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10年中,长沙矿山研究院与100多家矿山企业合作开展了采矿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取得48项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在金属矿床无废开采、胶结充填采矿与矿山废料充填、深井开采、原地溶浸采矿、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推进了采矿行业的技术进步,为促进我国采矿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矿山地质学的发展成就中国宝玉石协会彭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汪贻水中国有色矿产地质研究院李绥远1概述矿山地质学是地质科学的一个应用性学科,它直接服务于矿业工程,所以也称为采矿地质学。广义地讲凡是为矿山企业建设设计、施工与采矿、选矿生产提供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3.
矿山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采场的矿石数量与品位不尽相同,为满足供矿品位要求有必要合理安排每个采场的矿石开采量。为此,综合考虑矿石供应需求和井下工程状况,建立了辅助采矿计划编制的线性规划模型。利用该模型和矿山技术人员的知识经验,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采矿计划的编制任务,这为矿山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及时了解掌握矿山地下采矿活动,提高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山东省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井下采掘自动监控系统,2009年10月底前,全省所有地下开采矿山将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5.
《铁法科技》2008,(2):5-5
为及时了解掌握矿山地下采矿活动,提高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山东省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井下采掘自动监控系统,明年10月底前,山东省所有地下开采矿山将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6.
《金属矿山》2005,(10):76-76
由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矿山技术委员会、中国金属学会采矿分会与《金属矿山》杂志社联合举办的“2005年全国金属矿山采矿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于2005年9月19日在陕西西安市召开。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采矿分会顾问、名誉理事董稼祥、焦玉书,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秘书长雷平喜,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矿山技术委员会、中国金属学会选矿专业委员会等联合举办的“全国金属矿山采矿、选矿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于2008年8月7日--11日在山西忻州召开。会议由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矿山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黄礼富主持,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院长、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矿山技术委员会主任王运敏致开幕词,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首席顾问、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矿山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董稼祥代表协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相似文献   

8.
《金属矿山》2005,(8):76-76
为总结、交流和推广我国矿山开采新工艺、新设备、新成果,迎接中国金属学会成立50周年和世界“三M”采矿会议的召开,中国金属学会采矿分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矿山技术委员会、金属矿山杂志社决定联合召开“2005年全国金属矿山采矿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矿山企业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流程再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矿山企业需要发展,更需要可持续的发展,而这离不开矿山企业在管理上和经营上的合理安排与创新。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使矿山企业组织经营的增值内容最大化,这是矿山企业在变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业务流程再造以其成功的、富有创新性的管理变革,从战略发展的视角,揭示出其价值创新的深刻内涵,为矿山企业变革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管理和变革范式。通过矿山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能够实现了对企业生产经营部分或全部过程的集成管理,有效地把人、信息和应用工具合理地组织在一起,为矿山的生产及管理实现科学化、条理化和自动化提供了重要手段,有效的发挥了矿山资源的最大效能,从而实现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岛石墨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把矿山“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列为矿山企业资源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的要求进行考核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矿山“三率”管理制度 ,使矿山形成了一个少采矿、采好矿、剥离少的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1.
采矿新模式--合同采矿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彤 《矿业快报》2005,21(11):17-18
合同采矿制,即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进社会力量从事采矿。改变矿山办矿办社会的生产模式。业主从具体的生产中淡出,加强技术生产的监督、控制。采矿单位即乙方充实到具体的生产组织中去,满足生产的需要。大红山推行的合同采矿制,降低了采矿投资成本,使50万t采矿工程一年达产、第二年就超产,是新矿模式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2.
试析采矿业务外包下的安全生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矿山企业将采矿业务外包,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但采矿业务外包的同时,也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矿山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矿技术》2010,(2):1
<正>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挂靠在长沙矿山研究院(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推广普及先进采矿技术、装备,促进矿业经济的发展为宗旨,由中国工程院古德生院士、于润沧院士担任高级顾问,长沙矿山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爱民博士任主任委员,委员单位集中了代表当代采矿先进水平的有色、冶金、黄金、化工等系统的矿山企业和有关科研、教育、设计单位,是中国硬岩开采领域的权威学术团体。  相似文献   

14.
《矿业研究与开发》2009,(4):101-101
矿山机电装备配套选型与高效应用是矿山企业在新的形势下,提高效率、扩大产能、降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突破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交流研讨矿山机电装备配套选型与高效应用方面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推广应用节能降耗的先进机电装备,促进矿山机电装备的高效配套应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矿业研究与开发》理事会决定于2009年9月18~22日在陕西西安市联合举办“2009全国矿山机电装备配套选型与高效应用论坛”,为全国矿山企业和相关设备制造厂商及科研院校搭建交流研讨和共谋发展的平台。会议特邀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  相似文献   

15.
<正>为总结我国矿山高效采矿技术与装备的创新成果,交流露天、地下高效采矿新技术与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经验,推动安全高效采矿方法和采矿装备以及自动化技术在采矿业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国内采矿业紧跟国际发展前沿,引领矿山高效采矿、科学发展的技术与理念,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业研究与开发》编辑部、《采矿技术》编辑部于2014年5月9~13日在贵阳市组织举办了"第五届中国高效采矿技术与装备论坛"。论坛得到全国相关矿山企业、院校、科研设计单位和设备制造厂  相似文献   

16.
露天采矿生产承包的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运行是否采用承包还是自营的方式对矿山的发展和项目的投资收益起着重大作用.目前国内外很多矿山采用采矿承包模式,本文将探讨采矿承包的利弊关系.  相似文献   

17.
矿山自动化是获利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日世界之趋势是向矿山行为业引入自动化、实时生产控制与应用采矿新技术的选别开采方法,和其它国家一样芬兰也已为采矿业制定了各项发展计划,包括开发采矿方法,采矿设备和矿山自动化,其中有一项是“智能矿山技术计划”,投资1000万美元,旨在开发矿山自动化,以提高全矿生产和利润。某些矿山进行了有效的工作,发展各自的开采技术,设备,维修系统和组织机构,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最终产品价值,大部分的改进是通过“保质采矿  相似文献   

18.
因采矿生产的发展,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产生了不利的社会效应,如何限制采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议题。论述了我国矿产环境污染现状及其严重的社会影响。指出采矿生产活动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不仅在于矿山企业,很大程度上还与当地政府的政策相关。我国在矿山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有效地治理措施,重要的是在用科学的方法保护环境的同时,使矿山企业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采矿技术》2011,(4):129-129
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充填采矿技术与装备大会"2011年5月20~25日在合肥成功召开,来自全国202个与充填采矿相关的矿山企业、院校、科研设计单位和设备制造厂商及有关政府部门的39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采矿学委会主任委员、长沙矿山研究院副院长周爱民  相似文献   

20.
论精细采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一些废弃矿山的重新恢复生产,在开采残留矿脉的过程中,传统的粗放型采矿模式遇到了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采用新的矿产资源开采模式--精细采矿模式。介绍了精细生产的基本含义和原理,提出了精细采矿的概念及其应用范围。精细采矿的主要内容包括开采对象的描述精细化、回采方案精细化、矿山施工精细化、矿山信息精细化、安全保障精细化以及管理精细化等诸多方面。精细采矿综合采用各方面的先进技术,配合精细生产管理,以获得最好的矿山开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