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传统气割与气割设备存在的缺陷,设计出了精度高且便携带、易操作的磁吸式多功能气割规,本文详细介绍它的结构、特点及各项功能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考虑精度的提高与多功能的结合,为调节方便采用齿轮齿条结构、磁吸式设计,设计出此精度高且方便携带、易操作的磁吸式多功能气割机。详细介绍了它的结构、特点及各项功能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设计一种独立磁头可控式永磁缓速器,分析这种永磁缓速器的工作原理.采用ANSOFT软件对独立磁头的磁路磁场进行分析,得到磁头结构尺寸与磁头对转子磁吸力的关系,并仿真优化各个参数,得到磁铁厚度、过渡磁轭厚度、磁轭间隙以及外壳磁轭厚度等参数与吸力之间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4.
为方便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配件能够快速吸合、固定、分离,同时使外观多样化,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设计采用磁吸结构功能组件。磁吸组件设计时,磁铁的尺寸、牌号、排布、间距对磁吸力的影响较大,并且会影响电子产品的整体成本。对磁吸力进行计算,并基于COMSOL软件对磁吸力进行仿真分析,实现磁铁尺寸、牌号、排布、间距的优化。最后通过测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磁吸式机械手的设计计算过程,介绍了机械手的作用、组成和分类,同时详尽讨论了磁吸式机械手的手部、腕部、手臂等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新型的啮合式磁吸传动系统,它将电动机和减速机结合在一起,结构和制造工艺简单、传动比大、成本低、可靠性高。在分析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磁矢量势分析方法(MVP)对这种磁吸传动系统进行二维静态仿真,得到了系统的静态性能,并分析了磁势、工作气隙、材料等各种因素对该系统传动性能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与现有电机产品进行比较,得出该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磁隙式爬壁机器人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大面积钢质表面预处理(如船舶表面除锈、大型储罐表面除漆等)专用的重载爬壁机器人设计,其技术关键是机器人的吸附效应,即吸附可靠、行走灵活。传统的爬壁机器人有两种吸附方式:真空吸盘式(其不适应重载)和磁吸式(其爬壁运行不灵活)。磁隙式爬壁机器人将真空吸盘式与磁吸式相结合,互补增强机器人的吸附效应,其磁隙结构即将磁履接触壁面吸附改为磁块单独安装不与壁面直接接触,通过调节其间隙改变磁隙效应。该机器人质量75 kg,且要重载几十米长的超高压软管和真空管,作业时管内充满水,专用于船舶表面自动化除锈等作业,实现了钢质表面用水作业,即除即干不返锈的目标。介绍爬壁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受力分析、磁隙效应和工业试验。应用表明磁隙式爬壁机器人满足了重载作业、灵活行进、吸附可靠的诸项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械式量角器和电子罗盘式量角器存在的测量精度不高、易受电磁干扰、携带不方便等问题,提出了基于MEMS技术并采用了磁隔离器件的多功能传感器设计,提高了杆面角位移测量精度,有效避免了磁干扰。  相似文献   

9.
智能化制造成为机械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各个工业领域都在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转型,而目前关于桥式起重机对目标体智能化抓取领域的研究还不太多见。为此,尝试设计出一种能整合与智能化桥式起重机体系内的多功能复合吊具,让其具备吊具常用的吊、抓、磁吸的复合功能,增强抓手的通用性和智能化,并对该吊具进行了结构及强度等计算和分析,验证该多功能吊具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底入式与传统顶入式磁传动搅拌器相比在高转速的情况下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设计上有其难点。新开发的底入式磁传动搅拌器采用密封罩罩壁内冷却系统及带有弹性隔离膜的新结构压力自平衡装置,解决了目前国内外底入式磁传动搅拌器存在的问题,确保了磁传动搅拌器长期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中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在国内首次采用了φ1422 mm×80 mm钢管,最薄壁厚21.4 mm。详细介绍了φ1422 mm超大口径油气管道钢管坡口成型加工机床设计的技术方案,分析了保证坡口加工精度在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多项关键技术,提出了一体式定位、夹紧同步技术及浮动式切削技术,保证了坡口加工过程中的机床定位精度和切削精度。通过工程现场应用表明,该机床设计合理,运行性能平稳。  相似文献   

