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矿山事故原因分析局限于对作业人员的"违章操作"等不安全行为的分析研究,而未深究事故背后的深层原因。基于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提出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本质原因出发分析矿山事故发生的原因。从广义不安全行为的角度,论述作为矿山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个体层面的不安全作业行为、矿山企业层面的不安全管理行为以及政府层面的不安全决策行为,分类例举了3类49种不安全行为;基于人的行为产生机理,从个体因素、企业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探讨了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从各级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角度分析了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建立深层次的事故预防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原因外,更多的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对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在对当前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的一般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控制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可以大幅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而减少人员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措施就是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培训,使不安全行为发生者本人对不安全行为及产生的后果有高度认知,在不安全行为发生前有理性的判断,在不安全行为发生过程中能及时矫正和纠偏。对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手段、类型、方案设计进行了深入实践和探索,提出了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最佳策略,以推进煤矿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4.
矿井提升事故是地下矿山的重大安全事故之一.竖井提升事故树分析结果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及设备不安全状态是竖井提升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保障矿山提升系统的安全,必须加强对全体人员,尤其是对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教育,严格执行提升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提升系统的定期检查与维修,保证提升设备时刻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5.
李雯静  刘鑫 《金属矿山》2023,(3):177-184
井下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矿山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的井下监控方式仍然以人工监控为主,无法快速识别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导致难以实时预警。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井下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预警系统开发方案,首先制作以井下环境为背景的数据集,然后采用YOLOv4网络模型对矿工及安全帽等进行识别以判断安全帽佩戴情况,再采用Open Pose算法及ST-GCN模型对监控视频中的矿工行为进行识别,最后通过系统对不安全行为进行自动预警。结合多种深度学习和计算机开发技术开发了一种井下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预警系统,为井下人员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智慧矿山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煤矿安全》2013,(12):146-149
基于行为安全模型对2006年一起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人员不安全动作的分析进一步得到了事故发生的习惯原因、组织行为原因和组织文化原因,并得出组织行为错误(作业规程存在问题)是该起事故发生的主导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各级人员安全意识、训练作业人员安全作业习惯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补连塔煤矿的概况,综合分析了神华集团公司历年来发生的事故,发现90%以上事故都与"三违"有关,指出分析不安全行为,有效的控制"三违"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并结合补连塔煤矿的生产实际指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应按照责任单位、班次、原因、工龄对不安全行为总结分析,对重点区队、重点人员、重点不安全行为人员全面管控,多措并举,推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落地。通过对补连塔煤矿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管控,该矿2015年1—12月份,未发生轻伤以上人身伤害和三级非人身责任事故,2015年补连塔煤矿实现了安全生产15周年。  相似文献   

8.
王维  任翔  张宁  杜婷婷 《采矿技术》2022,22(1):128-132
通过对近40年矿山爆破事故的不完全统计,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对20起矿山爆破事故进行研究.首先,从个人层面研究直接原因和习惯性行为原因,即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和安全知识、意识等;然后,从组织层面研究运行行为原因,即安全管理体系;最后,得到矿山爆破事故致因链.结果表明:在恶劣环境下爆破是发生事故最多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炸药、炮泥不合格是发生事故最主要的物态原因;企业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不到位,未建立或执行爆破作业程序文件,使得员工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逐渐形成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何福胜  毕建乙 《中州煤炭》2018,(1):27-30,35
煤矿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提高其安全意识减少危险行为,综合行为安全理论与安全管理学方法,阐明了行为安全管理的概念与作用机理。简要介绍了煤矿安全生产中忽视对人员行为管理的现象,深入诠释了行为安全“2-4”模型的功能、特点与事故预防中的重要意义,突出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运用该模型对斜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析,详细剖析事故原因,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表明,行为安全“2-4”模型对煤矿行为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性作用,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来预防事故发生,进一步提升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控制人员不安全行为可以大幅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而减少人员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手段是人员行为控制、安全教育培训、行为文化建设等,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在各种事故预防措施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可以从根源上制止和矫正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对企业安全行为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实践和探索,提出了企业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最佳策略和保障,以持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致使作业场所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不安全因素一旦失去控制,便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从而使人员受到伤害,物质受到损失.如何正确认识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进行有效的事故预防与控制,以保护职工的生命和健康,笔者通过长期从事的煤化工安全管理工作认为,积极开展"工前五分钟安全预知"活动,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
