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刚  郭广礼  李伶 《金属矿山》2011,40(6):116-119
根据山区开采沉陷研究对地表移动观测的要求和特点,应用GPS-RTK在放样中的优势,对山区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布设模式、观测方案以及数据处理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传统的山区地表移动观测站布设和数据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区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和数据处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山区地表开采沉陷进行高精度监测是现阶段山区地表开采沉陷问题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对当前常用的开采沉陷监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指出GNSS静态测量模式仍是当前山区地表开采沉陷监测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地表开采沉陷监测网型特殊,采用传统GNSS静态监测方法需要的控制点多,极大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基于CORS测量原理,提出了静态GNSS双基线测量方法,讨论了该方法的实际操作技术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方法的优越性。以某矿22618工作面地表控制点和部分监测点的其中4期监测数据为例,分析了采用静态GNSS双基线法监测山区地表开采沉陷的误差,结果显示,控制点和所选监测点解算的高程中误差最大为4.4 mm,通过对比分析控制点各期高程的高差互差,可知误差均未超过3 mm,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该矿22618工作面采用所提方法进行了地表开采沉陷监测,获得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开采沉陷的部分角量参数。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山区地表开采沉陷监测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GPS-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及一些工程放样等工程测量工作中,根据需要可同时测得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值。其所能达到的精度是自该技术开发应用以来一直研究探讨的问题,文中试验是在铁法矿区的两个地表移动观测站上进行,在应用常规水准观测各测点的同时,应用GPS-RTK进行观测,试验GPS-RTK技术用于开采沉陷观测的可行性,对其观测结果及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山区某矿区其中一个工作面的地表设置移动观测站,在采动过程中对观测点进行定期观测获取点位移动数据,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矿山开采沉陷的基本理论求取角量参数,着重介绍此过程中山区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监测的特殊之处,为提高山区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监测质量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GPS-RTK在山区煤矿测绘与测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矿区测量技术,本文通过对GPS-RTK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影响GPS-RTK技术定位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重点研究GPS-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在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放样工作中的优势,得出GPS-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完全能满足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放样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地表沉陷变形监测方面,如地震、地下水过度开采等造成的地表形变,地下煤炭资源开采所造成的地表形变具有影响空间范围小、沉降速度缓慢的特点,而差分干涉测量的精度又易受大气、时间和空间基线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利用D-InSAR对煤炭资源开采沉陷所造成的形变进行监测,具有更大的难度。为了验证D-InSAR技术对于该类沉陷的监测能力,选择了地表观测记录资料较为翔实、沉陷灾害比较严重的山西潞安矿区作为研究区域。结果表明,利用D-InSAR技术可以比较容易地确定地表沉陷的位置和分布范围,具备监测采煤沉陷地表变形的能力。下一步的研究,是希望建立基于D-InSAR技术的稳健、经济、高效的煤矿区开采沉陷变形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16,(5):137-140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现象十分普遍,加强对矿区地表沉陷问题的监测及研究已成为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监测方法是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水准测量获取矿区地表移动数据。这种方法外业工作量大,且难以获取实时动态数据,无法准确得到地表移动变形的动态规律。在研究了TCA2003测量机器人高程测量精度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在矿区沉陷监测的可行性,同时对某矿区的一个采煤工作面上方地表进行了连续监测,获取了连续动态的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地表下沉和下沉速度特征,为研究地表沉陷动态规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GPS技术在煤矿开采沉陷观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林军  宋振骐 《煤》2010,19(10)
运用GPS技术对济三煤矿开采沉陷进行监测,对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基线解算、外业检核、空间平差的数据处理,得出了该矿区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各种角值参数和预计参数,并对边界角、移动角进行了相关计算分析,得出不同采深或表土厚度条件下地表移动参数,建立沉陷与变形监测的一系列技术体系,为盆地开采条件下建(构)筑物下采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2016,(3):190-193
