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性墨水的流变特性是反映中性墨水书写性能最主要的指标,本文通过研究缔合型丙烯酸酯乳液增稠剂对中性墨水的流变与书写性能的影响,分析中性墨水其流变特性中应力触变环面积、黏度触变环面积以及屈服应力、屈珂艮黏度与书写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应力触变环面积与低黏度触变环面积中性墨水书写过程中出黑量大,易出现漏墨现象,而高应力触变环面积与高黏度触变环面积中性墨水书写时出现堵墨书写不畅。添加缔合型丙烯酸酯乳液增稠剂中性墨水具有较小的屈服应力和较大的屈服黏度,其刚复时间较短,增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脂质体对黄原胶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R/S+流变仪测定了不同因素下脂质体-黄原胶复合物的流变学特性,并通过Power Law模型对流动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脂质体添加量的增加,脂质体-黄原胶体系的表观黏度减小、触变环面积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强,脂质体-黄原胶体系的表观黏度减小,触变环面积增加;p H值对脂质体-黄原胶体系的表观黏度和触变环面积有显著影响;吐温80/大豆卵磷脂比例、复合时间、超声时间等因素对黄原胶流变特性影响不显著。流体指数n小于1,故脂质体-黄原胶体系为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特征。该研究为脂质体改善黄原胶流变特性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选取了来自不同中性墨水生产厂商的23种中性墨水,使用旋转流变仪对其流变性能进行了检测,包括:高剪切黏度的测试、低剪切黏度的测试、触变环的测试、胚服值的测试及触变性恢复率的测试,并将上述中性墨水匹配同样的笔头、油管、硅油等配件制成笔芯,再榆测笔芯的划线忭能观察线迹质量并计算100m出墨量,及静态积滴墨实验。通过对上述得到的中性墨水流变参数及心用性能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两者的密切关系:中性墨水的高剪切黏度与其制成笔芯前100m出墨量成反比关系;中性墨水触变环与屈服值共同决定了笔:占的静态积滴墨性能,只有当触变环与对服值都较大时,笔芯才会出现积滴墨现象中性墨水触变性恢复率的大小对笔芯划线时的线迹质量有显著影响,当触变性恢复率较大时,线迹容易出现中空,而触变性恢复率较小时,线迹容易出现各墨。同时,提出了触变指数的概念,即低剪切速率,(1.256S-1)黏度与高剪切速率(4500s-1)黏度的比值,该指数能综合反映中性墨水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触变性和流动性是反映中性墨水书写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制备了炭黑颜料型系列中性墨水,并对其进行了流变学表征,以关联中性墨水流动性与触变环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流动性的中性墨水其对应触变环面积差异很大,且流动性越好,触变环面积越小.流动性变差的墨水,在流变学上表现为触变环面积均大于200Pa/s.  相似文献   

5.
黄原胶对酸乳凝胶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增稠剂对酸乳体系的影响作用机理,以在原料鲜牛乳中分别加入0.0%、0.1%、0.2%、0.3%的黄原胶制作的酸乳为材料,对其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4种样品都是正触变性流体,其触变环面积之比为1:1.08:0.64:0.77.在加入量为0.1%、0.2%和0.3%的三个样品中,随着黄原胶加入量的增加,酸乳样品的表观黏度和剪切应力逐渐降低.电镜观察显示,不加入黄原胶时酪蛋白相互凝集成立体网状结构,加入黄原胶后酪蛋白凝集胶束变成了散乱的片状结构.初步分析认为,黄原胶对酸乳发生作用的机理是通过其大分子的空间位垒效应干扰酪蛋白发生凝集的方式,导致酪蛋白胶束结构散乱,从而降低酸乳凝胶的表现黏度和剪切应力.  相似文献   

