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对表5和表6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黑色中性墨水稳定性快速检测的判定标准如表6所示。当黑色中性墨水及其制成的笔芯经上述高温加离心处理后,其黏度变化率绝对值低于10%,触变指数变化率绝对值低于5%,颗粒度变化率绝对值低于15%,ZETA电位变化率绝对值低于5%,表面张力变化率绝对值低于5%,稳定性参数低于0.04,初写性能初始书写即正常。  相似文献   

2.
<正>(续2018年《中国制笔》第四期第36页)4.2耐干性及耐干性变化率比较耐干性反映了墨水储存在笔芯中,在高温环境下的脱帽时间,而耐干性变化率则是在经历了高温加离心试验后再考核墨水在高温环境下的脱帽时间,与初始值比较其变化大小,是匹配性能中综合反映墨水耐高温及长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通过笔头球珠滚动带出书写介质的书写工具称为圆珠笔;带出油墨书写介质的称为油墨圆珠笔;带出水性墨水书写介质的称为水性墨水圆珠笔(俗称滚珠笔);带出中性墨水的书写介质的称为中性墨水圆珠笔;带出可擦性墨水的书写介质的称为可擦性圆珠笔;带进考场用的圆珠笔称为考试用圆珠笔。近年来,我国在圆珠笔及笔芯的制造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生产规模和出口量目前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制笔企业在发展笔类产品的同时,也希望相关零部件的发展和提高,能在制笔领域中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圆珠笔及笔芯书写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球座体、球珠和油墨的质  相似文献   

4.
在色浆固含量20%时,使用实验室循环砂磨机制备三种红色颜料的色浆,通过色浆和配制的中性墨水的性能测试,认为大红粉是制备红色中性墨水的最佳颜料。通过对大红粉颜料色浆砂磨工艺进一步优化,在转速2000rpm和砂磨时间120min时可得到稳定优质的大红粉色浆。考察了墨水成分中增稠剂黄原胶和色浆的添加对墨水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黄原胶含量为0.28%和色浆含量为30%时,制得的中性墨水理化性和书写性能与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日本维克尼红色中性墨水相当。  相似文献   

5.
颜料型中性墨水是一类颜料分散在触变性树脂中的水性体系墨水。本文以三友的中性墨水生产工艺为例,详细介绍了圆珠笔用中性墨水的生产流程,介绍了配方设计的一些思路。颜料型中性墨水的制备过程主要是从颜料色浆的制备、树脂溶液的制备,再到成品墨水的制备。墨水加工中最主要的是要解决颜料在水性体系中的分散稳定性问题,其次是触变性树脂对墨水起到剪切变稀的作用,通过触变性的调配满足各种书写性能的要求;其中树脂再加工过程中要优化分散过程,选择不同的设备对树脂分散,达到均匀分散又不降低树脂性能,同时还能兼顾书写性能。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来自不同中性墨水生产厂商的23种中性墨水,使用旋转流变仪对其流变性能进行了检测,包括:高剪切黏度的测试、低剪切黏度的测试、触变环的测试、胚服值的测试及触变性恢复率的测试,并将上述中性墨水匹配同样的笔头、油管、硅油等配件制成笔芯,再榆测笔芯的划线忭能观察线迹质量并计算100m出墨量,及静态积滴墨实验。通过对上述得到的中性墨水流变参数及心用性能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两者的密切关系:中性墨水的高剪切黏度与其制成笔芯前100m出墨量成反比关系;中性墨水触变环与屈服值共同决定了笔:占的静态积滴墨性能,只有当触变环与对服值都较大时,笔芯才会出现积滴墨现象中性墨水触变性恢复率的大小对笔芯划线时的线迹质量有显著影响,当触变性恢复率较大时,线迹容易出现中空,而触变性恢复率较小时,线迹容易出现各墨。同时,提出了触变指数的概念,即低剪切速率,(1.256S-1)黏度与高剪切速率(4500s-1)黏度的比值,该指数能综合反映中性墨水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据有关的资料和调查进行推算分析.2004年我国圆珠笔类产品(包括油性圆珠笔、中性墨水圆珠笔、中油笔、水性墨水圆珠笔和可擦圆珠笔等)的产量约为88—90亿支.与2003年相比约增长21%之多.其配套的和商品用芯约迭110亿支,同比增长20%.去年圆珠笔类产品(包括笔芯等的)直接销售值约选49亿元,  相似文献   