随着地下煤层的开采,其上覆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将产生变形、移动和破坏,岩层内部所产生的移动变形也逐渐传递至地表,引起地表的移动变形。山西大部分可采煤层均位于山区,因此对山区开采沉陷的动态预计研究是必要的,以Knothe时间函数为基础,结合山区滑移影响函数,建立了基于Knothe时间函数的山区开采沉陷的动态预计公式,可预计地表某一点在某一时刻的动态下沉值,并采用山西某矿区的实测地表移动观测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预计与实测下沉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结合开采沉陷监测的特点,以煤矿开采沉陷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终端系统2min内各历元采集的坐标及精度为基础,构建卡尔曼滤波模型,以进一步改善移动终端CORS RTK测量精度。利用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实测数据,通过与CORS RTK测量、水准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滤波后的测量精度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平面测量精度和高程测量精度均可达到±10.0mm,能基本满足开采沉陷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提出GPS-RTK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后对GPS-RTK与全站仪精度的进行分析,得出GPS-RTK在矿区形变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实验来验证GPS-RTK与全站仪在矿区形变监测的数据,可知二者的监测数据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因此GPS-RTK在矿区沉降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方齐  郭广礼  朱晓峻 《金属矿山》2015,44(5):129-134
为了提高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的自动化程度、数据处理速度以及绘制移动变形曲线图的效率,基于Visual Basic(VB)及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VBA)编程语言,并融合Access数据库、AutoCAD、Excel软件技术,实现了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中的参数查询、观测线长度计算、观测线布设、数据输出、后期观测数据处理及绘制曲线等一系列功能。首先在AutoCAD软件中快速进行工作面上方地表、线状路线观测站的布设;然后采用Excel软件自动化处理观测数据并绘制变形曲线图,并改进了Excel软件中绘制带平滑线散点图坐标轴的标注功能;最后将上述2个功能模块集成到同一程序中,从而克服以往程序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差、修改不便等缺陷。结果表明,该程序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布站需求,满足绘制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图的特殊要求,有助于提高矿区地表观测站设计的自动化程度,为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GPS准动态测量在地表移动观测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先领  张书毕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12):137-138,140
地表移动观测站是获得煤矿开采沉陷参数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观测中的劳动强度,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用GPS准动态测量方法取代传统的地表移动观测站观测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朱群康  赵兴旺 《煤炭技术》2008,27(2):127-130
以淮南矿业集团某矿区综采工作面地表岩移规律研究为例,利用VB.NET和MapObjects进行无缝结合来实现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布设,对观测站设计数据与图形实行统一管理,进行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自动化处理以及结果的可视化输出;充分体现了GIS组件在解决有关开采沉陷的预计分析、变形监测和保护问题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对GPS-RTK测量技术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发现GPS-RTK测量技术在煤矿矿区沉降监测中的优势。以马脊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GPS-RTK与全站仪进行矿区沉降监测的精度工业试验。监测数据结果表明:GPS-RTK与全站仪的监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准确度和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迟占国  郭森林 《煤炭技术》2014,33(12):101-103
通过对中煤平朔井工一矿14106和14107工作面开采前布置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开采影响进行了地表移动的观测,获得了本区域地质条件下较为完整的开采影响地表移动资料与数值。通过总结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地表移动角、边界角等参数,掌握了该区域的地表移动规律,为该矿今后"三下"采煤提供科学依据,对地面的安全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工作面开采时,为了解工作面上方区域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状况,通过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的方式获得观测数据,并通过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地表移动范围大小和位置的参数以及地表动态移动与变形的参数;根据实测下沉值,拟合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等进行预计、分析,研究地表最终移动与变形值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约有1/3的煤矿位于山区,开采造成的山区地表移动变形与平原地区有较大区别。为探究山区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的时空特征,揭示山区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首先通过分析山区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确定了山区开采滑移影响函数,并应用叠加原理构建了顾及山区地形与平原因素的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模型;然后结合Knothe时间函数,推导了山区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预计公式;最后分析了正坡、反坡2种模型的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采用山西某矿的现场实测数据对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模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山区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的分析,为最大限度确保矿区地表建(构)筑物免于地表动态移动变形破坏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