6.
一种外源性增稠剂对酸乳流变学及其微观结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增稠荆对酸乳体系的影响机理,在原料--鲜牛乳中分别加入0.1%、0.2%、0.3%的黄原胶,发酵制作酸乳样品,同时作对照.采用流变仪测定各种酸乳的流变学特性,并用扫描电镜现察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4种酸乳样品均是正触变性流体,其触变环面积之比为1:1.08:0.64:0.77.黄原胶添加量为0.1%、0.2%和0.3%的3个样品中,随着黄原胶加入量的增加,酸孔样品的表现黏度和剪切应力逐渐降低.电镜观察发现,未加入黄原胶时,酪蛋白相互凝聚成细密的立体网状结构;加入黄原胶后,酪蛋白凝聚物变成散乱的片状结构.因此,原料牛奶中加入0.1%~0.3%的黄原胶,既不能改变凝固型酸奶的正触变性流体特性,也不能增加其黏度.电镜显示.这是通过黄原胶大分子的空间位垒效应干扰酪蛋白间发生凝聚的方式,导致凝胶结构散乱,从而降低酸乳乳块的表观黏度和剪切应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普鲁兰多糖应用于牙膏配方中,评价其对牙膏流变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配制牙膏基本配方,分别加入系列浓度普鲁兰多糖,用旋转流变仪检测膏体的流变学参数。结果普鲁兰多糖浓度为0.2%~1.0%(w/w)时,牙膏膏体黏度提高,流动性降低,屈服应力提高,触变环增大;浓度为0.05%~0.1%(w/w)时,牙膏剪切黏度略有减低,屈服应力显著提高、触变环减小,这些性质与普通增稠剂不同。结论较大量使用普鲁兰多糖(0.2%~1.0%),可起到增稠作用;微量使用普鲁兰多糖(0.05%~0.1%),可起到稳定膏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影响聚丙烯酸盐增稠性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向荣 《印染助剂》2000,17(4):11-13
研究了影响聚丙烯酸盐增稠剂增稠性的因素,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加,PAAS水增稠体系的触变指数和增稠性都增大;随反应温度的提高,PAAS水增稠体系的触变指数和增稠性都减少;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PAAS水增稠体系的触变指数和稠性行增大,用量为2‰时达到最大值,过后下降。  相似文献   

9.
增稠剂和炭黑是构建稳定黑色中性墨水配方的关键原材料。本文对比研究了不同增稠剂对所制备中性墨水增稠效果和光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T-805的综合性能最佳;对比AT-805增稠剂制备的墨水与进口墨水理化指标,前者的黏度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变化较小,其触变性略大于进口墨水。本文还对比了50L、MA-100、MA-120、250R等炭黑对墨水黏度、pH值、光泽度和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50L炭黑所制墨水的粒径最小、分布最窄,且Zeta负电位最大,稳定性最佳。所制备墨水应用于中性笔,书写性能与进口墨水接近。  相似文献   

10.
参照美国吞咽障碍膳食标准,以样品的η50黏度为分类依据,将葫芦巴胶制备成黏度分别为180cP(花蜜型)、1000cP(蜂蜜型)和2500cP(布丁型)的增稠流体,对其流变学性质进行研究,并评价葫芦巴胶用于改善吞咽障碍者的饮水安全性。结果表明,溶解温度是葫芦巴胶流变性质能否满足改善饮水安全性要求的关键。80℃制备的葫芦巴胶具有与黄原胶、结冷胶相似的流变学性质:明显的剪切变稀行为且对增稠级别的依赖程度较小;具有G′>G″和tanδ<1的弱凝胶弹性性质;在高增稠级别,相较于黄原胶和结冷胶,其具有更好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1.
水溶性低碳醇对中性墨水触变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触变指数可用于定量地描述中性墨水的触变性。本研究以稳定中性墨水色浆为母体,在合理选配增稠剂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不同的水溶性低碳醇,如聚乙二醇200、二甘醇、甘油,制备出中性墨水并对其触变指数分别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0%上述三种低碳醇时,所制备的中性墨水触变指数差异较小;当聚乙二醇200添加20%时,所制备中性墨水的触变指数出现最高值;二甘醇为20%时,中性墨水触变指数反而出现降低;甘油随着添加量的递增,中性墨水触变指数呈线性增加。究其原因可能归属低碳醇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分子中OH对增稠剂分子支链的溶剂化作用以及溶剂化的增稠剂分子支链所发生的重新缔合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乳化剂和增稠剂对核桃乳稳定性的影响。增稠剂采用黄原胶、果胶、海藻酸钠和CMC-Na;乳化剂采用单甘酯和蔗糖酯,研究其单一使用及复合使用对核桃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增稠剂对核桃乳的稳定效果依次是:黄原胶>果胶>海藻酸钠>CMC-Na。乳化增稠复合剂配方为海藻酸钠0.3%、黄原胶0.15%、果胶0.15%。单甘酯和蔗糖酯(其比例为7:3)0.1%;使用该乳化增稠剂生产的核桃乳,黏度适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感官评价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改善以单烷基磷酸酯(MAP)为主表面活性剂的洁面乳体系的铺展性和流变性.方法 研究不同的碱中和量、辅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增稠剂等因素对产品黏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 MAP体系中和后pH 6.2~6.6之间性能良好;辅助表面活性剂羟磺甜菜碱和咪唑啉椰油两性醋酸钠两者复配有很好的稳泡、增稠性能;聚合物中Greenthix ACS(丙烯酸酯共聚物)有较好的增稠和分散性能,并能赋予产品良好的剪切变稀性能,耐热再恢复至室温后产品流变性基本不变,具有耐热剪切变稀的良好性能.结论 MAP洁面乳基础配方中表面活性剂选用羟磺甜菜碱和咪唑啉椰油两性醋酸钠,流变添加剂选用Greenthix ACS.  相似文献   

