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4,(29)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结合课程的内容与特点,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本文从工科课程教学、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出发,在工科网络课程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工科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教师积极性不高、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使用率低、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不丰富等问题,并提出开展教师培训、丰富并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建设课程论坛等完善工科网络课程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专业外语是建筑学专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触世界建筑学的重要渠道。但我国建筑学专业外语的教学现状仍不甚理想,存在较多问题。笔者通过总结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实践,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提高了学院专业外语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希望为其他高校的建筑学专业外语教学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面临的形势,对土木工程技术平台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研究。文章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和土木工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具体措施,并简要介绍了相关改革实践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效。本研究可为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的完善提供依据,有利于培养适应21世纪国际国内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张娜  陈紫微  庄敬宜 《安徽建筑》2022,(10):120-121+173
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成为未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文章以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认知进行分析,分别从混合式教学课程创建、具体实施路径、效果反馈及成果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对比前后教学改革成效,以达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助力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培养与输出。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当前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面临的现状,以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对工科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工科专业应增大数学、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程比重,注重学生国际视野的开拓,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不断进行系统全面地探索、改革与实践,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既有创新能力,又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工科正是对这一挑战和要求的积极回应,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的重点。以武汉大学为例,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重理论和轻实践、不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探索土力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课堂外实践教学的"三课堂"协同育人体系,提出"三课堂"的具体建设内容,探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介绍具体保障措施和教学改革经验与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了基于以学促研理念的工科研究生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双语教学、案例教学、雨课堂、经典文献阅读心得分享等多元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研究性课程项目设置和实施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文章分享了课程项目的实施细节和与之相适应的成绩评定方法。调查问卷的反馈表明,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获得学生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8.
“建筑设计初步”是建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正确三观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专业人才。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该文针对课程中存在抬头率不高、认同度不够、参与性不大等教学痛点问题,对“建筑设计初步”进行课程建设,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的改革、课程思政的融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混合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6)
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景观设计课程应当具有明确的课程定位。从目前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况看,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其设计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这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即使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设计作品也缺乏新意,竞争优势不足。由此可见,景观设计课程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基于创新能力培养加强景观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0.
蓝磊 《山西建筑》2014,(36):253-254
在全过程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建筑施工技术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活动展开了相关的探究活动,指出课程的改革可促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既有助于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中各主要工种的施工技术及工艺原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文章在分析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了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包括注重教材内容与工程实际的联系、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拓宽教师知识面和加强实践能力以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水工制图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已经难以满足培养具有高水平识图和制图能力的水利人才的现实需求。文章探索性地思考和调整了水工制图课程体系,从课程体系合理设计、课内实践深化理解、课外实践锻炼能力、认识实习夯实基础和课程考核转变思维等五方面进行了创新改革,提出一种新的水工制图课程教学模式,并阐述了一系列具体实践举措。实践中该教学模式能够切实增强学生对水利工程图样的识读和绘制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文章介绍了在此背景下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的改革探索。"一个大纲,两项实践"是该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其中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是根基,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及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实践则是重要枝干。通过采用项目学习法(PBL)以及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微课等推进"微教学"方法的改革;采取课程达成度计算方法,以及建立相关教学反馈制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此外,教学改革实践的各项措施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契合度较高,进一步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研究型课程是综合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融入团队合作、表达演讲等技能训练,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系斜弯桥设计选修课为例,论述了研究型课程改革背景、目的和组织方式,并通过实例说胡具体实施过程。实践证明研究型课程可快速提升高年级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深入探索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工程结构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也是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介绍了工程结构课程的特点,对工程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结合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工程管理专业特点以及工程结构课程教学实践,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增加实践环节,采用综合考核手段、教学评价机制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情况。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特点、教学状况以及学生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及课程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该课程以建筑结构材料为教学重点,侧重于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教学中应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引入相关先进材料的介绍;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加强教学互动及对学习过程的控制;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协调同步,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多方案实验并举,采用视频演示、现场示范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并增加实验考核环节;课程考核方式采取期末理论考试+平时考核+实验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7.
将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课程设计按建筑结构、道路和桥梁三个课程群打通,各门课程设计内容进行系统组合优化,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系列课程设计的前后贯通,建成系列课程设计一体化体系,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主要是从理论知识体系模块化构建、实践技能项目驱动化构建、课程效果多功能化构建、课程考核互动后构建4个方面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实践证明,“CDIO” 工程教育模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隧道与地下工程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是土木工程学科地下工程方向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文章探讨了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思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外语交流能力和专业协作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0.
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岩土及地下方向的核心专业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及应用性强,涵盖的知识面广而深.为了满足新时期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结合笔者近年来在教学一线所积累的经验及深切体会,以工程科学角度,从教学方式、实践性教学理念、科研促教等方面对隧道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