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毛爽  米征  张永兴 《工程与试验》2020,(1):124-125,130
在飞机结构强度试验中,测力传感器通常采用分路校准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为了减少试验中更换校准电阻的工作量,提出了一种测力传感器分路校准改进方法,并在试验中得到验证。本文以该改进方法为基础,对该方法的校准误差进行深入研究,理论推导出校准电阻与校准误差的关系,进而确定了更换校准电阻导致校准误差变化的趋势和范围,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的正确,为验证该改进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对该改进方法在飞机结构强度试验中的应用有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设计了一种非接触电感式角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其中转子由扇形铜箔获得,定子包含一组激励线圈,一组接收线圈以及后续处理电路。当给激励线圈通入交变电流时,相邻两个接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此时感应电压为0,当转子在接收线圈上方转动时,转子中产生的涡流会导致相邻两个接收线圈感应电压产生不同的变化,经过理论与仿真分析,验证了随着转子的转动,接收线圈中感应电压的幅值呈现正余弦变化。本文编写算法对正余弦信号进行识别与校准,以定位精度为0.000 3°的高精度时栅转台为基准对样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校准完成后,在0°~360°范围内该传感器误差为0.1°,满足实际生产需求,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超精密角度计量转台的测量精度,对转台所用编码器分度误差与细分误差的校准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转台的结构,设计了方便进行相互比对的双角度编码器测角系统并描述了其多读数头布置方式。然后,基于直接比较法与自校准法进行了双编码器分度误差的快速、高精度校准。最后,借助精密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测量系统,利用比较法检测了两套编码器各读数头的单信号周期测量误差。校准结果显示:采用双读数头均布的第一套编码器的分度误差为±0.27″,细分误差在±0.1″以内;基于四读数头均布方式进行测量的第二套编码器分度误差为±0.17″,细分误差在±0.2″以内;两套编码器的测量精度皆为亚角秒级。双编码器相互比对的校准方式有助于对转台的测角误差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估。  相似文献   

4.
微机测量系统中漂移和增益误差的校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微机测量系统前向通道中的零点漂移和增益误差的标准。讨论了如何消除放大器零点漂移造成的非线性和传感器的不稳定因素,并提出可行的测量步骤。  相似文献   

5.
熊静  罗志增 《机电工程》2009,26(12):13-16
针对膝关节角度测量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微型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角度原理的膝关节角度测量方法,该方法结合固定于膝关节同一位置但不同轴向角度的两个微型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联合推算出膝关节角度。根据两个传感器输出加速度向量模相等的原理,进一步提出了测量角度的交叉校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建立的膝关节角度测量系统,测量成本较低,测量精度达到±1.5°。  相似文献   

6.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面角度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面角度现场测试需求,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漫反射测量特性,搭建了面角度非接触测量装置,提出了一种结合三坐标测量机和位置敏感探测器对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空间坐标化标定的方法,从而构建出精确的面角度测量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法对面角度非接触测量装置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在±25°测量范围内其结果为U=0.044°~0.046°(k=2);通过性能验证试验、重复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对装置的性能指标进行考核,在±25°测量范围内其绝对测量示值误差不超过0.036°,重复性不超过0.004°,稳定性不超过0.021°;实验结果表明该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面角度非接触测量装置准确可靠,具备开展面角度现场测试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温天纯 《轴承》1990,(2):38-40
通过对Y形分布的三点定位比较测量法误差分析表明:(1)测量点应保证对中于两定位点;(2)直径公差超差越大的被测件,测量时会出现更大的误差;(3)测量误差是个变量;(4)选用标准件时,其直径应取下限,以减少测量误差;(5)两定位点间的夹角越小,测量误差也越小。附图5幅,表3个。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选择激光干涉仪和测长机作为标准器时,校准拉绳位移传感器示值误差的具体方法。通过对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的分析,给出了具体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减少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讨JJG 22—2014《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中给出的激光干涉仪配合测长机测量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测长机导轨完全利用激光干涉仪进行读数的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的校准装置,并对其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激光同轴度测量方法建立了主/从动轴的测量模型,推导出了不含安装误差的同轴度偏差量与设备测量值、安装误差之间的数学关系方程,通过在主/从动轴三个不同旋转角度测量出3组数据,并联立求解方程组,可得出不含安装误差的同轴度偏差量。该方法在提高测量精度的同时,还具有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激光跟踪仪因测量范围大、精度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大型航空构件的大尺寸测量.然而,随着测量范围的增大,其测量精度将受到测角误差的严重影响.为了实现激光跟踪仪测角误差的准确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水平位移的激光跟踪仪测角误差标定方法.以空间任意运动位移为约束,采用三坐标测量机与高精度位移台分别对空间任意位移的角度与长度进行高...  相似文献   