14.
流变性能对中性墨水书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性笔优秀的书写性能主要得益于墨水独独特的流变性能,而墨水流变性能主要通过在色浆中加入的流变助剂来获得.试验通过加入不同含量的流变且助剂得到不同流变性能的中性墨水,利用黏度计、划圆仪对墨水的黏度、触变指数、书巧能力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表观黏度与流就助剂添加量成正比,触变指数不随流变助剂添加量成正比,而是在其增加过程中有一最大值.表观黏度在28mPa·s左右时对普来米克670ss/05cc笔头适应最好,触变指数在4~5之间时划线过程中不会有起笔、顿笔的吐墨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善以单烷基磷酸酯(MAP)为主表面活性剂的洁面乳体系的铺展性和流变性。方法研究不同的碱中和量、辅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增稠剂等因素对产品黏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MAP体系中和后pH6.2~6.6之间性能良好;辅助表面活性剂羟磺甜菜碱和咪唑啉椰油两性醋酸钠两者复配有很好的稳泡、增稠性能;聚合物中Greenthix ACS(丙烯酸酯共聚物)有较好的增稠和分散性能,并能赋予产品良好的剪切变稀性能,耐热再恢复至室温后产品流变性基本不变,具有耐热剪切变稀的良好性能。结论MAP洁面乳基础配方中表面活性剂选用羟磺甜菜碱和咪唑啉椰油两性醋酸钠,流变添加剂选用Greenthix ACS。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制了一种含有稳定剂、乳化剂与增稠剂的国产黄原胶色拉调味料。用Hanke RV12旋转粘度计测定了含黄原胶的色拉调味料的流变性质和触变结构破裂的程度,它的表观粘度,结构破裂的时间以及结构破裂所需的力与功均随黄原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它的流动指数远小于1,是一个高度假塑性的触变体系。光学显微镜证实了在色拉调味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黄原胶后,可以阻止油滴长大,这是由于黄原胶的乳化性、假塑性与触变性阻止了油滴的长大,从而增加了色拉调味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魏燕霞  谢瑞  郭肖  丁采荷  张继 《食品科学》2017,38(1):149-153
研究刺槐豆胶/黄原胶复配体系的流变性,并采用流变学的Cross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刺槐豆胶与黄原胶复配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当刺槐豆胶与黄原胶的复配体积比为4∶6时,复配体系的黏度最大,触变测试中形成的滞后环面积最大,并且在黏弹性测试中储能模量G’表现出最大值。因此,刺槐豆胶与黄原胶的最佳复配比例为体积比4∶6。对最佳比例复配体系进行不同温度处理后测试可知,最佳复配体系的最适处理温度为80℃,得到的复配体系黏度最大;复配体系的p H值在6.0~10.0之间时,其黏度变化较小,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6 000制备增稠剂预聚体,并用长链烷基醇封端,形成增稠剂支化臂;以不同多元醇对支化臂进行扩链,得到具有亲水核及疏水臂的缔合型非离子增稠剂。采用FTIR对增稠剂结构进行表征,测试原糊黏度、耐盐性、黏度保留率、流变性以及增稠剂粒径分布,研究不同多元醇扩链剂及增稠剂支化结构对主要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支化结构的非离子增稠剂T-PUT性能较线性结构增稠剂L-PUT好。L-PUT的6%原糊黏度仅为44.6 mPa·s,PVI值为0.91,而T-PUT的6%原糊黏度高达70 100.0 mPa·s,PVI值仅0.14;含盐量为0.5 g/L的T-PUT原糊黏度保留率达68.49%,说明T-PUT具有良好的增稠性能、流变性能和耐盐性能。  相似文献   

19.
分散剂对中性墨水稳定性与触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非离子型分散剂聚氧乙烯醚OP、阴离子分散剂聚醇铵盐类5029以及复配分散剂对色素炭黑分散、中性墨水稳定以及触变性能的影响,通过表征体系中炭黑微观分散状态判断其稳定性,借NDJ-8S型数字式黏度计表征其触变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聚醇铵盐类阴离子型分散剂5029制各的中性墨水,其分散稳定性比使用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OP分散剂制备的墨水差,且发现非离子型分散剂OP的加入量对体系流变性能影响很大,当OP超过3%时不利于墨水触变体系的形成.借助OP与5029的优化复配,实现了墨水稳定性与触变性的良好兼顾.  相似文献   

20.
水性丙烯酸增稠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乳液型水性丙烯酸增稠剂的合成工艺引入活性单体和丙烯酸酯来改善聚合物的增稠性能和抗电解质性能,讨论了温度、交联剂、活性增稠单体等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具有良好抗电解质性能和增稠性能的水性增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