12.
针对造访他人家庭更换拖鞋麻烦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鞋底敷层切割机。利用UG软件对切割机进行了三维设计建模,并通过运动仿真,对机构进行了运动干涉分析。对传动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计算,并选择了电动机。该切割机的设计成功,彻底解决了带鞋套不够美观、对鞋底进行清洁仍会损伤木质地板等问题,极大地方便了客人的造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五轴加工应用越来越广泛。五轴夹具作为五轴加工中心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产品的加工质量。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宝鸡TECH-V11D五轴加工中心五轴夹具的设计思路、设计原理和步骤。通过对圆棒料、方形料和粗加工毛坯五轴夹具装夹的多次切削实验,验证五轴夹具设计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高速切削的特点和高速切削机床的结构,包括高速进给系统、高速主轴系统等,并对高速切削机床作总体方案设计。最后对高速切削机床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齿轮加工机床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传统齿轮加工机床技术特征及其资源环境影响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齿轮加工机床的绿色设计和制造技术框架,对干式切削技术、少无切屑加工技术、数控化技术、模块化及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再制造重用等技术及策略进行详细论述分析,指出齿轮高速干式切削技术及成套装备的开发是未来绿色齿轮加工机床发展的重点领域及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水下管道自动坡口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专门用于海底油气输送管道安装、维修的水下坡口机。根据总体维修方案的要求,考虑到现场作业的特殊需要,确定了由径向进给机构、周向爬管进给机构、链条固定及导向装置、切割/坡口刀具等部件组成的本体方案,给出了比例阀控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参数计算。针对坡口机在水中的实际工作,确定了坡口机的控制方案及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光纤传感器的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基于光纤传感器的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系统,给出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讨论了在线检测仪的设计要点以及在线检测存在的问题,如光纤探头的结构、传感器的装夹与定位、仪器的元器件选择、仪器的标定、切削液和测量距离变化的影响等,提出了解决或改进的办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静态条件下的快速检测和动态条件下的实时监测,有利于提高机械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传统加工中心的刀具选配仅以满足加工点的需求为目的 ,没有考虑刀具的可调性和可代用性。本文从刀具的组成特点出发 ,提出了基于逻辑刀具的刀具选配方法 ,把某些可以归为一类的需求刀具用一个逻辑刀具来代替 ,通过集合覆盖方法求解逻辑刀具。在不同的加工工件之间 ,通过调整逻辑刀具的实例状态来满足数控程序中的刀具需求。基于逻辑刀具的刀具选配法 ,可有效减少刀具的准备数量 ,提高刀具利用率。本文介绍了有关概念及算法  相似文献   

19.
使机床切削点动柔度最大值在整个工作频率范围内最小,是机床实现无颤振稳定切削和高精度切削加工的要求,也是对其进行动态优化设计所应达到的目标。基于模态柔度和能量分布的机床结构动态优化设计原理,实现了一种以降低切削点交叉动柔度值为目标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切削点交叉动柔度与模态柔度的关系,首先寻找薄弱模态,再分析薄弱模态上各部件和环节的能量分布,确定该模态上的薄弱环节,然后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改进这些环节的设计参数,从而实现优化目标。以某型万能工具铣床为例,在整机建模分析计算的基础上,阐述了该优化方法的具体应用。通过模态柔度和能量分布计算,判明该机床的薄弱环节是横梁-水平主轴体系统,针对薄弱环节设计参数的改进实现其质量和刚度的优化,优化后的静柔度和模态柔度都有较大的降低,而固有频率则相应提高,切削点动柔度的最大值降低近18%。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改进设计,改进前后机床的谐响应分析和切削试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方法有效地改善了机床的动态性能,再生颤振稳定性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0.
To transport more abrasive grains into the cutting zone, the method of magnetic-induction free-abrasive wire sawing is proposed. A uniform magnetic field is used to magnetize a steel wire and forms a high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around the wire. The magnetic abrasive grains are adsorbed on the magnetized wire and are transported into the cutting zone, which improves the wire sawing performance. The adsorption of the magnetic abrasive grains is observed using an experimental setup along the wire cross-sectional direc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agnetic abrasive grains are increasingly adsorbed in the paramagnetic region of the wire with increasing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Single-wire sawing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on a WXD170 reciprocating wire sawing machine at variable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and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hange in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strongly affects the cutting efficiency, kerf loss, and surface roughn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gnetic-induction free-abrasive wire sawing under different magnetic field intensities and distributions are compared. The wire sawing performance improves when the uniform magnetic field is 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cutting zone and at the top of cutting z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