶晶粒与基体之间的位向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退火条件下,再结晶晶粒在具有较高储存能的LGBs和LBs结构中出现,再结晶晶粒形核取向呈随机分布,并不具有所谓“取向形核”;利用EBSD方法对形变金属再结晶形核取向关系的研究具有较好的统计性。  相似文献   

5.
1420A1-Li合金以其高比强度,高比刚度以及优良的低温性能,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成型性而成为航空航天理想的轻质结构材料.本文对1420Al-Li合金进行了准原位拉伸试验,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上安装的背散射电子衍射仪(EBSD-Channel5)对试样进行取向分析.EBSD结果表明:拉伸之前,1420Al-Li合金试...  相似文献   

6.
1420Al-Li合金以其高比强度,高比刚度以及优良的低温性能,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成型性而成为航空航天理想的轻质结构材料。本文对1420Al-Li合金进行了准原位拉伸试验,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上安装的背散射电子衍射仪(EBSD-Channel5)对试样进行取向分析。EBSD结果表明:拉伸之前,1420Al-Li合金试样中存在弱织构{001}<100>;拉伸之后,弱织构消失,试样拉伸区存在近似于{001}<100>的{018}<018>织构。拉伸过程中晶粒绕晶带轴[001]和[010]发生转动,引起合金试样拉伸前后织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配备在扫描电镜中的EBSD系统及相应的取向分析和组织重构技术,对形变状态和退火状态下Zr合金的微观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形变样品中晶粒细碎且不均匀,具有较为明显的形变带特征;织构主要为基面平行于轧面((0002)//Z)取向织构,同时还存在较多的{0001}(1010)和{0001}(1150)织构及{1104}(1102)织构。退火样品中晶粒均匀,基本为等轴晶,几种主要基面织构变化不大,但{1104}(1102)织构含量与形变样品相比提高了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轧制变形铝合金微观组织与织构的EBSD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EBSD技术对两种典型铝合金冷轧过程中组织与织构的演变进行了表征,分析概括了合金在不同加工过程中微现组织、织构及取向差等的演变规律.简要介绍了该技术在形变铝合金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AZ31镁合金挤压棒材在传统正挤压变形过程中易于形成很强的挤压纤维织构.本文利用EBSD技术对AZ31镁合金挤压棒材的挤压组织进行了表征,发现AZ31镁合金挤压棒材在挤压时形成的织构不是均匀的(0002)基面平行于挤压方向的环状纤维织构,而是由(10-10)棱柱面垂直于挤压方向和(11-20)棱柱面垂直于挤压方向的两个...  相似文献   

10.
高纯Ta溅射靶材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其微观组织均匀性、晶粒尺寸大小及晶粒取向分布对溅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采用EBSD技术对高纯Ta溅射靶材不同区域的组织和织构进行了分析,并对高纯Ta溅射靶材的微观组织、织构组分和晶界取向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EBSD方法表征分析了不同初始取向的AZ31镁合金原料板材经300℃热轧69%后得到的终轧产品的显微组织与织构差异,考察了热轧变形条件下原料的初始织构对热轧成品板材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的初始织构对终轧板材的显微组织与织构影响不大,但对材料的显微组织界面分布有一定影响.通过高温大变形量变形,不同初始织构的原料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EBSD方法表征分析了不同初始取向的AZ31镁合金原料板材经300℃热轧69%后得到的终轧产品的显微组织与织构差异,考察了热轧变形条件下原料的初始织构对热轧成品板材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的初始织构对终轧板材的显微组织与织构影响不大,但对材料的显微组织界面分布有一定影响。通过高温大变形量变形,不同初始织构的原料均可制得平均晶粒度小于5μm的AZ31镁合金板材。  相似文献   

13.
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中断法"研究了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过程中的异常长大行为,确定了二次再结晶发生的温度范围。通过对各温度下样品的EBSD微观取向分析,确定了缓慢升温时不同阶段晶粒尺寸及取向分布的变化;分析了二次再结晶过程中高斯取向晶粒与晶粒尺寸的关系及取向差分布;讨论了高能晶界理论、高迁移率晶界理论、表面气氛等对高斯晶粒长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和X射线衍射(XRD)对SPCD冷轧钢板缓慢升温退火工艺下的再结晶取向特征、织构的形成规律及与形变织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与快速加热退火工艺下的IF钢再结晶取向特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宏观织构显示冷轧态下{111}〈112〉形变织构稳定存在,随后的再结晶过程中γ线上存在{111}〈112...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