曹杨  纪洪广  由爽  周启明 《金属矿山》2016,45(10):161-164
依据工程爆破事故频发的现状,提出构建爆破事故理论模型的必要性。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研究爆破事故理论模型的关键。基于人的行为原理及行为模型理论,从物质环境因素、爆破作业量、周围其他人的不良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其存在对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消极作用,并提出了基于人行为、心理的爆破事故因果连锁模型。根据爆破事故模型,提出切断事故链是预防爆破事故发生的原则,爆破事故预防对策从控制人员不安全行为和防止“接触”两方面入手。爆破设备引入不安全行为的自动识别及纠偏、爆破闭锁功能的设计,有利于消除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避免爆破伤亡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矿山爆破事故分析方法未着重考虑人为因素的问题,采用Reason-SHEL模型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事故分析模型,结合改进层次法(Improv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IAHP)对黄麦岭矿山爆破事故致因进行分析。首先,根据该矿近10 a爆破事故统计资料,从防御失败、不安全行为自身、不安全行为前提、组织预防与监督和组织因素等5个环节确定以人为中心的事故致因因子,得到警戒范围过小、未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工作人员身体不适、疲劳等15个致因因子;然后,采用IAHP法计算各事故致因因子的影响程度,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1在触发事故发生的5个环节中,不安全行为前提所占权重最大,为0.408,其次为不安全行为自身及组织预防与监督,权重均为0.209;2致因因子影响程度前5名依次为爆破网络设计和孔网参数选取不合理、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起爆前未清点人数、无警戒信号或警戒信号不明显及装药量过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以往行车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开展安全确认,规范生产作业人员的操作行为,控稍和消除职工习惯违章,是确保煤炭铁路运输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90%以上的煤矿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为提高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煤炭企业引入了"岗位胜任力"这一概念。这个模型可以帮助管理者准确地掌握职工的个性特征和职业素质,之后管理者可以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合理安排职工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人岗匹配,达到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大量的事故调查显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安全行为能力的不足则是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根源因素,对煤矿职工安全行为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是预防人因事故,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将煤矿企业职工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3个层次,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力的概念,对煤矿职工的安全行为能力进行了定义,并提出煤矿企业人因事故模型;通过分析职工安全行为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煤矿企业职工安全行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煤矿企业有效评价人的安全性,预防人因事故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朱延霞  聂晓飞  姜秀雷 《煤》2020,29(5):51-52,82
为了掌握山西省2018年以来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对2018年和2019年前十个月事故的发生月份、发生次数、事故等级、事故类型和事故原因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得出:2019年以来,山西煤矿安全形势变差,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大幅升高,运输、机电和瓦斯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每年的1月、6月、11月发生事故的起数最多;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占比重达到90%,人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三违现象在人的不安全行为中占比最大;加强煤矿安全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做好安全培训工作,仍是我省目前最紧迫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煤矿安全》2017,(5):228-231
为研究山西某地方煤矿事故的发生规律,应用SPSS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从事故等级、伤害程度、事故类型、伤亡人员工种、年龄、工龄和时间方面综合分析了94起煤矿事故;结果表明:顶板事故、机电事故和运输事故是煤矿生产安全工作的重点;年龄在45岁以下、1~10年工龄的员工伤亡人数最多;每年的6、7、8、9月和每天的0:00-0:59、1:00-1:59、16:00-16:59事故发生次数多。通过分析原因得出该煤矿需要加强对一般事故的管理,煤矿应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顶板事故、机电事故和运输事故防范,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时间的安全监管力度,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  相似文献   

19.
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在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中占有很大比例,尽管国家近年来加强了对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但矿山重特大恶性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为此,针对矿山安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建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专业中心是从根本上解决矿山安全问题的技术手段.它在矿山灾害预防、事故的鉴定分析和安全技术研究等方面为国家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履行职责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雷建华 《煤》2022,31(1):19-22,33
为了消除煤矿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一步减少甚至避免煤矿事故发生,基于轨迹交叉论、杜邦STOP系统及行为安全相关理论,构建了煤矿人员行为观察模型,从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方面深入诠释模型的内涵,从观察对象、观察内容、观察方式、分析方式、管理方式五个方面解释模型的特点;将模型运用于某煤矿企业,通过对煤矿职工开展10个周期的行为观察与行为纠正,发现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数量明显减少,安全行为习惯基本养成,说明煤矿人员行为观察模型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