12.
张丰  曾燕华  张伟 《光学仪器》2016,38(1):63-68
针对在线检测与现场控制中的线位移传感器,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浮式基线及双层式可分离工作台的线位移传感器校准方法。研制出适用于不同型式的线位移传感器的校准装置,综合不同的输出方式设计了接线盒,同时基于C#和ACCESS软件开发了数据处理和模拟软件,对其基本误差、线性度、灵敏度等参数的校准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经比对试验验证了该校准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阻式传感器智能感知节点设计中阻值宽范围和高精度的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增益自动调节型大范围高精度比例式电阻测量电路的测量误差校准方法。节点的电阻测量范围设计为10Ω~22 kΩ,搭建了节点误差校准系统,并在整个测量范围内选取了5个标准电阻对节点校准前后的测量误差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误差校准方法可使全部被测标准电阻的测量误差降低90%~99%,校准后节点的测量误差低于±0.01%,满足了电阻式传感器智能感知场景中兼顾宽范围和高精度的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六方水泵轴的直线度进行直接检测,引入效率极高的矢量校直方法,开拓出对具有直线度要求的工件进行检测与校直的新途径,并采用反向法进行机床自身导轨误差分离,极大地提高了相同硬件条件下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张琳 《工具技术》2009,43(11):110-112
系统地论述内径测量过程中常出现的测量误差,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或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从而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数控机床误差检测及其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Renishaw激光干涉仪和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实现了机床线性定位误差和主轴热误差的测量。通过补偿机床螺距和丝杠间隙误差,实现了机床线性定位误差的补偿。同时,使用PMAC控制卡对数控系统的G代码指令进行了实时修改,实现了机床主轴热误差的实时补偿。分析补偿后的机床,发现机床的加工精度得到了很大提高,表明该补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8位数控衰减器的控制码规律和校准方法,分析了校准控制码步长与校准误差的关系,得到校准误差随控制码步长螺旋上升的结论,该结论表明选取局部"凹点"处的校准步长产生的校准误差没有明显增加,既能兼顾校准精度又节省大量的校准时间;同时,分析了校准舍入误差,根据实测数据可知,8位数控衰减器校准舍入误差为0.12 dB,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8.
扫描平面激光坐标测量系统校准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基于旋转平面激光单站测角、多站交汇的坐标测量系统,并对其校准方法进行了优化.分析了系统的测角方式和多传感器交汇测量的特点,阐述了基于传统方法的单基站方位信息测量原理及系统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单站结构参数和系统参数校准方法.针对转轴直线和光平面的特点,设计了配套附件并借助经纬仪标定了结构参数,同时通过接收器确定...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轴承厂对轴承内径的检测主要采用离线式的人工检测,提出了一种用于轴承内径检测的新型在线式智能检测装置,并对其进行了误差分析.该装置采用气动式定心夹盘对工件进行定位,利用差动式气动位移传感器对工件进行检测,实时显示测量结果,极大地提高了轴承内径测量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工艺的平面电涡流式传感器,可以实现较小的传感器厚度、较复杂的线圈形状、较好的批量一致性,因而该类型的传感器较绕线型传感器具有诸多优势.不过,传感器的制造、安装、引线、信号处理等环节不理想时,极易产生短周期1次和2次误差.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信号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