8.
上接2014年《中国制笔》第三期P12 如图5所示M-7红中性墨水初始背散射强度为79.66%,稳定性参数为1.46。红色中性墨水初始背散射强度位于60~90%,数值较大,因而其稳定性参数一般较大,稳定性快速检测中稳定性参数的判定标准亦与黑色和蓝色中性墨水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中性墨水稳定性的快速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性墨水的稳定性事关中性笔书写性能的好坏,对其稳定性的评价,业内长期采用常温放置的方法检验,无法满足中性墨水研发与中性笔厂商选择墨水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高速离心与加热实验实现了对中性墨水稳定性的快速评价,并借助大量配方实验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根据Pickering乳液组成要求,结合乳化墨水组分特征,利用功能性聚丙烯酸酯聚合物实现了对墨水中颜料颗粒表面性质的可控改性。利用红外光谱、分散性和三相接触角等方法对改性前后颜料表面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表征。进一步使用改性后的颜料作为着色剂与乳化分散剂,配制了乳化墨水。考察了乳化墨水理化性能、与不同材质、结构和形状的笔头的匹配性能、书写顺滑度和存储稳定性。结果显示所得乳化墨水性能优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具有市场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性笔用墨水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概述 中性笔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型书写工具,由于这种书写工具彼具优点,有其独到之处,被称作跨世纪的书写工具。中性墨水笔也称“水性颜料中粘度圆珠笔”是九十年代由日本率先开始投放市场的,所谓中性笔的“中性”之意是指它的墨水粘度界于油性圆珠笔油墨的粘度与水性圆珠笔墨水粘  相似文献   

12.
<正>一、前言目前,圆珠笔这个大门类已发展出很多子门类,包括油墨圆珠笔(含中油笔)、水性墨水圆珠笔、中性墨水圆珠笔、可擦圆珠笔等等。在笔头与油墨(墨水)匹配问题上它们具有很多的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而中性墨水圆珠笔(以下简称中性笔)无论在数量还是在技术含量方面,在圆珠笔这个大门类中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3.
近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自来水笔及其笔尖》等六项国家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了《中性墨水圆珠笔和笔芯》等九项行业标准,这些标准都是在“十一五”期间制修订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在圆珠笔及笔芯的制造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生产规模和出口量目前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制笔企业在发展笔类产品的同时,也希望相关零部件的发展和提高,能在制笔领域中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圆珠笔及笔芯书写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球座体、球珠和油墨的质量,球座体的质量包括球座体本身的结构以及与球珠和油墨(墨水)的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凝胶中性墨水配方中流变助剂的类型对墨水体系抗菌性、黏度、触变性、离心稳定性、储存稳定性和划线效果等性能的影响。通过多因素评估实验,建立了膨润土和聚醚的复配体系,能够在建立墨水良好的黏度特征基础上保证墨水的储存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划线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性墨水研制中存在许多技术问题,颜料的粒度、分散剂的选择、离子的种类和浓度、稳定性、粘度、润滑性及中性墨水研制的技术趋向。  相似文献   

17.
中性墨水及相关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紹了中性墨水的性能指标、与中性墨水相关的颜料色浆制备技术、中性墨水的配制技术,初步讨论了中性墨水体系中各组份——着色刑、分散剂、润湿剂、润滑剂、增稠剂、表面活性剂、防霉剂、缓蚀剂、pH调节剂、消泡剂、保湿剂的作用和选择。中性墨水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保持粒径在500nm左右、分散均匀稳定的符合墨水要求的颜料色浆及在色浆基础上满足一定黏度(及触变性)、表面张力、pH值、书写性能等要求且稳定的墨水体系的调配。  相似文献   

18.
<正>一、背景圆珠笔问世70多年,已发展成为数量最大、品种最多的书写工具之一。在最初的用高黏度油性汕墨作为书写介质的圆珠笔的基础上,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明了用低黏度水性墨水作为书写介质的水性墨水圆珠笔(滚珠笔),进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明了用介于高黏度汕性油墨和低黏度水性墨水之间的中黏度凝胶状水性墨水的中性墨水圆珠笔。期间或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介绍了粒径分析法分析乳浊体系稳定性的原理和方法,比较了乳浊体系中粒径分析法与常用分析法(包括常温/高温分析法、离心分析法、显微镜分析法等)的应用差异,说明粒径分析法可广泛用于乳浊体系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判定体系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从中性笔芯出墨量测试参数的分析中,运用量纲分析的方法成功构建了中性笔出墨量与测试条件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并以0.5mm子弹头中性笔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组实际测试,得出了书写载荷、书写角度、书写间距、书写速度以及书写纸等因素与出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求解了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模型较好地预测和估算笔芯匹配方案的出墨量,对笔头制造、墨水研制、匹配试验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